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捷
(華南理工大學 設計學院,廣州 510006)
疊山與理水相結(jié)合是中國古典園林景觀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所謂“知者樂山,仁者樂水”“山無水則不活,水無山而不媚”“山脈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達理其山形”。山水的結(jié)合是仁智的結(jié)合,動靜的結(jié)合,陰陽的結(jié)合。因此,研究園林疊山、理水的時候往往是相提并論的。
北方皇家園林、江南私家園林疊山理水均強調(diào)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模仿自然真山真水,大水面旁通常配置大體量疊山,山水相伴,互為對比。如頤和園萬壽山與昆明湖、南京瞻園北山與中部水池、留園中部庭園小蓬萊湖景和聞木探香軒土石疊山、網(wǎng)師園“月到風來亭”湖景與“云岡”、獅子林中部庭園依湖而筑的臥云室大假山等,皆形成強烈的山水對比關系。同時,北方皇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的山水構成均具有互否和互含的同構拓撲關系。北方皇家園林中,頤和園東門外牌坊正面與反面分別寫著“涵虛”和“罨秀”,概括了昆明湖的闊大與萬壽山的隱藏關系。萬壽山東坡有一水院名諧趣園,昆明湖中有一島稱南湖島,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江南私家園林中,網(wǎng)師園一半是水院、一半是旱庭,但旱庭“殿春簃”的一角卻有一泉,曰“冷泉”。水院中有一黃石假山,曰“云岡”。冷泉是陸地中的水,云岡即是水中的陸地??梢娭袊诺鋱@林始終將山與水不可分割地組織在一起,其山水平面,與太極圖同構,體現(xiàn)陰陽平衡。(圖1)
嶺南庭園的山水關系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類型:
寫意山水園是以山水為骨骼,以詩情畫意為表現(xiàn)的園林形式。明清代嶺南庭園始學揚州,后學蘇州,有不少仿效江南園林風格之痕跡。如澄海西塘,其山水布局,屬于模仿江南園林風格之典范。澳門盧廉若花園既有江南園林的造園手法,又融入西方建筑的風格,呈現(xiàn)出大型的疊山瀑布和自然式的水面池岸。具有“海上神山,仙人舊館”之稱的海山仙館憑基址“平岡曲塢,疊隴喬木”地形之地貌,因北埠而壘山,因南洼而疏池。大池廣約百畝,池中有三山,一高兩低。高者“岡坡埈坦,松檜蓊蔚?!钡驼?,奇石崢嶸,青翠多姿。正如清代俞洵慶《荷廊筆記》所云:“潘園之勝,為真山真水?!?/p>
嶺南庭園由于占地面積狹小和山水距離相對壓縮,常見“山水相依”布局。首先是壁潭局。山的高度大于水面寬度,具有陡峭臨潭、山高水深的感覺,如潮陽西園的“水晶宮”和陳廉仲公館的“風云際會”水石景。還有是山池局,水面寬度略大于山的高度,水體開朗平闊,具有深遠的感覺,如泮溪酒家的“東坡游赤壁”和澄海西塘的“西塘印月”水石景。
圖1 同構拓撲的山水關系(圖片來源: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
圖2 嶺南庭園山水關系分散式布局(圖片順序自上而下由左至右依次為東莞可園、番禺余蔭山房、佛山梁園、北園酒家)
由于嶺南庭園占地狹小,疊山與理水構成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北方、江南園林所謂“互含互否、陽陽平衡”的拓撲關系,而表現(xiàn)出山水分散式布局。庭園多為大面積的聚合式理水,但山體特征并不明顯,或作大山水之片斷,或為山石之角隅,甚至出現(xiàn)“以石代山”的形式。如余蔭山房的方池、八角形環(huán)狀水池與玲瓏水榭西南面的“鷹山”,可園中部的“獅子上樓臺”假山、雙清室“一曲煙波”曲池與東部可湖大面積水域,清暉園花 亭“獅子滾球”石景、歸寄廬“斗洞”壁山與中部碧溪草堂的方池,梁園群星草堂內(nèi)庭散點布置的奇峰異石,或兩塊巧置,或三塊擺布,不求體量,但重神韻。而西面船廳則環(huán)以曲池。還有北國酒家中庭聚合式水池與北部散置石景,不勝枚舉。(圖2)
嶺南庭園規(guī)模狹小,若無真山真水,則巧在因借,得景隨形。如東莞可園,其理水之勝,更多是因借園外之水——可湖,所謂:“十萬買鄰多占水?!睒且篮?,亭浮于水,樓借湖之虛無,湖納樓之嫵媚。而邀山閣共四層,當年為莞城最高建筑。遠處東江、金鏊洲塔,盡收眼底,有“邀山入懷”的氣勢。正如《邀山閣記》云:“覽仍不暢,乃度園西置杰閣,凡三層,期于見山而止。于是來青環(huán)碧,數(shù)百里之山咸赴,其高視遠覽,目力且為之窮。所得較柳郡不啻數(shù)倍?!鼻鍟焾@園中沒有著力營造假山,其為山之道,巧于“借景”。庭園四周視野開闊,三面環(huán)山,東為太平、神步,西為梯云山,南為鳳山。置身于亭臺樓閣,到處均可遠眺群山青黛。而園內(nèi)林木森郁,與遠處山麓之青黛一脈相承,實謂“無山勝有山”,營造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之氣派。澄海西塘北面向內(nèi)構成水石庭,朝外則借用界外的水塘。以船廳飄出臨水,形成局面開朗的山池局,與園內(nèi)曲折深邃的空間相互對比,景色豐富。而泮溪酒家壁山負樓構筑結(jié)合爬山廊營建“山樓”,樓上可俯瞰荔灣湖景,亦屬于嶺南庭園常見的借水手法。
嶺南庭園由于具有“庭園”的性質(zhì),其山水關系布局常有異于北方、江南園林。庭園基于“壺天”“芥子”的局限,往往能體現(xiàn)出“一峰太華千尋,一勺江湖萬里”之意境。實為“庭園雖小,靈活多變”之典范?!?/p>
項目來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類項目(編號15BG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