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珍
志愿服務是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2013年以來,筆者所在的新興縣實驗小學為豐富學生成長方式,開發(fā)了“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課程,在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和道德發(fā)展、提高實踐能力等方面成效明顯。隨著實踐的深入,筆者對小學開展志愿服務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策略、評價促進等方面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一、面向未來,發(fā)展公民素養(yǎng)
開設“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課程,我們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志愿服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開展“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活動”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責任感是一個人日后立足社會、獲得事業(yè)成功與家庭幸福的一種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是學校要帶給孩子的終身受益的營養(yǎng)。
二是志愿服務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在京發(fā)布。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其中“社會責任”也把“誠信友善”擺在首位??梢?,熱心公益和志愿服務已成為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元素。
三是志愿服務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形式。我校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相對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容易導致社會交往能力弱、獨立生活能力差、依賴性太強等問題。我們設計這個課程,不但要喚起學生主動服務他人的意識,還要讓學生從中學會與同伴合作交流,提升辦好事情、服務他人的實踐能力。
二、把握特點,定位課程目標
1. 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課程的三個特點
“學習”重于“服務”。中小學生志愿服務的重點應該是學習,而不是成人意義上的服務,小學生尤其如此。中小學志愿服務應該定位于培養(yǎng)未來的具有奉獻精神、責任感和志愿服務精神的人。
“體驗”重于“認知”。小學生年齡很小,從理論上講,應該定位于“認知為主”“參與為輔”,應該定位于“學做志愿者”為主。只有讓兒童在實踐中親身體驗才能達到育人目的。
“校內”重于“校外”。在開展中小學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志愿服務的時間、場地、安全是三個大突出問題。學校在設計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特別重視校內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
2. 開設“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課程的三個原則
我校始終把握“主動體驗、人人體驗、快樂體驗”三個原則,推進“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愿參與,盡自己所能服務他人,傳遞文明,在志愿服務中完善自我,培養(yǎng)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增加實踐能力。
3. 開設“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課程的三個目標
我校分別從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把“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課程的目標定為:①了解服務崗位的有關要求,學習做好服務的有關知識,拓寬知識視野;②在志愿服務中發(fā)掘潛力,發(fā)展特長,增強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③在志愿服務中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精神,完善自我,培養(yǎng)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豐富生活體驗,獲得自我價值的肯定。
三、遵循規(guī)律,優(yōu)化方法策略
1. 深入宣傳發(fā)動
為吸引學生主動加入“校園小志愿者”組織,學校設計了校園小志愿者旗幟、綬帶標志、服務上崗證等,在校園和班級都出版志愿者服務專欄,并召開隆重的啟動儀式,組織全體同學了解、學習“志愿者”精神,同時向首批“校園小志愿者”授旗,讓全體同學感受到當“小志愿者”是光榮、進步的。
2. 開發(fā)服務崗位
“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活動”是面向全體的,因此開發(fā)能滿足“人人體驗”的服務崗位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我校對原有一些輪值崗位進行“志愿化”轉換,即以前是輪值的,現在讓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另一方面,我校注重創(chuàng)造性得開發(fā)新的服務崗位,不斷豐富“志愿服務”的項目和內容。根據各類活動服務范圍和對象的不同,分為班內、校內、校外三類。
3. 開發(fā)校本教材
學校把志愿服務納入課程教學計劃,每周一節(jié),編寫了高、中、低年級的《我是志愿者》校本教材?!段沂侵驹刚摺沸1窘滩囊浴拔叶谩薄拔覍W會”“我參與”“我進步”為結構,體現“教材+服務紀錄”的功能,融合“知識學習”“技能學習”“活動體驗”于一冊。
4. 優(yōu)化課程評價
我校對“校園小志愿者主題實踐活動” 的課程評價分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教師評價主要從是否能提升活動的策劃力、創(chuàng)新力,實現學生“主動體驗、人人體驗、快樂體驗” 的目標去評價。學生評價主要從參與 “志愿服務”的熱情、持久度和服務能力、服務對象的滿意度等方面去評價。
責任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