呂曉雙 王曉麗 孫侃 周潔 田莉
新疆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代謝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骨量減少,骨微結構受損以及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代謝性疾病[1]。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和平均壽命的延長,與骨質疏松癥相關的發(fā)病率和財務成本不斷上升,骨質疏松癥成為目前嚴重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的疾病之一。已知年齡的增長、女性性別、更年期早期、低體重、吸煙、低鈣攝入量、過度飲酒、體力活動缺乏、先驗性骨折、髖部骨折史等都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荷蘭鹿特丹醫(yī)學中心的前瞻性隊列研究(RSI)認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濃度升高可能是老年男、女性骨質疏松性骨折獨立而強烈的危險因素[2]。Tyagi 等[3]也提到HCY與骨骼疾病有關,HCY增強破骨細胞的活性,降低成骨細胞的活性,改變細胞基質及骨質膠原的連接,導致骨密度降低。 HCY 可直接影響成骨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改變其細胞基質穩(wěn)定性。本研究旨在探究老年女性HCY、脂質水平等與骨質減少的關系。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門診和住院的126例老年女性患者,年齡≥60歲。均排除飲酒、吸煙、服用藥物(尤其是影響骨密度及鈣代謝的藥物)、嚴重心腦血管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胃腸道及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和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等。
1.2.1采集受試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齡、絕經年齡、身高、體重、月經史和生育史、生活方式。
1.2.2骨密度的檢測:采用美國通用公司(GE Medical Systems)生產的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儀檢測腰椎 L1~L4節(jié)段及股骨頸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
1.2.3骨質疏松的診斷:參照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診斷方法[4],測得的骨密度與同性別峰值骨密度相比,其骨密度下降標準差,如有一個或一個以上部位T值≤-2.5SD為骨質疏松;-2.5
1.2.4標本采集及血清參數測定:所有受檢者晨起抽空腹肘正中靜脈血2 mL,置入促凝管中 1 h后低溫高速離心(3 500 r/min)10 min,取血清于1.5 mL 無酶EP管中,-80 ℃冰箱保存待測。HCY 采用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法測定。采用羅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 ModularDPP-H7600)檢測血鈣(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等生化指標。
三組患者年齡、絕經時間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骨質疏松組身高、體重明顯低于骨量減少組及骨量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骨量正常組相比,骨質疏松組絕經年齡明顯偏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間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groups
注:與骨量正常組比較,*P<0.05
三組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骨質疏松組甘油三酯低于骨量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骨量正常組血同型半胱氨酸(P<0.00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P<0.05)明顯低于骨量減少組和骨質疏松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三組間HCY及其他生化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HCY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groups
注:與骨量正常組比較,*P<0.05,**P<0.01
以骨質減少為應變量,絕經年齡、體重、血清HCY、LDL-C、TG 水平為自變量進行二項分類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低體重及HCY、LDL-C水平升高是骨質減少的危險因素,見表 3。
表3 骨質減少的影響因素Table 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one loss
本研究發(fā)現骨質疏松組的身高、體重、絕經年齡明顯低于骨量減少及骨量正常組,這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體重越小,絕經越早,發(fā)生骨質疏松癥的可能性就越大。與骨量正常組和骨量減少組相比,骨質疏松組HCY、LDLC水平明顯升高。多因素分析發(fā)現HCY、LDL-C與骨密度呈顯著負相關。
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屬于非必須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已有大量研究證實HCY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HCY濃度升高可損害血管內皮細胞,且HCY濃度越高內皮細胞受損程度越嚴重[5],而內皮細胞損傷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推測HCY可能對成骨細胞也有類似作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可反映骨細胞活性,Koh等[6]利用鼠骨髓細胞,發(fā)現生理濃度的HCY可上調TRAP陽性的多核細胞和TRAP的活性,同時,刺激actin環(huán)的形成、增加每個細胞的核數目和整合素β3 mRNA的表達。此外,HCY刺激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和細胞內活性氧簇(ROS)的產生[7]。研究顯示,HCY通過增加細胞內ROS直接激活破骨細胞的形成及其活性,提示伴有輕度到中度hHCY的個體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增加,導致骨質疏松形成。劉文華等[8]對269例絕經后女性研究發(fā)現骨量減少與炎癥指標(NLR,CRP)、脂質代謝指標(LDL)、氧化應激指標(HCY)有關,骨質減少組的NLR、CRP、LDL、HCY明顯高于骨量正常組。HCY升高被認為是引起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機制主要是促進骨髓基質細胞凋亡,使成骨細胞細胞活性降低,骨形成減少。HCY還增加了破骨細胞的數目和活性,使骨吸收增強。并阻礙膠原蛋白纖維與組織的連接,而減低骨密度。另外,本研究發(fā)現骨質疏松組甘油三酯明顯低于骨量正常組,而骨質疏松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于骨量正常組,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TG、LDLC與骨密度無明顯相關性。這與蔡曉燕等[9]對418例骨質疏松及319例健康者的TG水平與骨質疏松的研究結果相反。伊朗的一項關于絕經后女性橫斷面調查[10]顯示未經調整的膽固醇水平和骨密度之間呈負相關(P=0.037),但當調整體重和BMI后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發(fā)現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和股骨BMD之間沒有相關性。尤婷婷等[11]的動物實驗表明,脂肪乳喂養(yǎng)大鼠的甘油三酯升高同時伴有骨密度的降低。本研究表明 LDLC水平升高促進骨量的丟失,可能的機制是LDLC增高促進破骨細胞生成、骨吸收及誘發(fā)炎癥反應,同時抑制成骨細胞生成,從而影響了骨細胞基質微環(huán)境,引起骨質疏松。
綜上所述,血清HCY、LDLC水平升高,TG水平下降是骨質減少的危險因素。監(jiān)測HCY、LDLC水平對早期發(fā)現骨質減少并防止其進一步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降低HCY、LDLC水平是否能成為預防或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法需進一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