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華
摘 要:數(shù)學特殊班如何轉化,既要分析形成原因,更要探求轉化策略,狠抓班風,學會傾聽;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深諳教材,提高自身業(yè)務,方能家校滿意!
關鍵詞:數(shù)學;特殊班;轉化
何為特殊班?在我們校長眼里:期中期末檢測成績班級平均分低于第一名班級平均分七八分甚至十五六分以上的班級,就稱為“特殊班”。不知咋的,學校里每學期都會產生數(shù)學“特殊班”,特別是期中抽考,平均分最高相差十五分左右的班級總有兩三個,到期末經過復習,距離會拉近一點,但相差七八分還是常有的事。近六年來,我每年換班級,哪個年級產生了“特殊班”,校長就安排我去教那個班,且每次都能如他所愿:特殊班被轉化,成績大大提高,至少居中甚至趕超原先的第一名。同事們戲稱我是開發(fā)區(qū)學校的“救火兵”,哪里有急就救哪里。校長更是振振有詞:從你身上,一次又一次證明——“特殊班”的形成,跟老師有很大的關系。還在全體教師會議上訓那些老師,給你最好的班,又教成了“特殊班”,好好分析原因,不要歸結為學生基礎差,找自身原因,成績上不來,明年卷鋪蓋走人。
一、追本溯源,了解學生
我也納悶:連小學二、三年級平均分也能拉出七八分,高段拉出十七八分是正常的,在我校“特殊班”就是學困班,每次接到“特殊班”,發(fā)現(xiàn)都有以下共性:下課愛打架,惹是生非;上課不會傾聽,愛隨意講話,不守紀律,我行我素,埋頭做小動作,哪怕一塊橡皮,也讓他們玩得樂此不疲,用鉛筆扎或用小刀割;做作業(yè)愛抄襲,不愿獨立思考,慢性拖拉,格式紊亂,缺少條理性;家校溝通不夠,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不關注孩子的家庭作業(yè),表現(xiàn)在孩子一大早抄家庭作業(yè),有的拿同伴的作業(yè)趴在學校周邊的汽車上抄,有的甚至拿錢換同伴作業(yè),躲在學校附近的小店里抄,有的趁老師沒進教室拿別人交上來的作業(yè)大模大樣地抄;每次去聽教“特殊班”老師的課,老師講得很起勁,學生玩得也很起勁,講話做小動作的人數(shù)不少,甚至還有學生拿著三角尺當手槍瞄準其他孩子,老師沒有關注每個學生是否在傾聽。
二、多管齊下,實施策略
這學期,我接了三年級兩個班,二年級期末成績兩個班平均分都低于第一名六分左右,特別是301班,后進生多,平時檢測20分左右的學生就有3個,課堂常規(guī)差,除班主任外,其他老師對課堂紀律都無法駕馭,是名副其實的“特殊班”。下面我就以今年剛接的“特殊班”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一)狠抓班風,學會傾聽
做老師的都知道,孩子的學業(yè)成績靠課堂,不是靠課后補,只有擁有良好傾聽習慣,善于思考的班級,學業(yè)成績才能優(yōu)秀。上課我采用抓人的方式,要求孩子們老師講話時眼睛必須看著老師或老師所指的,每次講到重要知識點或解題策略時,我放慢語速,眼觀學生,發(fā)現(xiàn)分神的孩子就開始抓人,請他復述剛才老師講了什么,或同學講了什么,復述不出來的,就請班長記下名字,課后及時發(fā)微信給家長,請家長配合教育。開頭兩星期,每天至少能抓到十幾人次,孩子們知道要抓人,就認真傾聽,積極舉手,聽課效率大大提高。
(二)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近幾年轉化特殊班的實踐告訴我,要做好特殊班的轉化工作,只有家校溝通,家校一體,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事半功倍。
1.召開家長會
每接一批學生,都要認真觀察兩星期,對班風學風有了初步了解后,我就召開一次家長會。首先如實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包括班風學風、學習成績、聽課習慣、作業(yè)習慣、上課表現(xiàn)。再說說一、二年級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我們在座的許多家長沒有抓住一、二年級這個黃金期,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習慣比有好成績更重要,好成績是暫時的,而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那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孩子一、二年級時家長每天辛苦陪伴換來的。在家關注孩子作業(yè)的家長都會有這種感受:我們的孩子作業(yè)拖拉且錯誤率高,書寫格式紊亂,邊吃零食邊做作業(yè),叫他做作業(yè)就上廁所或喝水。這些壞習慣已經悄然形成,糾正起來已非常困難,再錯過三年級,留給大家的就只有懊悔了。時不待我,對那些缺少自律的孩子,我們必須聯(lián)合起來,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中的許多家長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qū),以為孩子上學了,學習是孩子的事,改作業(yè)是老師的事。殊不知家長才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作業(yè)習慣的關鍵人。
跟家長說話,老師的聲音要盡量甜美,語氣要委婉,娓娓道來,讓家長感覺這老師是真心為孩子好(也就是心理學上講的同理心)!這老師很負責任!這老師好有才!特別是用自己教育兒子的案例,說服力強,毫無夸張地說,只要開過家長會,一個班剩一兩個家長不配合,配合率達95%以上,也許這就是許多老師借用我的家長會發(fā)言稿卻永遠也達不到我的效果之緣由吧!
2.借助微信,及時溝通
在我們班,微信是學習的平臺,我把每天家庭作業(yè)的解題策略和方法寫得清清楚楚,能畫圖幫助理解的,我都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解釋得一目了然,發(fā)在微信群里,多數(shù)家長跟著我的答案和孩子一起學習,看不明白的就在群里問,我用語音再解釋一遍,每天晚上,我的家長和我都在用心輔導孩子,短短一個學期,我們期末成績實現(xiàn)輝煌超越,302班100分14人,99分12人,90分以下僅2人,平均分97.3分,居年級第一,301班100分13人,90分以下7人,平均分95.6分,居年級第三,對這特殊班來說,實屬不易。
(三)深諳教材,提高自身業(yè)務
讓學生喜歡聽你的課,教師必須深諳教材,做到教學過程簡潔,思路清晰,重難點精準,聲音抑揚頓挫,讓學生敬畏并佩服,課堂才能高效。
總之,要做好“特殊班”轉化工作,只有抓好班風,家校合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才能游刃有余,勝券在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