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安憶 范英軍
在歷史新課改走向深入的當下,史料教學在歷史教學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從圖像史料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圖像史料的教學方法,對圖像史料在教學中的應用作一探究。
廣義的圖像史料不僅包括繪畫、地圖等形式,而且包括“珍藏于博物館的大量文物、遺址遺跡、碑刻、建筑、圖畫等實物和攝影照片以及影視片、紀實片等能夠提供圖像、呈現或傳達某種歷史理念、產生視覺感知的對象?!盵1]新文化史研究和圖像史料的提倡者彼得·伯克在《圖像證史》一書中提到官方檔案已不足以支撐日常生活史和身體史等新的歷史研究領域,還需要開發(fā)口述史料、圖像史料等新形式的史料。而且圖像也如同文本和口述證詞一樣,是歷史證據的重要形式。[2]在歷史教學中,圖像史料因其形象直觀、來源廣泛等特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初中2011版課標和高中2017版新課標都有相關要求。
一、圖像史料:直觀性與復雜性
圖像史料具有巨大的信息張力,根據史料閱讀者的情況和教學實際需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在不同層次上獲取圖像史料的信息。首先,圖像史料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初中學生的歷史積淀少,生活閱歷淺,知識面狹窄,這使得在課堂教學中文字史料不容易激起、保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而圖像史料直觀形象,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較快融入歷史語境之中。其次,圖像史料又具有深層復雜性的特點。初中學生的史料閱讀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有限。而圖像史料的表現手法千差萬別,在證史的信度上也有所不同,因此運用于教學時我們要對圖像史料加以鑒別,要求我們要對圖像史料的創(chuàng)作者有所了解。再次,圖像史料特殊的呈現方法又多隱含由空間呈現出來的深層次的內容。圖像史料不僅僅記述了可見的歷史,畫面背后的含義更需要我們不斷尋味,正如庫爾特·塔科爾斯基所言“一幅畫所說的話何止千言萬語”。[3]下文以“從盛唐女性看盛唐氣象”為例,淺析中學歷史教學中圖像史料的運用。
二、圖像史料教學:從盛唐女性看盛唐氣象
“盛唐氣象”一詞最初出現于唐詩,后來這一概念由唐詩擴大到對整個盛唐時代的敘述,“其共同的意蘊是,閃耀著唐人健康向上的風采、恢宏豪宕的氣質、雄渾寬遠的境界。這種文化風骨成為唐人創(chuàng)造精神文明的價值取向?!盵4]正如陳寅恪所言“隋唐兩朝為吾國中古極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傳廣播,北逾大漠,南暨交趾,東至日本,西極中亞。”[5]大唐的繁榮與強盛,光照四方,呈現出中國古代史的極盛狀態(tài)。
初中歷史課標要求“通過經濟繁榮、開放的社會風氣和唐詩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會氣象?!睂τ诮佑|歷史時間不長的初一學生來說,從文物圖片和唐詩中感受唐朝的社會風尚,是最為直觀的方法。
本課以盛唐女性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研讀唐代女性的圖像史料,以管窺盛唐氣象,體會盛唐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
先帶學生參觀天津博物館舉辦的“環(huán)肥燕瘦——漢唐長安她生活”展覽。學生觀察后發(fā)現,盛唐女性和其他朝代相比具有開放的氣度。圖像中的盛唐女性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體態(tài)富貴者、身著胡服者和女著男裝者。據此我們總結出盛唐女性的三個特征:豐腴之美、異域之美和英氣之美。在簡單識別圖像內容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細節(jié),從圖像的背景、內容等方面進一步思考圖像的內涵,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女性形象,從而幫助學生厘清圖像信息,把握時代特征。
圖一至圖三、四,分別為漢代、北魏和唐朝女性,展品中女性的服飾越來越奢華,體態(tài)越來越健碩,盛唐女性俊美曠達的形象躍然而出。但是唐代女性的“肥”絕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肥胖”,而是一種豐腴健康之美,是一種雍容華貴之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展品中三彩女立俑的衣著、妝容細節(jié)后,同學們再對比漢代、北魏女立傭主要發(fā)現了如下不同之處:就色彩來看,唐代女性的衣服、臉龐明顯的有著更為艷麗的色彩;就站姿來看,唐代女性的站姿并不如漢、北魏那樣規(guī)規(guī)矩矩,而是較為灑脫;就衣服的寬窄來說,唐代女性的服飾更為寬大;就發(fā)型來看,唐代女性的發(fā)型也更為高聳。這些究竟是展品反映出來的偶然現象,還是一種普遍現象呢?教師布置作業(yè)要求同學們課后查資料回答這些問題。
在第二次課上,同學們在網絡資料、論文、專業(yè)書藉等資料查閱的基礎上,就這些問題開展討論,發(fā)現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最后老師引用唐詩幫助同學們拓展思路,思考唐代女性的審美特點。老師先以一首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述貴族女子的形象:“風流薄梳洗,時世寬裝束。袖軟異文綾,裾輕單絲縠。裙腰銀線壓,梳掌金筐蹙。帶襭紫蒲萄,袴花紅石竹?!睆闹锌梢娰F族女性以寬大、奢華、風流為尚;再以一首秦韜玉的《貧女》來述貧寒女子的形象:“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嗪弈昴陦航鹁€,為他人作嫁衣裳。”從中可見即便是貧寒人家,雖然“未識綺羅香”、“不把雙眉斗畫長”也同樣是“風流高格調”。這背后反映的是唐代積極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昂揚的精神風貌。女性的健碩、豐腴、風流正是盛唐的富強氣象。[10]
同時,唐代女性不拘泥于華美服飾,著胡裝也成為唐代的獨特潮流。史稱:“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盵14]圖五彩繪胡裝女立俑身著胡服頭戴胡帽,腳踩軟靴,是標準的胡人裝扮。圖八《虢國夫人游春圖》畫面中女性騎馬馳騁,從一個側面也反映的是胡化風氣的盛行。不僅如此,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在飲食、音樂、舞蹈等方面也出現了“胡文化”的特點,反映的是李唐王朝國力的強盛與開拓的氣魄。同時,我們也需要提示學生注意,根據學者的統(tǒng)計,出現胡服女性形象的墓葬數量從唐初到開元前后逐漸增多,基本符合歷史文獻記載。[15]這反映出從唐初到開元,大唐之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安史之亂后唐代社會對“胡文化”開始反思與否定,“胡文化”影響力漸弱,身著胡服的女性形象再也難以見到。女性著胡服,正表現出唐代四海一家的胸懷和兼容并蓄的氣度。
與著胡服之風相似的是女著男裝在盛唐愈加普遍。唐玄宗時期宮中諸婦人,“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16]圖六的唐三彩男裝俑是典型的女著男裝形象,她裹幞頭,身著圓領袍,腰系革帶,與男子著裝無異,但足下的女式線鞋又表明她女性的身份。除女俑形象外,《虢國夫人游春圖》和墓葬壁畫也有大量的女著男裝形象出現。圖八中畫面最前方的女性身著男裝,所乘馬匹剪三花鬃,障泥錦繡華貴,說明了乘者身份的高貴。而阿史那忠墓壁畫中《抱弓弢箭箙男裝女侍圖》,頭戴幞頭,身穿黃色圓領窄袖袍、波斯褲,手抱弓弢箭箙,作為侍者的形象出現,同時也體現著女性的颯爽英姿。[17]女著男裝正是唐代尚武之風的體現。
唐代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貴族身著胡裝、男裝便于出游、騎馬,而侍者身著行動更為便捷的裝束可以更好的勞動。盛唐時期的女性不論出游還是居家,不論身份尊卑,都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度和女性對自身獨立地位的追求。
通過以上圖像史料的觀察賞析,同學們對于盛唐女性以及由女性所折射出的盛唐氣象已經有了一定了解??梢哉f這一時期的女性,既有柔美艷麗的特有品質,又有熱情奔放的張揚性格,不管是身型的健碩,還是氣概的瀟灑,都體現了盛唐氣象的“壯美”。
為了幫助同學們有更進一步的理解,教師出示更多史料,引導同學們探究、思考盛唐女性的豐腴之美、異域之美和英氣之美出現的時代背景。同學們在討論后得出了如下結論:第一,盛唐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軍力強大,從而使得盛唐國勢強盛,氣象宏大,有信心采取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對于外來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第二,唐代具有比較開放的社會風氣,所以胡文化能夠為唐人廣泛接受,同時也正因為開放的社會風氣,女性方能有較大的自由,能夠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領域有較為獨立的地位,彰顯自己的魅力,并主動接受外來文化,身著男子服裝,追求服飾打扮的艷麗多彩。第三,唐代女性具有較高的社會身份和相對獨立的社會地位。盛唐各階層的女性較為活躍,上層女性如后妃、公主、女官等參政,女性對政治的參與程度之高為中國古代所僅有。即使下層女性也同樣有著相對獨立的地位,如民間出現下層女性的結社活動等。同樣從男女關系中最關鍵的婚姻地位來看,同樣可以看出女子地位之高,唐代女性在結婚、婚姻生活中、離婚上都有著較大的自主權。
三、圖像的解讀:圖像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再反思
史料教學通過對史料信息的提取、分析和運用來完成歷史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圖像史料因其兼具直觀性與復雜性,而便于達成良好的課堂效果。首先圖像史料的直觀形象容易引起學生注意,使學生較為容易在腦海中勾勒出大致的歷史場景,能將學生快速帶入歷史情境之中。同時圖像史料作為構建歷史記述的基本元素,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對于這些信息的條分縷析有助于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圖像史料通過場景、人物、構圖、意象等方面?zhèn)鬟f歷史信息,對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提出了較大的要求,學生在分析圖像時必然會聯系原有的知識儲備。如果在聯系的過程中沒有獲得與文字表述相印證的事實,教師必然通過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來進行理解和分析,事實上完成了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都會得到提升,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其中,歷史解釋的思路也會開闊。
同時,圖像史料的運用也是對史料教學傳統(tǒng)涵義的拓展。將圖像史料引入到課堂之中就必然涉及選擇什么樣的圖像,怎么幫助學生解讀圖像的問題。如以中國古代繪畫為例。一般來說,按照繪畫題材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山水畫、宗教畫等,不同繪畫題材的作品表現的主題也不盡相同。由于中國古代繪畫作品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有寫意和寫實之分,在將其運用為史料之前我們就要判斷其不同的史料價值。以本課為例,我們選擇的是女俑、壁畫等女性題材的圖像史料,這一按照主題搜集的特定領域的史料呈現出盛唐女性多姿多彩的風貌,有助于同學們歸納出盛唐女性的整體特點和各自具有的獨自特點。
隨著歷史研究的新方法、新視野不斷增多,教學中適當引用圖像史料以呈現歷史,能在潛移默化中帶給學生歷史意識,而引導學生對于圖像史料的合理分析、解讀,則更有助于培養(yǎng)同學們的歷史思維。誠然,圖像史料與文字史料相比在證史方面有諸多局限,所以文字史料在歷史研究和教學中仍舊是史料的主流,但圖像史料所具有的直觀性、復雜性以及對于空間關系的體現都決定了圖像史料的獨有價值,這一價值非文字史料所能取代。而左圖右史,圖文互證更是能兼得兩種史料的優(yōu)勢,有望成為中學歷史教學中更加切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歷史學學科特征的史料教學主趨勢。
【注釋】
[1]沈敏華:《歷史教學中的圖像史料及其運用》,《歷史教學問題》2005年第5期。
[2][3](英)彼得·伯克著,楊豫譯:《圖像證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3頁。
[4]趙克堯:《盛唐氣象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4期。
[5]陳寅?。骸端逄浦贫葴Y源略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頁。
[6]鳳凰新媒體:漢代高髻袖手女立俑,http://tj.ifeng.com/special/hfys/,瀏覽日期2018年7月27日。
[7]鳳凰新媒體:北魏十字髻女立俑,http://tj.ifeng.com/special/hfys/,瀏覽日期2018年7月27日。
[8]搜狐網:唐代墜馬髻襦裙女立俑,http://www.sohu.com/a/230646276_183645,瀏覽日期2018年7月27日。
[9]展品側面圖,2017年4月21日攝于天津博物館。
[10]轉引自俞劍華編:《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第463頁。
[11]陜西歷史博物館:彩繪胡裝女立俑,http://www.sxhm.com/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10763,瀏覽日期2018年7月27日。
[12]陜西歷史博物館:三彩男裝女俑,http://www.sxhm.com/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10690,瀏覽日期2018年7月27日。
[13]抱弓弢箭箙男裝女侍圖, 轉印自邱忠鳴、王新:《蹀躞金烏:女著男裝之風尚——“唐裝”系列研究之二》,《榮寶齋》2014年第10期。
[14]劉昫:《舊唐書》卷四十五《輿服志》,北京: 中華書局,1975年,第 1331頁。
[15]楊瑾:《“女為胡婦學胡妝”再解讀》,《文物天地》2016年第6期。
[16]劉昫:《舊唐書》卷四十五《輿服志》,第 1331頁。
[17]宇文塔曼:《從新城公主墓室壁畫看初唐女性服飾風尚》,《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第3期。
[18]遼寧省博物館:虢國夫人游春圖,http://www.lnmuseum.com.cn/huxing/show.asp?ID=7105,瀏覽日期201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