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昭君與毛延壽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王昭君的生平基本還算有跡可考,而毛延壽的事跡是存疑的。在歷代美術史論書籍中,常出現(xiàn)畫工毛延壽的名字,所介紹的內容卻源于《西京雜記》《自遣詩》《設毛延壽自解語》《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等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真實程度如何,就顯得至關重要。另外,從漢代繪畫風格及宮廷情況等方面入手研究,亦能為了解毛延壽事跡的真實性提供幫助。
關鍵詞:毛延壽;王昭君;漢元帝;西京雜記
西漢畫工毛延壽原本是籍籍無名之輩,卻因王昭君而名。王昭君的生平如果基本屬實,是否意味著毛延壽事跡的真實性?“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最后王昭君甚至演化成了一個神仙般的人物,能保佑蒼生、福澤一方。其人物記載最早見于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绷硗?,《漢書·匈奴傳》中:“竟寧元年,單于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服錦帛絮,皆倍于黃龍時。單于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檣字昭君賜單于。單于馭喜,上書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漢書》的記述達到惜墨如金的程度,沒有涉及王昭君的籍貫、年齡、相貌等。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生活的時代離漢元帝劉奭(前74年—前33年)時代不遠,其家學淵源不僅可追溯到班彪、班嗣一代,還是好幾代的積淀,加之編撰《漢書》受到官方支持,班固曾官拜“蘭臺令史”,使其能獲得當時條件下最詳盡的史料信息。因此,班固對王昭君生平的記述還算有跡可考,但很簡略。
1 王昭君生平也有演繹成分
《后漢書》對王昭君的記述增加了一些演繹成分。《后漢書·南匈奴傳》:“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于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赦令從胡俗,遂復為后單于閼氏焉?!?/p>
雖然《后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但《后漢書》在史學價值上比不上另外3部。一方面,《后漢書》作者范曄(398年—445年)雖然亦算家學淵源,但其約生活于南朝劉宋年間,距離漢代時間較遠,許多原始資料已經(jīng)佚失;《后漢書》的編撰有先天不足,甚至出現(xiàn)一些基本情況與前人不同的記述而無交代,如“昭君字嬙”與班固“王檣字昭君”就有不同。另一方面,范曄在編撰《后漢書》時加入了一定的主觀臆想,如“昭君……不得見御,積悲怨”“帝見大驚,意欲留之”,這種非常私人化的心理活動描述,演繹成分稍多,對于編撰史書來說是大忌。
2 《西京雜記》的史學價值不大
《漢書》和《后漢書》這兩部正史中沒有關于毛延壽的任何只言片語,亦無王昭君畫像一說。目前,最早同時記載有毛延壽和王昭君的是《西京雜記·畫工棄市》:“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于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付,舉止優(yōu)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陳敞,新豐劉白、龔寬,并工為牛馬飛鳥眾勢,人形好丑,不逮延壽。下杜陽望,亦善畫,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棄市。京師畫工于是差稀?!?/p>
中國古代“歷史(筆記)小說”來源是多祖的,通常是“史書+故事”的模式,故史書和小說在分類上多有糾纏??上?,《西京雜記》雖曾一度被認為是雜史,但其主體還是一部歷史小說,其間甚至夾雜了一些荒誕的傳說。宋代王觀國就把《西京雜記》歸為“子部”小說類,后世認同者眾。既然是歷史小說,《西京雜記》的史學價值當然就不大。
另外,《西京雜記》作者一直不明,亦影響史學價值,其作者多為猜測,西漢“劉歆(前50—23)說”、東晉“葛洪(284—364)說”、南朝蕭梁“吳均(469—521)說”較常見。最早著錄《西京雜記》的是《隋書·經(jīng)籍志》,將其歸于“史部”,標有“二卷”(南宋書目學家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始著錄為六卷,現(xiàn)傳世亦為六卷),沒有著撰者,《隋書》是初唐魏征等人編撰,《西京雜記》成書于隋代之前當是不假。
3 毛延壽的事跡并不可靠
《西京雜記·畫工棄市》羅列了6位畫工,并沒說誰畫了王昭君,只是說毛延壽畫人像的水平比較高。傳為隋代侯夫人《自遣詩》:“祕洞扃仙卉,雕房鎖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寫昭君?!辈虐衙訅叟c王昭君聯(lián)系在一起,侯夫人可能是隋煬帝迷樓中的幾千宮女之一,長期不得寵幸,因而自縊。侯夫人在詩句中認定毛延壽該死,沒給王昭君畫像。
“西漢畫工給宮女畫像讓皇帝御覽”這件事本身是十分可疑的。中國帛畫最早可追溯到戰(zhàn)國中晚期,目前,出土戰(zhàn)國帛畫才4幅,江陵馬山1號墓出土的一幅已殘破到無法辨認內容的程度。長沙楚墓出土3幅,其中《繒書》由文字和12個神怪圖形構成,無關人物畫,《人物龍鳳帛畫》和《人物御龍帛畫》中有簡略的全身人物造型,臉部幾乎沒有細節(jié)。目前,長沙馬王堆、臨沂金雀山等處出土的漢代帛畫有20多幅,漢代帛畫構圖復雜,尺幅變大,題材依然以“引魂升天”為主,人物臉部亦沒有什么細節(jié),且都是側臉,“以那時畫工掌握的技法,要畫出有血有肉還很像的美人來”,就算是丹青圣手毛延壽也畫不出來。漢代宮女即使規(guī)模過千,但攤到每次,入宮的人數(shù)是有限的,皇帝親自挑選美人省時省力。
西漢畫工數(shù)量尤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只收錄這6個被漢元帝殺掉的畫工),擅長人物畫的更少。畫工應該很忙,除了為顯貴生前身后事服務外,還要為禮教文化服務。東漢王延壽在《魯靈光殿賦》中描述了參觀過靈光殿(西漢所建)“成教化,助人倫”的壁畫,漢代官方亦為本朝功臣名將畫像,如西漢麒麟閣十一功臣壁畫、東漢云臺閣二十八名將壁畫。另外,《西京雜記》:“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比鐓⒄铡妒酚洝罚骸胺庹呤匙舛?,歲率戶二百。千戶之君則二十萬……”就可知這筆賄賂畫工的錢是巨款,遠遠超出普通宮女能承受的范圍。可見,作為官方人物畫首席畫工的毛延壽,給普通宮女畫像的可能性不大。
毛延壽的事跡一直說法不一,唐代程晏《設毛延壽自解語》通過毛延壽自己辯解,說其本意是想把宮中美女弄去禍亂胡人的王庭。大量宋詩則把毛延壽解讀成和親政策的替罪羊。元代馬致遠雜劇《破幽夢孤雁漢宮秋》中的毛延壽更是成了漢元帝派去民間挑選宮女之人。由于記述有毛延壽的全是文學作品,其事跡并不可靠,也許毛延壽其人也未必存在。
參考文獻:
[1] 陳芳.史傳與小說的關系研究——以《西京雜記》為例[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6(3).
[2] 李利軍.王昭君形象的文史變遷[J].大眾文藝,2010(20).
[3] 郭勇,張瑩瑩.《西京雜記》:王昭君文化形象的初步生成[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0(2).
[4] 王艷.論宋詩與元明雜劇中毛延壽的身份建構[J].文學界(理論版),2010(5).
作者簡介:黃蔚(1970—),男,江蘇蘇州人,碩士,上海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商業(yè)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