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龍 倪海權(quán)[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哈爾濱 150000]
“雪”的本義是天空中的水汽,冷卻到0℃以下時,就有部分凝結(jié)成冰晶,多為六角形。僅彭定求所編的《全唐詩》含有“雪” 的詩文共4342首,含有“雪”的詩句有4357處,相當(dāng)于《全唐詩》中每十首便有一首詩與“雪”有關(guān)。古代文人墨客賦予雪多元意象,通過這些意象研究,我們能對古代社會及文人生活有進一步的了解。
古代戰(zhàn)爭大多數(shù)都發(fā)生在邊塞,因此中國古代會有邊塞詩這一流派。邊塞詩人常年大多都生活在大漠這樣貧瘠的不毛之地,所能見到的自然景物少之又少,而大自然賜予他們所能定期看到的景物只有雪,所以大多數(shù)邊塞詩人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總會提及雪。
雪暗雕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楊炯《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王昌齡《從軍行》)
天山雪后海風(fēng)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 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從軍北征》)
而詩詞中借雪描述戰(zhàn)爭的常見意象有兩種。
第一,通過描寫“雪”來間接反映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兇險。如:“戰(zhàn)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保◤埣墩魑鲗ⅰ罚w現(xiàn)了征途凄苦,戰(zhàn)爭殘酷?!氨鶛M曉渡胡兵合,雪滿窮沙漢騎迷?!保ㄚw嘏《平戎時諫官諭北虜未回,天德軍帥請 修城備》)寫出冰雪窮沙之地騎行艱難。與韓愈“雪擁藍(lán)關(guān)馬不前”是一種寫法。只不過后者是作者遭受貶謫之后內(nèi)心的凄苦。
第二,借“雪”抒發(fā)戰(zhàn)事的殘酷與艱辛。如:“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保ɡ畎住对フ滦小罚w現(xiàn)了對士兵對戰(zhàn)事無盡關(guān)切與擔(dān)憂。“鄉(xiāng)關(guān)搖別思,風(fēng)雪散戎衣。”(崔湜《早春邊城懷歸》)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與戍客生活的艱辛。
在古代中國人贊美美女時往往會寫其皮膚的白皙,因為古人認(rèn)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征。而雪與花和冰一樣,古人都賦予其積極美好的意象。如《長恨歌》中描寫楊貴妃的容貌時不止一次描寫其容貌的白, 如“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肌花貌參差是”等,除了《長恨歌》,在其他詩人詞人筆中描寫女子皮膚白皙的詩句更是隨處可見。如: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溫庭筠《菩薩蠻》)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韋莊《菩薩蠻》)
傾國傾城恨有余,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fēng)凝睇雪肌膚。(薛昭蘊《浣溪沙》)
冰雪肌膚,靚妝喜作梅花面。(向子諲《點絳唇》)
這些句子都是通過用雪來描述所詠女子的皮膚白皙,而讀者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比喻便立即在腦海中勾勒出女主人公的外貌特征,更能加深印象。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用成語“冰雪聰明”來形容女子內(nèi)心的聰慧。除此之外還會用“詠雪之慧”來稱贊能賦詩的女子。成語 “詠雪之慧”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議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fēng)起?!?/p>
謝道韞描繪出了雪與柳絮共具潔白溫柔且飄忽不定的特點,而鹽不具備這些特征,因此更勝一籌。后人常將雪比喻為“柳絮”。如:
梅花大庾嶺頭發(fā),柳絮章臺街里飛。(李商隱《對雪二首》其一)
擁柱輕于絮,吹墀凈若沙。(梅堯臣《十五日雪》)
漁蓑句好真堪畫,柳絮才高不道鹽。(蘇軾《謝人見和雪夜》)
在古典詩詞中雪除了被稱為柳絮之外,還有其他稱謂,以“六出”“飛龍” 和“梨花”最為常見。
第一,因雪呈六角形狀,像六片雪花瓣便稱之為“六出”。
三農(nóng)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徐陵《詠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對雪》)
第二,用玉龍代指雪。
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唐代呂巖《劍畫此詩于襄陽雪中》)
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雪》)
第三,用梨花代指雪。這一寫法比較常見也易于被接受。最耳熟能詳?shù)氖?“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通過將雪比喻成梨花而生動形象地在讀者眼中勾勒出雪白皙與輕盈剔透的特點?!澳獙в昀婊ㄕJ(rèn),且作臨風(fēng)柳絮看” (韓元吉《鷓鴣天·雪》),也是相同的手法。
冬天里皚皚的白雪為大地鋪上了一層銀裝,人們往往將雪的潔白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花的潔白,同時雪與花有很多相似的地點,如純潔,生命短暫等,所以古詩詞中以雪喻花的詩句同樣也是非常之多。如:
第一,用雪描寫梅花。
上苑今應(yīng)雪作花,寧知此地花為雪(盧僎《十月梅花書贈》)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清平樂》)
以上二首詩都是借雪來描寫梅花的潔白,但是二位作者所描寫梅花的角度卻大相徑庭。盧僎則是匠心獨運,從時間和空間角度描寫梅花的輕盈飄逸。而要讀懂李煜筆下的梅花則要從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這里除了寫梅花的潔白與洋洋灑灑飄落的狀態(tài),還融入作者自身的感情與處境。這首詞寫于李煜亡國前不久,作者借梅花飄灑的狀態(tài)反襯出自己現(xiàn)在處境也如梅花一樣,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只能隨風(fēng)飄搖。
第二,用雪來描寫杏花。
東廂月,一天風(fēng)露,杏花如雪。(范成大《憶秦娥》)
縱被春風(fēng)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王安石《北陂杏花》)
范成大的詞描寫的是皎潔月光下,潔白的杏花宛如掛在樹梢的雪。王安石筆下的杏花不僅風(fēng)姿綽約更是象征著詩人自己剛毅倔強,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精神。
第三,雪來比喻楊花。
楊花雪落覆白萍,青鳥飛去銜紅巾。(杜甫《麗人行》)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韓愈《晚春》)
中國古人認(rèn)為楊花落水后便成為白萍。兩位作者將楊花、榆莢比作雪花,都是描寫楊花飄落時的紛紛揚揚姿態(tài)。
中國古代文人通過看到自然界的下雪情景而觸景生情的現(xiàn)象更是不勝枚舉,古人在對自然景物的觀察與喜愛的程度要比今人高許多,雪”逐漸表現(xiàn)出雅化傾向,因此在下雪便會情不自禁地做出許多今人費解的事。
張岱在《夜航船》中的記載,孟浩然情懷曠達(dá),常常在冬季的雪天喜歡騎著驢去尋找梅花,并說:“吾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中驢背上。” 后來人們便衍生出成語“踏雪尋梅 ”來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fēng)景苦心作詩的情致。
魏晉時期的“雪夜訪戴”的故事更能體現(xiàn)出古人在下雪時的情不自已?!把┮乖L戴”的故事出自《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雪夜訪戴”的故事體現(xiàn)出的不僅僅是古人在看到自然界的雪時情不自禁的情感,更是體現(xiàn)出魏晉人士率真脫俗的風(fēng)流。
“雪”體現(xiàn)出的高雅傾向已被古今人士普遍接受。除了以上二位的軼事,古代文士以“雪”喻高潔最為明顯的還應(yīng)當(dāng)屬宋末詩人,盧梅坡具體生卒年生平事跡不詳,存世詩作也不多,但卻因只寫出了古今人士心中所想的兩首《雪梅》留名千古。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盧梅坡《雪梅兩首》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兩首》其二)
作者所描寫的雪是文人高雅的情趣,而梅指的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這也是這兩首詩在詩的海洋中熠熠生輝的主要原因。
雪,作為中國古代詩詞中最常見的文化意象,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和浩瀚的詩詞海中所呈現(xiàn)出的豐富意象,不僅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隨處可見,同時也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相信在數(shù)年后雪的修辭意象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