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惠梓
摘 要: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教育,教育也是博物館職能之一,而博物館作為學校之外的“第二課堂”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教育作用。 “少年強則中國強”,加強青少年的奧林匹克教育是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北京冬奧會籌辦過程中的目標之一,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北京奧運博物館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奧運主題的官方博物館,要積極履行做好奧林匹克教育的義務和責任,讓更多的青少年共享冬奧舉辦成果,推廣普及青少年冬季運動,從而為促成“三億人上冰雪”以及全民健身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生動局面貢獻力量。
關鍵詞:北京奧運博物館;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
一、前言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再一次驚艷了世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現代而創(chuàng)新的中國,奧林匹克冬季奧運會正式跨入了“北京周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強調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冬奧會是黨和國家,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歷程中的一件大事,把北京冬奧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也成為了“北京周期”中的首要目標與行動圭臬。
根據奧林匹克憲章的要求,承辦奧林匹克賽事的主辦城市,具有履行奧林匹克教育的責任和義務。2018年2月27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冬奧組委印發(fā)《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的通知,通知指出,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常規(guī)教育教學工作。該計劃不僅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和國際奧委會兌現了推廣奧林匹克教育的承諾,也是我國推進實現體育強國夢的積極踐行。該項計劃圍繞“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推動我國奧林匹克教育由北至南的全面展開,不僅僅是北京市,而是普惠至全國中小學,讓“全國三億人上冰雪”的計劃有步驟、有節(jié)奏的進行,這不僅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承弘揚,也是促進全民健身理念迅速發(fā)展、提高中國青少年整體素質的國家大計。
二、博物館教育與奧林匹克教育
(一)何為奧林匹克教育
顧拜旦曾講過:“奧林匹克運動能建立一所培養(yǎng)情操高尚與心靈純潔的學?!?。奧林匹克運動提倡“和諧、全面的發(fā)展”,這同時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一直以來,中國的教育事業(yè)都把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青少年作為目標,這與奧林匹克的精神內核不謀而合?!秺W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宗旨的核心是通過賦予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少年?!币虼?,奧林匹克的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教育人具有高尚的精神、健康的體魄、和諧的身心、以及堅韌的意志,促進人全面的發(fā)展。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薩馬蘭奇說過:“離開了教育,奧林匹克主義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從教育的高度來深刻認識奧林匹克運動,方能真正把握好奧林匹克教育的內涵與方向,培養(yǎng)出健康、積極向上、銳意進取、擁有全面人格、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社會主義新青年。
(二)北京奧運和北京冬奧的奧林匹克教育
《奧林匹克憲章》基本原則指出:“奧林匹克的宗旨是通過開展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并按照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的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
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后,北京奧組委聯合中國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制訂并實施了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計劃, “這在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史上形成了一個獨具東方文化特色且形式和內容結構最為完整的奧林匹克教育模式——‘北京模式”?!眹H奧委會在其官方網站上對北京奧林匹克教育的評價是:“在遍布中國的校園里,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奧林匹克教育計劃正在有條不紊地實施,奧林匹克教育將為中國年輕一代留下一份永久的遺產”。2018年2月27日,北京冬奧組委印發(fā)《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的通知,通知指出,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常規(guī)教育教學工作。該通知提到了以下目標:推動我國奧林匹克教育全面開展,大力推廣普及青少年冬季運動,帶動廣大中小學生共享冬奧舉辦成果,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模式;促進奧林匹克運動和奧林匹克精神在校園體育教育中的發(fā)展,增進中小學生對奧林匹克的理解,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收獲教益和快樂,掌握冬季運動技能。
通過對這兩個奧林匹克教育計劃仔細研讀發(fā)現,從北京奧運會的奧林匹克教育模式到北京冬奧會的教育模式,奧林匹克教育的目的進一步明確,教育方式也更加具體。“北京奧運模式”更注重人文精神層面的教育,北京冬奧教育模式則“身”與“心”教育同時進行,精準對標冬奧運動,明確要求“掌握冬季運動技能”、“促進青少年冰雪運動普及發(fā)展”。這不但是加強建設體育強國的頂層設計,更是從青少年開始進行冰雪運動普及教育的謀篇布局,更是最終實現全民健身的積極踐行?!氨本┒瑠W模式”的奧林匹克教育是對奧林匹克精神更深的理解與解讀,通過運動來促進教育,“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文明禮儀風尚的青少年學生”。
(三)奧林匹克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的聯系
1984年,美國博物館界名著《新世紀的博物館(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對博物館的教育意義做了如下描述:“如果說藏品是博物館的心臟,那么,展示藏品和教育工作就稱之為博物館的靈魂”。博物館既是研究、收藏、陳列的機構,更是教育機構,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之一。博物館教育讓學生走出逼仄的教舍天地,走進大千世界的博物館。學生在博物館的參觀、互動、體驗、分享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促進了情感交流、強化了價值觀塑造,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博物館工作人員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教育方式,幫助青少年普及人文知識,傳承科學精神,弘揚愛國主義,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信”,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打造了和諧成長的空間。
這樣看來,博物館教育與奧林匹克教育的本質不謀而合,擁有一致的目標和一脈相承的精神內涵——培養(yǎng)身心和諧發(fā)展青少年。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健則中國健,青少年是奧林匹克教育和博物館教育對象的主體,更是中國體育強國建設之路的奠基和未來。因此,在奧運主題的博物館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既順理成章、又價值獨特、意義非凡。北京奧運博物館作為青少年重要的奧林匹克教育場所,為青少年傳播正義與美、社會責任感、奧林匹克精神、愛國主義等正能量,鼓勵青少年進行自我人格和價值觀的不斷完善,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真諦,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è)。
三、北京奧運博物館的奧林匹克教育實踐
(一)“雙奧之城”中的“雙奧之館”
北京奧運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家官方的以北京奧運為主題的永久性專題博物館,總面積3.45萬平方米,主體陳列展線一公里。在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之前,它主要是以展示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申辦、籌辦、舉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主要內容的,在向公眾普及奧運知識、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宣傳愛國主義、提升公眾的綜合素質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北京奧博成為唯一一家見證雙奧歷史,記錄雙奧輝煌的奧運博物館。奧博不僅是學生們的校外課堂和愛國主義教育園地,更是肩負著傳承奧運匹克文化、弘揚奧運理念、普及奧運文化,倡導全民健身理念,愛奧運、懂奧運、參與奧運,助力北京冬奧會的重要歷史使命。
隨著北京申辦冬奧成功,北京將成為世界唯一一個既舉辦夏奧會又舉辦冬奧會的“雙奧之城”,受益于兩個奧運的深厚滋養(yǎng),北京這座歷史名城將更具有豐厚的奧運內涵,同時也賦予了北京奧運博物館新的使命和責任,就是如何更好的推動奧林匹克教育的發(fā)展,如何促進冰雪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如何加深中國民眾對冰雪文化的理解,如何更好的踐行習總書記說的“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北京奧運博物館勢必應該更大的發(fā)揮自己奧運文化的陣地作用。
(二)北京奧運博物館奧林匹克教育實踐的思考
1.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將奧林匹克教育資源最大化,開展“沉浸式”奧林匹克教育。
北京奧運博物館位于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毗鄰鳥巢、水立方、國家體育館等大型奧運場館,這是中國最具有奧林匹克氛圍的區(qū)域,是全國奧運的“心臟”,不但具備了“天時、地利”的先天優(yōu)勢,還聚攏了全民健身運動和奧林匹克教育蓬勃發(fā)展的“人和”優(yōu)勢。奧博館址所在地國家體育場曾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舉行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同時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舉辦地,占據“天時”。北京奧運會后奧林匹克園區(qū)成為北京市地標性奧運精品建筑群以及奧運遺產賽后利用的典范。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這里也將是主賽場之一,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速滑館、國家體育館都將承擔冰上項目的比賽。毫不夸張的說,這里是現在和未來中國最核心的奧運中心地,占據“地利”。奧林匹克園區(qū)內的奧運主題活動和全民健身運動形式也是豐富多彩,得到了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參與人數眾多,廣受老百姓認可,比如2018年剛剛結束的鳥巢“半馬”(半程馬拉松),吸引了來自22個國家及地區(qū)的13000萬名跑者, 占據“人和”。
奧博坐落在這樣一個具有有著頂級奧運資源的奧林匹克園區(qū),相當于占據了奧運教育資源的“制高點”,可以充分利用地緣優(yōu)勢,將奧林匹克中心區(qū)各方面優(yōu)秀的奧運資源進行整合借力,為奧林匹克教育事業(yè)服務,提升優(yōu)化自身奧林匹克教育品牌的“含金量” 。基于以上一系列的優(yōu)勢,奧博積極創(chuàng)新,精準打造了“沉浸式”奧林匹克教育品牌——“奧林匹克文化之旅”系列活動,通過打造奧博、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奧林匹克塔等頂尖的場館資源鏈條,彼此共通共享,為學生提供一條回顧奧運歷史、體驗奧運賽場、學習奧運文化的奧林匹克文化“通道”,通過聲光電技術、奧運藏品、奧運建筑不停的強化提升學生們的視聽體驗和感受,這種沉浸式的奧林匹克教育讓知識和價值觀的傳遞更加自然與有效,反響強烈。
在“奧林匹克文化之旅”系列活動中,師生們可以徒步穿行徜徉在奧運博物館和奧運場館之間,在奧博回顧北京奧運輝煌歷史、學習奧運史和奧林匹克知識、了解奧運健兒拼搏突破的奧運故事;在鳥巢聆聽建筑建設歷程、近距離觀察鳥巢、甚至登上主席臺,真實感受當年北京奧運的精彩瞬間;在奧林匹克塔的塔頂俯瞰和遠眺整個奧林匹克園區(qū),各大奧運場館盡收眼底。當學生們對奧運建筑、奧運園區(qū)的壯美雄偉發(fā)生衷心的贊嘆時,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也油然而生。沉浸式奧林匹克教育的好處就是奧運氛圍濃厚、奧運元素密集,讓學生們置身于其中對奧林匹克精神有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認識和理解。
2.立足館內基本陳列,深度挖掘藏品的內容優(yōu)勢,做更加豐滿、生動、有趣的“觸摸式”奧林匹克教育。
奧林匹克文物和文化遺產是奧林匹克運動產生和發(fā)展的印證,是奧匹克精神的具體體現。北京奧運博物館固定陳列面積1.9萬平方米,有9萬件奧運藏品,這些藏品是北京奧運會申辦、籌辦、舉辦的過程中所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印記,不僅是中國奧林匹克歷史和文化的見證和記錄,也是世界奧林匹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人民和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當向學生們展示這些奧運藏品時,雖然有圖片和文字的輔助,學生也許只是泛泛了解,談不上濃厚的興趣,這樣就錯過了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這就需要奧博工作人員從藏品的背景故事入手,為學生們解讀和挖掘藏品的背景亮點,通過藏品背后的精彩故事引起學生們的普遍共鳴,獲得良好的學習參觀體驗。例如,奧博有件藏品是一把由劉翔捐贈的祥云火炬,如果只從外觀形態(tài)上看,這把火炬與其他祥云火炬并無二致,并不會吸引起學生太多的注意力。但這把火炬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北京奧運會境內火炬?zhèn)鬟f中的第一棒,劉翔從胡錦濤同志手里接過來這把火炬,正式開啟了“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的火炬?zhèn)鬟f。劉翔為了讓更多的觀眾能夠觀看到,將奧林匹克精神繼續(xù)傳遞下去,他將這把火炬無私捐贈給了北京奧運博物館,他認為把他的火炬放在博物館里更有意義。劉翔這種愛國主義情懷不僅值得贊賞,也是學生們的學習榜樣,這個背景故事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理解奧運會中的愛國、和平與友愛等精神的內涵,這也是奧林匹克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奧博的奧林匹克教育可以通過圖片、視頻、實物以及講解員的講解,讓學生們聽得見、看的見、甚至摸的到,親身感受還帶著奧林匹克氣息的“老物件兒”,比只從書本畫報上看更來得真實與深刻。比如奧博里裸展的奧運藏品——奧運“缶”,是允許學生們進行觸摸的。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高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場面極其壯觀。當時的演出道具“缶”現在已經入藏奧博,作為奧運遺產進行收藏保存展示。學生們好奇的觸摸這些缶,上面依稀還能看見當時演職人員滴下的汗水印記,通過手指的觸摸讓學生“鏈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共襄盛舉的盛況和感受上萬名演員的辛勤付出。這種“觸摸式”奧林匹克教育無疑是一種大象無形的力量,直達內心。
3.通過開發(fā)“體驗式”的奧林匹克教育,讓奧運教育“動起來”“樂起來”,寓教于樂、生動活潑。
意大利作家瑪麗婭·蒙臺梭利在她的名著《童年的秘密》一書中說到:“聽了,我會忘記;看了,我會記得;做了,才會理解。”
這句話也被貼在了在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奧林匹克教育的初衷就是通過“動”而完善到“心”,通過“體”,來補益“育”。這里“育”,筆者理解為“育人”。因此,奧林匹克教育如果沒有交互和互動,就失去了“靈魂”。奧博的奧林匹克教育為了讓學生們“動起來”,也開發(fā)了形式多樣、活潑生動的互動活動形式。比如邀請奧運冠軍教學生練柔道、教學生繪畫奧運環(huán)保袋、做奧運非遺手工課、書畫奧運長卷、組織奧運知識小競賽、教唱奧運歌謠等多種形式。通過教育形式的生動有趣,將參與性、動手性、趣味性、知識性、生動性和科學性有機結合。例如,我們邀請北京2008年奧運會柔道冠軍楊秀麗走進學校,跟學生們分享奧運經歷的同時,還對同學們進行了柔道的初級教學,從柔道動作到柔道禮儀,學生們學的饒有興致,有模有樣,對柔道和體育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再例如,我們邀請非遺手工老師走進博物館,組織學生學習用非遺工藝制作奧運小手工。比如做泥塑奧運五環(huán),由于五環(huán)要捏在一起,互相疊加,缺一不可,學生們會因此記住奧運五環(huán)的顏色和順序(藍黑紅黃綠),也會因此理解奧運五環(huán)中團結、友誼、世界一家的含義。再例如,我們編撰了《冬奧知識兒歌》,將朗朗上口的兒童歌謠改編成冬奧知識點,合轍押韻,聲聲悅耳,這種方式適合面對低幼年齡的學生群體進行奧運知識的傳播。奧運知識點可以貫穿在歌謠里,通過吟唱的方式教學,讓奧林匹克教育好聽、好唱、好記。
4.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讓文物活起來”的精神指示,讓博物館的奧林匹克教育也“活起來”。
為了讓奧林匹克教育更有生機,讓講座和互動更加引人入勝,讓同學們能聽的進、記得住,感興趣,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們結合奧運博物館的館藏優(yōu)勢,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讓文物活起來”的指示精神,讓奧運藏品走進校園,走進學生們中間,讓學生們與奧運藏品零距離接觸。例如,我們在一些小學嘗試了全新的教育形式——讓“祥云火炬說話”。奧博工作人員手擎一枚北京奧運會火炬實物(未定級的教學參考用具)在課堂上亮相,為學生們展示講解,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學生們與祥云火炬進行親密接觸。學生們模仿火炬手傳遞火炬的動作,將火炬高高舉起,并傳遞給下一位同學。手握北京奧運會的祥云火炬,這個看似簡單的環(huán)節(jié),卻引起了學生們無比的熱情和興奮,他們充滿喜悅和自豪高舉起火炬,小心翼翼的進行傳遞,這不就象征著奧林匹克精神、團結、友誼和和平,奧運圣火永不熄滅嗎。我們意識到:陳列在展柜里的展品,只有與學生們真正接觸的時候,才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真正的“活”起來,奧林匹克教育也“活”了起來。
通過“火炬?zhèn)鬟f”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讓我們對奧林匹克教育有了新的理解,打開了一扇學生與奧運藏品親切對話的窗戶,未來也許會有更多的藏品以這樣的形式通過體驗的方式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比如北京奧運開閉幕式的兒童服飾、吉祥物福娃等都可以與學生們進行互動和體驗,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奧運遺產,感受奧運的魅力。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當“新”的生命力與“老”物件兒在一起,煥發(fā)了新的奧運生機,奧林匹克精神也隨之薪火相傳,代際傳遞,這也是奧林匹克教育的魂,生生不息。
5.圍繞“三億人上冰雪”的目標,做好奧博奧林匹克冰雪教育,將“奧運說”科普行打造成冰雪運動知識進校園的優(yōu)勢教育品牌。
奧林匹克教育與體育教育不同的是,除了倡導拼搏進取、自強不息的體育精神,更多的是提倡和平、交流、友好、和諧、全民健身等普世的價值觀,這樣的奧林匹克教育才更有意義?!叭齼|人上冰雪”的倡議不但是旨在促進國民健身、加強建設體育強國的國家戰(zhàn)略,也是國際奧林匹克精神的基本遵循。2022年北京冬奧會申奧成功后,國家體育總局在《冰雪運動發(fā)展規(guī)劃( 2016 - 2025 年) 》中明確提出推行“校園冰雪計劃”,促進“冰雪運動進校園”,推動青少年冰雪運動的普及發(fā)展。北京奧運博物館的冰雪運動教育品牌“奧運說”科普行正是圍繞著“三億人上冰雪”這一目標創(chuàng)立和開展的?!皧W運說”顧名思義“說奧運”。奧博于2016年8月份開創(chuàng)了“奧運說”科普行,主要以校園中的青少年為主要的參與對象,通過講座、展覽、互動、分享等形式,將冬奧文化和冰雪運動普及知識為己任?!皧W運說”科普行走出館舍天地,走進青少年學生中間,發(fā)揮博物館展覽、藏品等優(yōu)勢,讓青少年更直觀地感受冰雪體育魅力,激發(fā)他們對冰雪運動的夢想和熱情。除了奧博的專家團隊定期走進學校開展冬奧主題知識講座,“奧運說”也將奧博冬奧主題的精品巡展送進了學校。比如2016年《躍動京津冀 牽手奧運情》巡展,2017年的《情系奧運 攜手共贏》巡展,這些展覽緊扣冬奧籌辦的脈搏,傳遞了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價值,收到了學校師生的歡迎和良好的反響。2016年到2018年初,奧博“奧運說”科普行累積走進學校進行冬奧知識科普活動30余次,足跡遍布北京城六區(qū),服務人數超過4萬人。 “奧運說”科普行通過走進校園的方式身體力行的進行嘗試和實踐奧林匹克冰雪教育,并結合奧博獨特的優(yōu)勢傳遞冬奧夢想,幫助學校和國家培育冰雪運動青少年人才,為國家冰雪運動的發(fā)展積蓄力量。
四、建議
(一)應該積極培養(yǎng)和發(fā)展奧林匹克教育“后備”力量,做好奧林匹克教育“接力”工作
奧林匹克教育需要“接力”和傳承,奧博應該將奧林匹克教育的種子“播種下去”,積極培養(yǎng)的后備知識隊伍和青少年傳播力量。比如,通過專業(yè)奧運講解員的培養(yǎng)和引導,培養(yǎng)中小學生他們成為了奧運知識宣講員,在同學中間、在課堂上,為宣傳奧運、助力冬奧貢獻自己的力量。除了注重青少年的奧運知識的傳承與發(fā)揚,奧林匹克教育也應該注重對社區(qū)群眾的奧運知識的普及和傳遞,并為他們培養(yǎng)社區(qū)居民奧運講解員,這些講解員在平常就可以為社區(qū)居民普及奧運知識。
奧林匹克教育是開放的,永續(xù)的,平等的,每個熱愛奧運的人都可以成為弘揚奧運的“火炬”,傳遞愛和和平,奧林匹克精神圣火永不滅。每個人都可以用奧林匹克正能量啟迪人、感染人,這才是奧林匹克教育的真諦。
(二)奧林匹克教育應該多注重挖掘“動起來”的內容設置,將“力”與“美”和“體”與“育”結合起來
可以說,奧林匹克教育是運動與人文教育的結合,身體教育與精神教育的統一。在鼓勵青少年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或學習奧林匹克運動的過程中,找到真善美的精神內涵,達到知行合一的人文目標,促進自身和諧統一的平衡發(fā)展。 “在奧林匹克的發(fā)源地古希臘,人們非??粗伢w育,體育訓練的目的不只是參加奧運會,奪取金牌,而是培養(yǎng)健康的公民。體育教育滲透到教育領域,要求先于智育進行,身體健全是智力健全的基礎。”
如何讓中國的青少年“至少掌握一項冰雪運動技能”,是否能在博物館的奧林匹克教育中增加冰雪運動的體驗和教學,“增進中小學生對奧林匹克的理解,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收獲教益和快樂,掌握冬季運動技能”,這是奧林匹克教育的應有之義。例如,一些不需要大的場地,教具不復雜的冰雪運動項目是否可以在博物館內開展教學,比如冰壺球。一套青少年冰壺球教學用具大約十米長,奧博的場地空曠開闊,有能力有空間做到冰雪知識教育與冰雪運動教學同時進行,這也將是奧博下一步努力和探索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文倩,茹秀英.北京2008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遺產傳承與發(fā)展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4(09):20-26.
[2]華偉.奧林匹克博物館的發(fā)展思路淺析——以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06):92-94.
[3]陳曉桐.淺談冬奧背景下“冰雪運動進校園”與奧林匹克教育的結合意義[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5):115-116+119.
[4].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 北京冬奧組委共同制訂《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J].青少年體育,2018(0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