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媛
摘 要 簪花,自古以來流傳已久,至宋朝,蔚然成風。不僅女子簪花,男子有過之而無不及。楊萬里有詩曰:“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春回。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簪花。女子簪花別有一番風致,“花面交相映”,人與花并比。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同樣喜愛簪花。李清照對于簪花可謂感受頗深。不同的時節(ji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年齡,簪花浸染著詞人品味與心境。
關鍵詞 李清照;簪花;環(huán)境;梅花
中圖分類號:D912.6,S685.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6-0197-01
簪花,即插花于冠上或發(fā)髻上,有插生花,也有插宮花(假花)。賞花、簪花由來已久,婦女簪花可以追溯到十六國時期[1],唐懿宗時將簪花作為一種朝廷宴飲時的儀式,到宋代蔚然成風。生產(chǎn)牡丹的花都洛陽,一到春天,“城中無貴無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洛陽牡丹記》)宋人簪花有一種特殊的現(xiàn)象,在男子當中相當流行,上至帝皇將相,下至市井百姓均有流行。
一、簪花的背景及其審美情趣
“歷史為李清照提供的是一個文化空氣甚濃、而且頗有聲望的家庭環(huán)境?!盵3]得天獨厚的生活時代氛圍與相對自由的家庭教育條件,使得她養(yǎng)成獨特的人格魅力。愛花之人,賞花追求一種情調(diào)意趣,簪花也與環(huán)境場景的浪漫結合。李清照愛簪花,她的簪花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且看這首:
“年年深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保ā肚迤綐贰罚?/p>
二、不同時間的不同簪花心情
簪花,在宋詞當中是一種常見的文學意象,總的來說,簪花是透視人內(nèi)心情意的意象。蘇軾《吉祥寺賞牡丹》有“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蔽覀兛吹降氖且粋€頭上插著鮮花喝得酩酊大醉東倒西歪的蘇軾,這是老年蘇軾的豁達不拘小節(jié)的形態(tài)。
李清照愛簪花,簪花一直陪伴著她,不管是裊娜多姿插于頭上,還是殘損不堪凋謝零落?;ê帽热说拿纨嫞覀儾环羴砜纯磶资自~。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走要教郎比并看?!保ā稖p字木蘭花》)
詞人買到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早晨的露水灑在花瓣上,惹人憐似美人淚。梅花似有人的感情與靈氣,輕盈而美好。把花插于頭上,急于走兩步給丈夫看,希望得到丈夫肯定的贊美言辭。此時的簪花,盡顯詞人新婚后的少婦美好情懷,婚姻的幸福美滿?!耙恢Υ骸背浞诛@現(xiàn)詞人的熱情與對生活的熱愛,多姿的情致與內(nèi)心惟妙惟肖的變化。頭上簪上的是一枝“幸福花”。
“永夜懨懨歡意少??諌糸L安,任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蝶戀花》)
像以往一樣插花,只求花不要笑自己老態(tài)。與前面說到的蘇軾“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向老人頭”還有黃庭堅的“花向老人頭上笑”的心情是不一樣的。這首詞寫于南渡之后,經(jīng)歷了離愁別恨,國破家亡,人到暮年,頭發(fā)花白,歷盡滄桑,此刻與親族聚會是怎樣復雜的心情可想而知。把花好月圓的嬌美與故國和人生的愁思對比,這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的心情,由樂到悲到痛到看透。情隨境遷,花隨時異。
三、簪花的品種和特性
李清照愛梅、種梅、賞梅,所簪戴的花多是梅花。同時更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梅的品質(zhì)。梅,被稱為雪魄冰魂,作為純潔、堅韌性格的象征,是文人最為欣賞和喜愛的花卉之一。李清照就像清麗脫俗的梅,在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孤獨漂泊后,仍顯示她頑強的氣勢,與困難搏斗的精神。那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孤傲高潔,是千古一朵傲霜梅。
詞人所簪之梅在后期多變?yōu)闅埫?,這與詞人的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也與詞人所作詞的風格緊密相連。我們知道李清照前期詞,明朗歡快明媚,小女兒心態(tài),新婚少婦的幸福感在很多詞中都有體現(xiàn)。后期的詞,在詞人經(jīng)歷國破家亡,詞風明顯變得深沉哀傷,體現(xiàn)生活的情感力度更強,更深刻。故此,由“梅花醉”到“插殘枝”的變化。
小結:李清照有著普通女子的心態(tài),亦愛簪花,所簪之花多為梅花。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簪花心情,簪花總與之緊密相連,兩兩相伴,梅貫穿她的人生,彰顯她的人格品性,梅花是芳香的、高潔的,又是在皓雪中獨自開放。“傲雪羨它清骨瘦”,確實拔俗不凡。而李清照卻這樣喜愛它,簪戴它。表明她有如梅一般的堅貞、高潔的本質(zhì),與梅“心有靈犀一點通”。簪梅花,是李清照生活的一種愛好、習慣。這一愛好、習慣的變化,顯出了詞人的心情,是詞人人生經(jīng)歷和遭遇的載體,也是詞人表現(xiàn)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方式。
參考文獻:
[1]徐培均箋注.李清照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陳祖美撰.李清照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3]李清照詞鑒賞[M].濟南:齊魯書社,1986.
[4]盧秀文.敦煌畫壁中的婦女首飾簪花——裝飾文化研究之六[J].敦煌研究,2007(6):48.
[5]鄭繼猛.裊娜花枝含深意——論宋詞中的簪花?戴花意象[N].安康學院學報,2010(2):48.
[6]王延梯.李清照評傳[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