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信仰與懷疑:論丁尼生詩歌的倫理內涵

2018-07-13 01:23:28逯陽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大連116044
名作欣賞 2018年36期
關鍵詞:亞瑟王維多利亞信仰

⊙逯陽[大連外國語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44]

一、引言

丁宏為教授在其專著中提到維多利亞詩人大多面對兩種因素的沖突:一種是他們作為時代代言人的“公共良知”,另一種是以忠實于自己審美品位為實質的“個人良知”,這種雙重意識是維多利亞詩歌的“最主要的特征”。阿爾弗雷德·丁尼生是繼華茲華斯之后的桂冠詩人,也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受歡迎的詩人。其作品題材廣泛、語言優(yōu)美、音律和諧,深受女王及民眾的喜愛。由于他常在作品中吟詠過去,選材上偏好古典內容,所以一些評論家把他定位為逃避者。解讀丁尼生詩歌有多種途徑,若從倫理角度出發(fā),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丁尼生是一位社會責任感很強的詩人,絕非逃避者。他的詩歌具有豐富的倫理內涵。盡管身為“桂冠詩人”,丁尼生并不完全贊同維多利亞時代的一切,作品中也常有一些負面的表述,其程度絲毫不低于卡萊爾、狄更斯和阿諾德等主要作家的那些黑色文字。丁尼生詩歌創(chuàng)作貫穿其漫長的一生,其中倫理道德因素非常突出。其作品中既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也有一些時代的強音。比如在詩集《亞瑟王傳奇》中,他描寫的雖是傳奇故事,卻是在借古諷今,表現(xiàn)出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類命運的思考。丁尼生一生都在致力于尋找解決信仰與懷疑的矛盾沖突的答案。本文擬從倫理角度探討丁尼生詩歌中的道德因素,分析這些因素對于文學作品的價值。

二、丁尼生詩歌的倫理內涵

(一)信仰與懷疑

科學和宗教信仰之間的沖突是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典型的社會特征,這一沖突困擾著幾乎所有的維多利亞人,并反映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維多利亞時代是一個工業(yè)文明高度發(fā)達的時代,也是一個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時代。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沖擊了人們的信仰。不同于其他詩人,丁尼生熱愛科學,甚至還把科學稱為自己的繆斯。一些科學家也把丁尼生看作是“科學詩人”。因為丁尼生的《悼念集》發(fā)表時間比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早了九年,而《悼念集》又涉及物種進化思想,所以有人還把丁尼生稱為“達爾文的先驅”。隨著對科學認知的加深,丁尼生也和其他維多利亞人一樣產生了信仰危機。在《絕望》一詩中,他描寫了一對投水自殺的夫婦,妻子溺水而亡,丈夫獲救,獲救后丈夫傾吐了失去信仰后生活的悲慘和無意義:“我怕的是生命,不是死亡?!边@也反映了詩人自己的困惑。另一首詩《兩個聲音》探討了人類存在的本質,丁尼生在詩中設計了兩個聲音的對話:一個聲音傾向于否定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認為沒什么值得人活下去;另一個聲音則與之相反。事實上,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機。在丁尼生的作品中,最能代表當時思想矛盾和信仰危機的就是他的《悼念集》。該詩集花費了詩人十七年的時間完成,創(chuàng)作緣由雖是對好友哈勒姆早逝的悼念,但丁尼生在其中探討了許多時代主題。它記錄了詩人由絕望到懷疑,到重拾希望,到最終堅定信仰的思想演變過程,詩集中同時含有“信仰”和“懷疑”。在評論該詩集時,艾略特曾說:“不是因為高質量的信仰而成為宗教詩,而是因為高質量的懷疑?!?/p>

在《悼念集》中丁尼生反復強調宗教信仰的價值和意義,主張人類應該積極向上,擺脫身上的獸性而向神性靠攏。比如,在其第118首詩中丁尼生寫道:“我們腳下堅實的土地/起源于茫茫流動的熱氣,/長成了仿佛任意的形狀,/經歷了周期的摧殘震蕩,/直到最終,人昂然立起/他一處一處興起,分支,/并預報著更高級的后裔,/并預言人將占更高的位置,/……/快起來超越/那醉舞的牧神、/那聲色之樂,/向上運動,從“獸”中超脫,/而讓那猿性和虎性死滅?!比祟愂墙浻陕L的地質運動和生物進化而來,應該超越動物的屬性,應該發(fā)揮身上的潛能:“向上運動,從‘獸’中超脫?!痹谠姼琛独杳鳌分校娙苏J為人類世界仍充滿了種種暴行,比如奴隸貿易和戰(zhàn)爭,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文明還很遠。“巴比倫是初生兒,羅馬是懷中幼兒,/而倫敦和巴黎之類還只是學步的小孩?!笔澜绯錆M了欺詐、貪婪,人們的靈魂被“四腳欲念奴役”,絕大多數人在“低下的淵藪”里爬來爬去,“我們人離中午還很遠,成長的機會還很大”。人類要擺脫身上的獸性,也許要“十萬百萬年之后”,未來的人類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是“人的中午”。而現(xiàn)在只不過是“黎明”,剛剛有了一點光亮而已。人類“進化”的歷程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科技發(fā)展不僅帶來人們對信仰的懷疑,也引發(fā)社會上的拜金風氣愈演愈烈,《洛克斯利宅》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詩中的主人公曾與表妹艾米相愛,然而迫于父母的壓力和社會的風氣,艾米最終嫁給了一個庸俗粗鄙的財主。這令主人公十分難過,也體現(xiàn)了詩人對物欲橫流的社會的不安:“不曾想落入到如此的年代,現(xiàn)在能讓我移情別戀的該是何物?/每一扇門都用金的門閂閂住,沒有金鑰匙就別想進入。/每個大門口都有成群的求婚者,所有的市場都擠得水泄不通。”另一篇名為《莫德》的作品也有類似的主題。《莫德》講的是主人公的父親因為投資失敗而瘋狂,跳崖身亡。主人公也擔心自己會遺傳了父親的瘋狂病。家族瘋狂的遺傳以及主人公對自己會變得瘋狂的恐懼都和丁尼生本人的經歷相似。此外,主人公愛慕富家小姐莫德,卻因為自己家境敗落而無法與對方結合,這同丁尼生年輕時的經歷如出一轍。丁尼生借主人公之口,說出了正如自然界中的弱肉強食一樣,人類社會同樣充滿了掠奪和欺壓。聶珍釗教授在《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選擇與斯芬克斯因子》一文中指出:“人是一種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由人性因子和獸性因子組成?!惫ど虡I(yè)的發(fā)展、資本的快速積累導致了社會道德的淪喪,誘發(fā)了人身上的獸性成分,而《莫德》這首詩的主題就是反對商業(yè)社會中的物欲橫流。

(二)愛情與責任

丁尼生的愛情倫理觀主要包含兩個方面:愛情是一種穩(wěn)定、莊嚴的情感,是男女之間和諧生活的基石;愛情是人類合理的欲望,應該大膽追求,但在實現(xiàn)自己幸福的同時,不應違背社會倫理和責任。長詩《伊諾克·阿登》描述了阿登、腓利、安妮本是三個從小玩到大的伙伴。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安妮幸福地接受了阿登的求婚。婚后由于經濟原因,阿登不得不到海外打拼,漂泊了十多年后才回來,卻發(fā)現(xiàn)妻子安妮已經同腓利重新組建了家庭。看到妻子兒女生活幸福,阿登沒有去打擾他們,而是選擇了悄然離去,默默而終。詩歌通過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歌頌了甘于為愛付出、自我犧牲的美德。

反過來,在《亞瑟王傳奇》中,騎士蘭斯洛特和王后吉娜薇的婚外情導致忠誠美德的淪喪,進而使得整個王國分崩離析,這正是違背了社會倫理的后果。丁尼生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有關亞瑟王的作品,在《亞瑟王傳奇》中,亞瑟被塑造成一位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英雄形象。他先是帶領圓桌騎士們打擊日耳曼海盜,驅逐野獸,平定戰(zhàn)亂,帶領人們走出了倫理蒙昧;隨后他迎娶了天下第一美女吉娜薇,并統(tǒng)一了不列顛,建立起亞瑟王國。王國建立之初,亞瑟王用神圣的誓言約束圓桌騎士,用崇高的信仰灌輸他們,用自身的言行感染他們,國家一片繁榮,事業(yè)蒸蒸日上。可是后來,王后吉娜薇與騎士蘭斯洛特違背倫理道德,發(fā)生了私情,接著其他圓桌騎士也紛紛效仿。整個王國倫理失陷,日漸衰落。最后在莫俊德的叛亂中,圓桌騎士灰飛煙滅,亞瑟王也受傷遠逝。

《亞瑟王傳奇》在主題上是對《悼念集》的延伸,也是丁尼生對于維多利亞時代的一個隱喻,體現(xiàn)了詩人對信仰危機和世風潰敗的憂慮。丁尼生信仰社會進化思想,他認為人類社會總體上是在不斷擺脫獸性、趨向神性的。但進化的道路是曲折的,在缺少精神向導的時候,也會有獸性重占上風的可能。亞瑟王的宮殿代表著完美的過去,象征著昔日的輝煌,國家的繁榮是建立在倫理道德之上的。忠誠和信仰是圓桌騎士必須遵守的美德,是騎士精神的寫照,是道德和神性的體現(xiàn)。而吉娜薇與蘭斯洛特的私情則代表著騎士精神的沒落,是對忠誠的背叛和對信仰的懷疑,是物欲和獸性的表現(xiàn)。在丁尼生看來,亞瑟王代表著尊嚴和秩序,而他的死則意味著昔日美好時光的逝去。《亞瑟王傳奇》的主旨是強調精神向導對于人類社會進化的意義,比如騎士們尋找圣杯的情節(jié)就說明了信仰的重要性。同時,丁尼生也在強調愛情要建立在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的基礎之上,否則就不是真正完美的愛情。吉娜薇與蘭斯洛特都違背了自己的社會責任,違背了倫理道德,成為導致亞瑟王國倒塌的始作俑者。他們的所謂“愛情”成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產生了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的惡劣影響。

(三)人類與自然

伴隨著產業(yè)革命的完成,人類的物欲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也日益顯現(xiàn)。產業(yè)革命在為人類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破壞了大自然,使其喪失了原有的神秘感和家園感。丁尼生最拿手的詩歌形式是歌謠,許多作品都是用歌謠的形式創(chuàng)作的,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對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描寫。這反映了詩人對19世紀英國工業(yè)環(huán)境和商品社會的抗拒。丁尼生詩歌有許多對古老的不列顛形象進行象征性展示的例子,比如在《伊諾克·阿登》中,他用文字還原了一個典型的英國漁村的景象:“連綿的懸崖從中斷開,露出一道罅隙,/罅隙中滿是泡沫和黃色的沙石;/遠方紅色的屋頂簇擁著窄港;/接著是一座傾頹的教堂;/在高處,一條長街通往聳入云霄的磨坊;/街上滿是手推車,一株榛樹在秋天采果人光顧之前,/占據了緊蹙的一隅,綠意盎然?!边@種景物描寫很容易讓我們聯(lián)想起透納筆下恢弘壯麗的大海以及喬治·克雷布所吟詠的鄉(xiāng)村風光,而詩中的海邊漁村作為由浪漫主義運動所“發(fā)現(xiàn)”,并不斷加以典型化的標志性景物在這里同樣構成了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從這些描寫中,我們也可以看見丁尼生對古老綠陰文明的依戀和向往。

在上文提到的詩歌《兩個聲音》中丁尼生寫道:“他甩干翅膀;翅膀像網;/穿越農場和牧場,渾身濕漉漉/他飛過,是一道生命的光芒?!贝颂幟鑼懙氖球唑?,詩中的“消極聲音”告訴詩人,蜻蜓與人類一樣被精彩地創(chuàng)造出來,人與蜻蜓沒有差別。詩人在接下來的一節(jié)中說道:“當世界原始,/年輕的自然經歷五次循環(huán),/第六次她孕育了人類。”在這里,丁尼生把《圣經·創(chuàng)世記》解讀為大自然孕育生命的過程,人與其他生物一樣都是由大自然孕育的,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地位是平等的。詩的結尾也暗示了詩人已經認識到人類終將回歸自然,歸入泥土。丁尼生渴望回歸自然,他的這種愿望也表現(xiàn)在對“死亡”的理解上。在詩歌《過沙洲》中,詩人認為人的死亡不過是越過海灘、回歸自然的過程。在另一首詩《沖擊,沖擊,沖擊》中他也把人類作為大自然的組成部分放在了大自然的背景之下。詩歌描繪了一幅生命的圖景,在潮漲潮落之間映現(xiàn)了微小卻又生動的人生。

除了生態(tài)整體觀、眾生平等觀以外,丁尼生也對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和諧關系做了警示。詩歌《狄米特和波斯芬》就是丁尼生改寫希臘神話的生態(tài)警示作品。大地女神狄米特掌管著一切作物的生長,她有個美麗的女兒叫波斯芬。狄米特非常疼愛波斯芬,可是,有一天冥王海蒂斯把波斯芬擄到了冥界做王后。狄米特非常著急,她四處尋找,無心照料大地,導致作物顆粒無收,人間饑荒,無人祭祀,諸神不安。于是宙斯出面調停,安排波斯芬在一年中可以有九個月與母團聚,另外三個月則須留在冥界,于是就有了四季更迭。在詩中,丁尼生稱狄米特為“大地母親”,并說她能與萬物交流思想。當女兒在身邊時,她心情愉悅,于是大地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而當女兒不在身邊時,她便郁郁寡歡,萬物的生長也會出現(xiàn)異常。這里丁尼生借助古典神話傳遞了一個生態(tài)信號: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和諧的,如果人類為了私利而惡意破壞自然、改變自然秩序,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三、結語

丁尼生詩歌與時代主題密切相關,反映了詩人對維多利亞時代世風潰敗、人心不古的擔憂。當然,作為桂冠詩人的丁尼生也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節(jié)制。他不是直接批判現(xiàn)實,而是借古諷今,通過對古典題材的改寫來塑造新的人物形象,使古典傳說和維多利亞社會現(xiàn)實有機結合起來,向讀者揭示了古典傳說的現(xiàn)代寓意,也體現(xiàn)了詩人在“最悲慘時代”的人文情懷。在科學與信仰的沖突中,丁尼生既接納了科學,也沒有放棄信仰;既承認人的物性,又重視人的靈性。在快速變化的商業(yè)社會和科技浪潮中,丁尼生堅持做精神家園的守望者。這就是他對19世紀時代精神的詩意闡釋。在當今人們過度追求物質利益、精神食糧相對貧乏的背景下,丁尼生詩歌的倫理書寫對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也具有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亞瑟王維多利亞信仰
維多利亞圣母修道院
維多利亞時期的人是如何發(fā)明“短途周邊游”的?
英語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28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亞瑟王:斗獸爭霸》23分鐘片段搶先放映
綜藝報(2017年9期)2017-06-08 20:07:03
自爆從小喜歡亞瑟王
維多利亞時代(一)
維多利亞時代(二)
临夏市| 无棣县| 朔州市| 洮南市| 麻阳| 仲巴县| 南昌市| 红河县| 庆元县| 田东县| 布尔津县| 翁源县| 策勒县| 交城县| 翼城县| 阿克| 凌源市| 东丽区| 岗巴县| 鹤庆县| 莱西市| 东海县| 长治县| 安康市| 宁明县| 团风县| 会昌县| 屏东市| 通城县| 永嘉县| 玛曲县| 石楼县| 韶关市| 玉树县| 阳城县| 将乐县| 靖安县| 高唐县| 阿拉善左旗| 韶关市|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