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摘 要:高職院校是重要的綜合技能人才培養(yǎng)機構,而人本化理念則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基礎?,F(xiàn)階段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當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以人本化管理理念為入手點,結合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機制運行現(xiàn)狀,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管理機制進行了簡單的分析,以便為高職教育教學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借鑒。
關鍵詞:人本化理念;高職教育管理機制
高職院校主要有兩個特征,即“高”和“職”?!案摺币笃湓诮逃虒W管理過程中,將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專業(yè)理論技術等融入到相關的教育管理模式中,為高職學生技術技能的提升及其對未來先進技術的良好適應奠定基礎。而“職”則對整體教育管理的實用價值進行了嚴格的要求,特別是高職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在具體的教育管理環(huán)節(jié),探討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職教育管理體制構建就變得非常重要。
一、高職教育管理現(xiàn)狀
(一)學生主體轉化適應期長
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情況,其在初高中階段并沒有較為有效的學習措施,導致高職教育的學生整體文化基礎不扎實,甚至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厭學心理。而在具體的教育管理過程中,高職學生未能正確了解自身學習專業(yè)職業(yè)特點,繼而導致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并沒有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這就導致其在學習主體轉化過程中具有較長的適應期,而這種被動學習應付的狀態(tài)也制約了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失調
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在理念專業(yè)知識及實踐技能技術的基礎上,對相關人員在社會生活中的適應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在高職教育管理過程中,由于對班級常規(guī)管理的過度重視,導致相關管理人員無法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投入充足的經(jīng)歷,這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相背離的。同時,由于高職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紀律散慢、宿舍衛(wèi)生不好等情況的頻發(fā)出現(xiàn),促使傳統(tǒng)高職院校制度管理的弊端逐漸凸顯。而單一籠統(tǒng)的制定標準化管理,也影響了高職學生人生觀、道德觀的有效培養(yǎng)。
(三)管理模式僵化
現(xiàn)階段在高職院校的管理過程中,主要有封閉式管理、開放式管理等措施。其中在封閉式管理過程中主要是沿用初高中封閉的管理模式;而開放式管理則是以高職學生自我管理為主的管理模式,這種方式對高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上述兩種迥然不同的管理模式促使高職院校的管理秩序出現(xiàn)了紊亂情況,同時在教育管理過程中,當前高職院校并沒有嚴格的行為管制條例,從而導致高職學生集體意識不強,對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效率的提升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二、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職教育管理機制構建
1.提高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谌吮净砟畹母呗毥逃芾頇C制,應將高職學生作為是主要管理目標。在具體的高職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應將以學生為本落實到學生管理的每個方面,將高職學生與高職教師位于同樣的地位,保證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在高職教育管理過程中,高職學生具有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其在學習需求、學習情況、個性特點等相關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區(qū)別。因此在高職教育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應尊重不同高職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班級內部不同高職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性格特點采取個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通過更加多樣個性教育管理模式的應用,提高高職教育管理人員與高職學生的溝通交流頻率,為教育管理活動營造一個穩(wěn)定和諧的平臺。同時在具體的教育管理過程中,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職教育管理體制中高職學生的主體體驗非常重要。這種情況下高職教師就需結合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及課程開展情況,進行更加個性化教育管理方案的設置,結合適時教育引導,在滿足高職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其對知識學習的信心,為高職教育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1]。
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職教育管理體系中高職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具體的教育管理過程中,一方面高職院校管理人員應尊重高職學生的言語權,即在高職院校事務決策下達時,積極征集內部學習人員的意見,從中篩選合理有利的建議并予以采納。通過事務學生意見征集的方法,不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高職學生的思維模式變化情況,也可以根據(jù)相關高職學校人員反饋意見及時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機制的優(yōu)化更新,為課堂教育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依據(jù)。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管理人員應尊重高職學生的職業(yè)選擇權,即在人本教育管理過程中,結合相關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思維傾向特點,進行相關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設計,不斷增加高職學生對高職院校的歸屬感,為高職教育管理機制的有效運行提供依據(jù)。
2.加大教育引導措施的應用力度。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具體教育管理過程中應注意結合人本化理念進行教育目標的縮小處理,即通過教育人本化引導模式的構架,協(xié)調高職院校管理人員與單一學生個體管理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在高職班級教育管理過程中,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可組織全體學生進行基礎班級制度的協(xié)同制定,從內容、管理條例、獎懲體制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探討,促使相應的基礎班級管理機制充分反映學生的需求,便于提高相關高職院校學生對班級管理體制的寬容性,繼而為班級教育管理機制效力的充分發(fā)揮提供保障。而在具體班級管理體制設計過程中,為了實現(xiàn)學習個體獨立自我管理的效果,相關管理人員可適時進行語言提示指導,并在相關制度執(zhí)行過程中將“避免錯誤再犯”作為主要目標,以更加溫馨人本的理念進行獎懲條例的制定[2]。另一方面在具體學生服務管理過程中,高職院校管理人員應明確相關學習人員的教育管理責任,嚴格要求自身言行,結合情感教育措施的實施應用,提高自身在教育引導活動中的主動性。同時在具體的教育管理過程中,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人員也可聯(lián)合其他高職院校進行協(xié)調管理,通過雙方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斷促進提升,為自身教育管理質量的優(yōu)化提供依據(jù)。
3.建立特色教育管理模式。在市場經(jīng)濟體制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在不同的競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管理理念。而人本化理念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特色彰顯的主要依據(jù),因此在高職教育管理體制運行過程中,相關高職教育管理人員應結合自身教育管理情況,進行教育管理工作水平評估方案的制定。一方面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可依據(jù)自身特有資源優(yōu)勢,明確教育管理定位及發(fā)展趨勢,將整體社會對高職院校教育人才的需求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在這個基礎上從教育科研能力、社會需求、教育管理現(xiàn)狀等各個方面進行特色發(fā)展戰(zhàn)略的構建,為高職教育管理的科學、個性化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指導。另一方面,結合特色教育管理的運行特點,高職院校管理人員應綜合考慮各個環(huán)節(jié)影響因素對自身教育管理效益的提高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然后堅持具有自身特色、發(fā)展個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促使高職教育管理的整體質量觀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是直接面對人的一項活動,其主要以人生命質量的提高為主要組織目標,而人本化理念則是將教育過程中生命關懷進行了進一步強化。針對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教育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高職院校管理者應結合人本理念的相關內容,將高職學生作為整體教育管理活動的重心,摒棄以往以制度為基準的控制性教育管理措施,加大教育引導力度,建立高職教育特色管理模式,為高職教育的可持續(xù)科學發(fā)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羅梅.人本化理念下高職教育管理機制構建研究[J].廣西教育,2017(11):99-100.
[2]周劉兵.高職院校在人本化理念下的管理機制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4):59-60.
[3]曹強勝.人本管理理念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探討[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3(19):176-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