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小勇
摘 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國的具體實踐,地方人大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在依法治市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就強化人大自身建設,如何正確處理人大與黨委、政府的關系,以及人大參與社會治理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以期凸顯人大推動依法治市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權力機關;依法治市;社會治理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huán),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國的具體化和地方化,是地方的具體實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充分發(fā)揮地方人大作用,對于推動依法治市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我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欠賬背景,由于人大自身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特定地位,使得地方人大在推動依法治市過程中雖充當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也面臨著這樣那樣的諸多問題。結合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強化人大作用的發(fā)揮,進而推動依法治市。
一、強化人大自身建設,夯實依法治市基礎
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在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中發(fā)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同理,地方人大在推動地方依法治市過程中亦充當著重要引擎作用,依法治市的列車能否一路奔馳,關鍵在強化人大自身建設上。
(一)當前人大自身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不足
一是部分代表對人大的地位、職能和作用認識不足,認為人大工作無足輕重,沒有履職的積極性;二是部分代表認為人大工作就虛不就實,應該把精力放在經濟建設等其他實效工作上,缺少應有的重視;三是部分代表僅僅把人大代表政治身份當作一種榮譽和資本,當作一種攀拉關系的工具和平臺,存在扭曲的動機。
2.專業(yè)技能欠缺
人大工作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等多學科專業(yè)知識,是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很強的社會實踐,它要求人大代表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和技能儲備。然而,一方面我們很少有代表能夠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我們的代表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很多尚屬兼職類代表,他們自身素質本就參差不齊。
3.制度建設不健全
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部分代表認為人大工作是軟任務,不是硬指標,多干無報酬,少干不干無責任,沒有激勵考核標準,沒有問責約束機制。
(二)強化人大自身建設的幾點建議
1.思想認識的宣傳
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人大在我國國家機構體系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人民依法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地方事務的重要形式。人大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加強政治敏感性,積極主動地履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
2.人大代表的選拔
把好人大代表選舉關,一要注重人大代表的德行操守,人大代表是公仆,不是官老爺,為民服務要由“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轉變;二要注重人大代表的知識和技能,盡可能選拔出優(yōu)秀人才;三要注重人大代表的組成結構多元,盡可能照顧到各階層廣大人民的利益。
3.技能培訓的提升
現(xiàn)實中往往只注重對黨政干部的培訓提升,而忽略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也同樣需要充電深造。作為權力機關組成人員的人大代表,其中不乏大量編外兼職社會人士,如果他們得不到切實提高,將嚴重影響權力的正常運用。因此,建議將人大代表納入到黨校的輪訓培訓計劃中去,多開展針對人大代表的經驗交流活動。
二、正確處理與黨委、政府的關系,搭好依法治市平臺
充分發(fā)揮人大作用,推動依法治市,在現(xiàn)實政治生態(tài)條件下,需處理好人大與黨委、政府的關系。只有理順黨政關系,協(xié)調形成人大、黨委、政府之間的三角默契,才能搭好依法治市平臺。
(一)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對人大認識的誤區(qū)
1.地方人大二線論
受歷史原因影響,地方人大二線論尚有殘留,即所謂人大就是“黨政干部安置站、行政官員退休所”,班子調整過程中,人大通常成為黨委政府領導任期屆滿后的安置場所,縱觀各級地方班子的配備,人大班子總是比黨委、政府班子要老化很多。
2.自身定位不自信
不少代表認為,人大機關是擺設,人大工作是走過場,開會就是鼓鼓掌,表決就是舉舉手,無論是黨委的人事任免,還是政府的施政方略,提交人大審核,不過是加蓋橡皮圖章,流于形式。
3.不能正確界定與黨委的關系
有些代表認為,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人大自然也是在黨的領導下運作,因而,黨委建議的事,人大就得無條件服從,人大行使決定權不通過就是同黨委爭權,就是削弱或挑戰(zhàn)黨的領導。
4.不能正確界定與政府的關系
部分代表對人大監(jiān)督政府意識不強,更甚者,有的代表分不清人大與政府各自職責,站在人大的位子,干著政府的事兒,經?!胺N別人的自留地,荒自己的責任田”。還有一些代表,認為監(jiān)督政府得罪人,提了意見也白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消極懈怠。
(二)正確處理與黨委的關系
1.黨對人大的領導
憲法第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工人階級對國家的領導是通過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現(xiàn)的。這些規(guī)定,使黨對國家的領導權得到了憲法確認,具有了合法性。因此,人大必須自覺接受黨的領導。
2.人大對黨委的監(jiān)督
憲法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監(jiān)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及其各級黨委,也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也必須接受全國人大及各級人大的監(jiān)督。
3.正確處理兩者關系
根據(jù)憲法、法律和黨的有關文件,黨委與人大不存在組織上的隸屬關系,黨委的領導主要在于把握政治原則、政治方向、人事推薦方面。這就要求,一方面人大必須要堅持黨委的領導,在政治上同黨委保持高度一致,以保證人大工作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黨委必須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職權,接受人大的監(jiān)督。黨委不能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其主張必須要通過人大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才能實施。人大出于人民利益考慮,對黨委的主張可以提出修改意見,甚至可以說“不”。當然,無論是黨委的領導,還是人大的依法執(zhí)權和監(jiān)督,其本質都是為體現(xiàn)人民意志,其目的都是為實現(xiàn)人民利益,這是由黨和人大的本身性質決定的,二者并無根本上的沖突,雖非簡單意義上的同一,但亦有其一致性。
(三)正確處理與政府的關系
1.人大對政府的監(jiān)督
根據(jù)憲法規(guī)定,我國人大的權源在人民,政府的直接權源在人大。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政府是國家行政機關,政府由人大選舉產生,對人大負責,接受人大監(jiān)督,向人大報告工作。正是因為人大的權力源于人民,有黨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所以人大對政府的監(jiān)督才能夠且必須有底氣,有力度,有作為,有效果。
2.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人大在處理與政府的關系時,既要講監(jiān)督,同時又要講支持,既不諱言監(jiān)督,又理所當然地對政府符合人民意志和法律規(guī)范的行為給予大力支持。政府在處理與人大的關系時,要自覺接受其監(jiān)督,依法施政。實現(xiàn)政府和人大之間關系的和諧和制度化,對于法治政府建設,對于推動依法治市至關重要。
三、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將依法治市落到實處
社會治理是依法治市的集中體驗場,人大利用自身優(yōu)勢,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是凸顯人大推動作用,將依法治市落到實處的具體表現(xiàn)。
(一)參與社會治理是依法治市的要求
1.社會治理需要人大參與
社會治理是一個復雜而廣泛的系統(tǒng)工程,在我國現(xiàn)實背景下,推動社會治理起主導作用的,無疑是政府。在政府具體的社會治理過程中,一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大作為國家機關,參與其中本是職責所在;二則往往涉及政府多個部門的分工合作,人大作為權力機關,政府部門都由其產生,對其負責,因而人大在實現(xiàn)資源優(yōu)化配置,協(xié)調各部門分工合作方面能夠且應當扮演重要的角色。
2.依法治市需要人大推動
社會治理往往是民眾看得見、摸得著的陽光工程,如何約束政府各部門在老百姓面前依法行政,如何在社會綜合治理過程中推動依法治市,作為對政府行為依法行使決策權和監(jiān)督權的地方人大,其積極介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對參與社會治理的幾點建議
1.對社會治理政策的把關
一方面就合法性進行把關,即政府制定的政策方案是否與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相抵觸,是否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另一方面就科學合理性進行把關,即政府制定的政策方案是否因地制宜,是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否能夠落地,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治理效果。
2.對政策執(zhí)行的過程監(jiān)督和效果評估
一是對社會治理過程中,政策的執(zhí)行是否合法有序進行監(jiān)督,二是對政策是否取得目標效果進行評估,三是完善督辦問責機制,對人大通過的政策方案執(zhí)行情況進行有效跟蹤。
3.對社會糾紛依法辦理的監(jiān)督
對于涉及人民利益的社會糾紛,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對“一府兩院”進行監(jiān)督的權力,人大應當充分利用好這個權力,督促“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護人民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4.保持民意上傳渠道的暢通
群眾利益無小事,社情民意須重視。人大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權力機關,更是人民群眾表情達意的民意機關,因此,人大在社會治理過程中,要密切聯(lián)系群眾,通過多種形式,完善同群眾的溝通途徑,保持民意上傳渠道的暢通,隨時搜集匯總民意,針對性提出議案并監(jiān)督落實,真正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綜上所述,人大要在推動依法治市進程中充分發(fā)揮強有力作用,需在三個點上著力:其一,自身建設上狠下功夫,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夯實這個基礎,才能有所作為;其二,正確處理好黨政關系,只有搭好人大臺架子,才能縱情演繹;其三,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人大不是高高在上,群眾需要接地氣,只有傾力落到實處,才能在推動依法治市舞臺上贏得喝彩,收獲成績。
參考文獻:
[1]陳鳳鳴.論黨的組織領導權與人大的選舉任免權的關系.學習月刊,2011(1).
[2]陳鳳鳴.論黨的領導與人大監(jiān)督.今日中國論壇,2011(11).
[3]陳家喜,梁玉柱.地方人大參與社會治理的功能定位與路徑選擇.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4(5).
[4]齊紹進.當前基層人大工作存在的問題與思考,常德市人民代表大會官網人大資料理論研究2016年10月20日.
[5]史建忠、廖丹青.初論開創(chuàng)鄉(xiāng)鎮(zhèn)人大工作新局面,載自重慶市北碚區(qū)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官網理論研討2015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