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潔
(重慶文理學院,重慶 402160)
《中文》(初中版)是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組織編寫的為適應中級漢語程度的海外學生的教材。這套教材的主要教學對象為海外華人華僑青少年,因此教材既要遵循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律,又要充分考慮到海外華人華僑青少年的第一語言背景。[1]基于這一基本定位,這套教材在課文選編、詞匯教學和練習設計上均希望做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本套教材一個突出的特征是將文化作為重要內容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本研究正是以此為切入點,試圖通過對《中文》(初中版)教材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進行深入研究。在對外漢語教學研究領域中,對文化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塊:即對文化教學、文化教學法、文化大綱的研究。
文化教學方面,目前最主要的觀點是將語言教學中的文化項目分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2]。這種觀點由張占一在《漢語個別教學及教材》一文中提出。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內容劃分為文化行為項目和文化心理項目的觀點也得到一部分人的贊同,代表人物有魏春木、卞覺非。
到了90年代,“非語言文化因素”也得到了普遍重視。張占一將這一內容納入“交際文化”。1992年,呂必松、趙賢州先生亦將“非語言中的文化因素”補充進其定義中。
文化教學法方面,“文化導入說”目前在教學界最受重視。導入法包括直接闡釋法、交互融合法、交際實踐法和異同比較法等四種方法。
在對外漢語教材中文化大綱的研究方面,目前國內仍然沒有制定統(tǒng)一的海外華語教材文化大綱,但有不少學者對文化大綱的編訂提出了意見。
“文化大綱”的“項目化”,“量級化”或“等級化”[3]的要求在90年代開始出現(xiàn)。張英則在《“對外漢語文化大綱”基礎研究》中提出,制定“文化大綱”“一是充分考慮語言與文化的內在關系,這是尊重理論的問題;二是作為對教學的指導,‘文化大綱’必須具有可操作性,這是尊重實踐的問題?!盵4]
本文在將文化項目分類時主要采用張占一“知識文化”“交際文化”的觀點,在研究《中文》(初中版)中的文化教學法時采用導入說。并以此為落腳點,試圖對“文化大綱”和海外華語教材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于語言中“文化因素”的內容和分類,影響最大的觀點是將“文化因素”劃分為“交際文化”和“知識文化”。張占一認為“所謂知識文化,指的是那種兩個不同文化背景培養(yǎng)出來的人進行交際時,對某詞、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不產生直接影響的文化背景知識。所謂交際文化,指的是在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際時由于缺乏有關某詞、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識而發(fā)生誤解。這種直接影響交際的文化知識,我們稱之為‘交際文化’。”[5]
隨著對外漢語學科的發(fā)展,語言中的文化因素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爸R文化”與“交際文化”從兩個方面揭示了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文化項目,因此,這一理論體系也得到了大多數(shù)漢語教學界專家的認可。
結合以上學者所提出的觀點,本文對《中文》(初中版)的結構及其所涉及的文化項目做了詳細分析,并進行了總結分類:
本文結合從《中文》(初中版)主教材中收集得出的資料,并引用張占一、陳光磊等人關于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項目的分類方法,將文化項目分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兩個大類,并向下分出若干子類。
本文將《中文》(初中版)中的文化項目進行了分類總結,將《中文》(初中版)中的文化項目統(tǒng)計如下:
表1 《中文》(初中版)文化項目分類總結表
如何合理地將文化項目導入教材是除選取哪些文化項目之外的另一個大問題。本文對《中文》(初中版)的文化項目導入方式進行了分析總結,列出以下幾種主要導入方式:
以文化點直接作為課文話題是十分可行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個特定文化點有一個具體而生動的認識?!吨形摹?初中版)也大量使用了這種文化導入方式?!吨袊鴷嫛?第五冊)從中國傳統(tǒng)書法、中國畫兩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對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的材料、題材、著名書法家、畫家都做了詳盡介紹。
除了直接以文化點作為課文話題之外,《中文》(初中版)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將文化點直接導入課文之中。編寫組在編寫和選取課文時,大量課文中本身亦含有直接的文化項目,特別是一些詩詞或地方特點的導入。舉例來說,第五冊第二課中提到古詩《夜雨寄北》,還導入詩句“吹面不寒楊柳風”。
一些文化項目,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價值取向在課文中往往以表現(xiàn)主題的形式出現(xiàn),而不是簡單以一個詞語或一個句子概括。
以《男孩和樹》(第六冊第二課)為例,課文表現(xiàn)的主題是如何尊敬父母,體現(xiàn)了中國的家庭觀和“孝”這一文化內涵。
有一些文化項目需要處于特定的情景當中才能表現(xiàn)其文化含義?!丁昂芎谩恰毕壬?第二冊第四課)文中的“很好……但是”先生要求學生上課發(fā)言時要舉手,這是中國課堂禮節(jié)中的重要內容,被認為是遵守紀律的做法。這一點與西方國家有所區(qū)別,課文中設置的這一情景能夠使學生對中國課堂紀律有所了解。
利用圖片、表格導入文化主要是指以圖片、照片、表格導入文化項目,這種導入方法的優(yōu)點是一目了然,使學生能夠對此文化項目產生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少林寺》(第五冊第十課)中導入了三張少林寺的照片,各個不同的拍攝角度下的少林寺能使學生清楚看出少林寺的外部特征,而少林寺武術隊的照片則更是能讓學生對中國功夫產生初步印象。
《中文》(初中版)的課后注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詞語的用法,補充的語法知識,介紹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專有名詞解釋。
《中文》(初中版)的課后練習中也存在不少文化項目的導入。如《孫悟空大戰(zhàn)二郎神》(第二冊第九課)的課后練習中,編者打亂動畫片畫面,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進行排序,這對學生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記憶有極大的益處。
為能夠準確分析《中文》(初中版)中的文化項目,本文以現(xiàn)行的中文考試(包括新HSK考試、AP中文考試)、國外語言文化大綱以及語言教學大綱為標準,試圖對《中文》(初中版)中的文化項目從寬度、廣度、導入方法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通過中文考試(包括新HSK考試、AP中文考試)、國外語言文化大綱以及語言教學大綱的分析,本文認為《中文》(初中版)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價值:
《中文》(初中版)中的文化項目多種多樣,種類達11類,共284個項目,文化構成比較齊全,但是也有交通、婚喪禮慶、經濟司法、對外關系、時間觀念、空間觀念等這幾類沒有出現(xiàn)。
在文學作品的選擇上,既有唐詩、宋詞、元曲、《論語》等古代文學名篇,也有出于現(xiàn)代名家之手的優(yōu)秀作品如席慕容的《故鄉(xiāng)》等文章,還有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而進行了改寫的優(yōu)秀散文,如朱自清的《母雞》。
在課文體裁的編寫上,除了大量的優(yōu)美散文,還有現(xiàn)代詩如汪國真《感謝》、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有書信體的《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等,甚至還有現(xiàn)代童話如鄭淵潔《世界上最后一個雞蛋》,附錄中還出現(xiàn)了中國多種應用文格式。
在具體文化項目上,既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項目,如戲劇、書畫,也有中國現(xiàn)代文化項目,如課文對上海、廣州的介紹。同時,《中文》(初中版)的編寫以主流文化為主,較多地介紹了漢族人的生活和作品,但也適當介紹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和其他國家文化。
在課文以及閱讀課文的內容選擇上,《中文》(初中版)安排了一部分經過翻譯或者改寫的外國文學作品,并沒有僅僅局限在中國作品中,這種做法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以第三冊第六課《哈里·波特與鳳凰社》為例,文中小天狼星布萊克死后,“盧平不放手,‘已經沒有辦法了,哈利……沒有辦法……他走了?!北R平用“他走了”來代替“他死了”,屬于中國文化中的委婉語,避免了“死”這一不吉利的字眼。
在文化項目的詳略安排上,《中文》(初中版)也做到了詳略得當。一些課文集中對一個文化項目做了介紹,如每冊第12課《中國龍》《中國菜》《中國民族》《中國茶》《中國書畫》《中國戲曲》,都選擇了中國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項目做了具體的介紹。同時,在別的課時中,也插入了較多的文化項目,有些做了較為詳細的敘述,有些只是一筆帶過,在詳略的安排上有所考量。
《中文》(初中版)文化的導入方式多種多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文的同時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直接以文化項目為題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一個文化項目,課后練習中的文化項目導入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鞏固,而間或插在課本中的圖片照片則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些導入方式對學生學習文化項目有積極作用。
《中文》(初中版)雖然有上述優(yōu)點,但是同時,《中文》(初中版)在一些問題上也顯得稍有不足,其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出現(xiàn)的文化項目不平衡
經過統(tǒng)計,《中文》(初中版)中出現(xiàn)的文化項目有較明顯的不平衡現(xiàn)象,分別為:
(1)教材中知識文化遠遠多于交際文化。
在知識文化的導入上,《中文》(初中版)較好地做到了系統(tǒng)性的安排。從每冊第七課直接以中文優(yōu)秀作品為課文、第十二課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項目為課文主題的安排可以看出《中文》(初中版)對知識文化的導入是有意識的、有選擇的。
但與之相對的是,課文對于交際文化的導入則稍顯凌亂,交際文化項目散在每篇課文中,顯得不成系統(tǒng)。
(2)非言語交際文化比重過小,一些文化項目不符合海外學生的價值觀。
在一些文化項目的處理上,《中文》(初中版)沒有注意中國與外國的文化差異。以第二冊第五課《偵探與小偷》為例,課文中有一句為“大偵探倒是寬宏大量,并沒有把他抓起來交給警察局?!笔聦嵣希S多國家法律意識極強,這樣私下釋放小偷的行為根本無法讓學生理解,甚至會讓學生誤解中國文化中的“寬容”觀念。
2.導入文化項目時傳達方式不夠妥當
《中文》(初中版)整體上來說是非常嚴謹?shù)暮M馊A文教材,但是在一些小的方面仍然免不了有疏漏,例如文化表述錯誤、傳達方式不當?shù)葐栴}。以第三冊第五課《國王和阿凡提》為例,阿凡提以種金子為由,讓國王給了他很多金子,但阿凡提將金子送給窮人,并告訴國王說金子干死了。阿凡提本是一位智慧超群的人,敢于蔑視反動統(tǒng)治階級和一切腐朽勢力。但是由于背景知識不清,課文并沒有寫出國王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顯然讓學生對中國的是非觀和價值觀產生極大的誤解。
作為一套新出的海外華語教材,目前對《中文》(初中版)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以文化項目作為切入點來研究《中文》(初中版)教材,這只是所有研究中的一個開端,該研究可能會存在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方面,如何從多方面對這套教材進行分析還需要努力探索。從評價標準來看,雖然《中文》(初中版)在文化項目的處理上出現(xiàn)了一些小的失誤,但是總體來說,《中文》(初中版)整套書籍在文化因素的處理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哲理性?!吨形摹?初中版)中的文化項目涉及面廣、詳略設置合理、導入方法多樣,注重了綜合性和趣味性,能夠引導學生對中華文化進行初步的了解并產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雖然目前學界對該教材的文化導入存在爭議,教材在文化項目設置上也出現(xiàn)了比較大的隨意性、在文化項目的安排上在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方面有所忽略。但相對來說,該教材還是一部優(yōu)秀的海外華語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