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玲
摘 要 在研究性閱讀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技巧進行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閱讀,用以提升研究性閱讀的效率。根據(jù)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的意義以及注意事項,為大家列舉具體的研究性閱讀開展方法,希望能夠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學習能力;自主閱讀;合作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6-0209-01
在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開展自主閱讀、合作閱讀,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文研究出課文的主旨思想和感情色彩,研究出課文總體和段落分別表達的含義。學生在研究性閱讀的過程中,一直處于一種主動學習的姿態(tài),這有利于鞏固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發(fā)展研究學習能力。
一、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的意義
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對課文進行研究,研究性閱讀同時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教學原則,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得到了相應的創(chuàng)新。具體來說,研究性閱讀的意義主要有,發(fā)展學生的研究學習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兩點,以下分別介紹。
(一)發(fā)展學生的研究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提倡學生以自主和合作的方式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研究,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作為課堂的主體,強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的研究性閱讀教學中,學生圍繞課文,進行自主的、合作的研究,通過自身的學習發(fā)現(xiàn)課文的內(nèi)涵。學生在研究閱讀過程中,完全能夠發(fā)揮主體作用,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與同伴的合作,進行對課文的研究,使學生的語文能力與研究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研究性閱讀教學是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導的閱讀教學方式,在研究性閱讀中,學生根據(jù)學習小組,分別選擇不同的閱讀任務,通過自主閱讀整篇課文或分段課文,將自己閱讀的體會進行總結,并根據(jù)總結進行小組間的交流,有效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二、研究性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內(nèi)部的應用策略
(一)在課后復習檢查時進行研究性閱讀。筆者曾經(jīng)聽聞這樣一個教學案例,某位教師在教學《白楊》這篇課文時,課前老師先讓學生默寫了9個學過的詞語,其中有3個詞語當中有含有”思“字,寫完后老師問學生:剛才默寫的詞語中誰能說出有幾個與”思“有關系?學生回答過后,在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課文,想一想文中描寫了幾次爸爸在火車上沉思?爸爸在這幾次思考中都想了些什么內(nèi)容?面對老師這樣的提問學生就會改變漫無目的閱讀方式,研究性的從課文中找尋老師問題的答案。
(二)鼓勵學生對課后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學習《西門豹》這篇文章時,通常課后會有這樣一個問題:“西門豹究竟是采用了什么樣的辦法來讓巫婆和官紳受到懲罰的?”教師在對這一問題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及時抓住時機來帶領學生們進行深入研究,并重新提出問題如:“西門豹要懲治巫婆和官神問什么不直接將他們殺死?他懲治巫婆和官神的方法巧妙在哪里?”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學習這篇課文就能夠理解的更加深刻。
三、對課外讀物的研究性學習
(一)從文章背景、作家傳記等方面研究。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一般都只會注重課文中所講述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而對于文章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情況卻不是很了解,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在課外利用其它渠道來了解文章后面更深層次的一些知識和內(nèi)容。
(二)從文章中的某些人物和事物方面研究?!秾⑾嗪汀愤@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藺相如和廉頗,藺相如是一個機智勇敢、謙虛禮讓、顧全大局的人物,而廉頗則是一個驍勇善戰(zhàn)、勇于認錯的將軍。文章對兩個人物的描寫都十分的傳神,但是作為幾千年前的歷史人物,人們對他們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為了讓學生正確的認識歷史人物,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課下專門對這些有著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進行深入的研究,從多個角度來全面了解他們的精神面貌,同時也是鍛煉學生鑒賞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針對某一作家的作品進行研究。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學生們對于某一篇文章的學習往往不能夠體會到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為學生對作者的情況缺乏了解,對于他的作品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采取措施來彌補這一教學缺憾。就拿《只見兒童多處行》這篇文章來說,學生們在閱讀課文時很難抓住文章的重點,也無法體會到作者冰心奶奶對孩子是怎樣的一種情感。為了讓學生們對這篇文章有一個更加深切的感受,有的教師就主張在課堂上成立一個“冰心研究協(xié)會”讓學生們分成多個小組,利用課下的時間來查找有關冰心奶奶的資料,等下次上課時教師抽出一些時間來專門給學生們進行總結和交流,學生在課下下足了功夫,了解了冰心奶奶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她又在文章中歌頌了什么,我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因此,培養(yǎng)學生在課下主動閱讀研究的習慣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結語
研究性學習是素質教育不斷發(fā)展和改革下衍生出來的新型的教學方法,它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的應用還需要我們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實踐,然而我堅信,研究性閱讀教學的應用終會給我們的教育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吳京娟.淺談閱讀教學[A].中國當代教育文集(十二卷)[C].2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