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
【摘要】在當今的國際關系中,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學界普遍相信,中國沒有領土野心,他們知道,中國不會干預鄰國的制度,邁向現(xiàn)代化強國的中國,能發(fā)揮更加正面的影響力。
【關鍵詞】國際關系 全球治理 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分類號】D8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國的發(fā)展,中國如何影響國際關系成為國際政治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長期以來,圍繞中國國際關系的論著零零星星但不絕如縷,2015-2016年間卻向上跨了一階,2017年更儼然匯成一股小潮流。適逢中國召開十九大,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xiàn)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和穩(wěn)定的國際秩序……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些論述皆與學術界的討論相一致。
針對中國國際關系的諸多論點,學界主要聚焦于一個問題,即中國外交是遵循著“獨樹一幟”的理論方法,還是符合既有理論來開展。這個理論問題反映在現(xiàn)實中,就是中國對既有國際秩序及全球治理到底持什么態(tài)度。
歐美學者對中國發(fā)展的觀點,大致可以整理出以下幾個主要立場。一些學者認為,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出發(fā)點與其他國家一樣,以權力與利益為核心,意圖改造世界秩序,以中國為中心。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是國際關系中的“例外”,必須用中國自己的方法來認識中國,比如,“關系文化”是中國獨有的視角,若不了解中國文化,就不會了解中國的對外關系。他們認為中國必須將“關系文化”納入既有國際關系理論,才能讓包括對歐美在內(nèi)的各方學者的分析更完整,進而構成具有全球意義的國際關系理論。
一些亞洲學者與歐美學者不同,因為他們之中不少人覺得自己非常了解中國,與歐美個別學者秉持“中國威脅論”不同,他們認為中國的一舉一動所釋放出的信息,自己能夠完全解讀,所以不會陷入某種未知的恐懼。
關于國家軟實力的問題,國際學界討論的主要落腳點在于國際形象這一議題。中國學者著重研究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形象,相形之下,研究美國軟實力的學者從來不關注美國形象,反而強調即使美國形象為人詬病,卻依舊制約著各國的政策議程。簡言之,如果國家軟實力就是能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國際關系,那么中國不但已經(jīng)做到,而且成效頗佳。中國發(fā)展模式不僅在于自身的進步和完善,而且為其他國家和人民發(fā)展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此外,學界普遍相信,中國沒有領土野心,他們知道,中國不會干預鄰國的制度,邁向現(xiàn)代化強國的中國,能發(fā)揮更加正面的影響力。
大約在二十年前,在歐美的國際關系研究中,學界興起了對“關系性”的反省。2017年,歐美與中國的關系學派開始進行對話。歐美關系學派對主流的權力與國家利益分析,自始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認為主流研究忽略了國家不是單獨個體,必然要在文化、語言、歷史、生態(tài)等脈絡中進行互動,這些脈絡使得國家間的互動更有意義。
2017年春夏之交的中外關系學說對話,筆者嘗試整合分析了其中的主要觀點,大致歸納出幾個不算成熟的觀察:歐美的關系性是指,各國接受共享的規(guī)范、習慣、話語;中國的關系性是指,不受規(guī)范、習慣、話語差異而能彼此接受,做到和平共存。歐美的關系性是透過之前的實踐確認共享元素,超越時空;中國的關系性是透過當下的互動,來進一步調整或確認,受時空限定。歐美的關系性存在于多邊互動之中,即使沒有雙邊互動的國家間也彼此相關;中國的關系性主要透過雙邊互動來實現(xiàn),倘未互相確認關系,即使習慣相同,依舊不算有關系。歐美與中國的關系性都強調過程及實踐,強調國家的能動性,都不承認存在絕對性的結構制約。歐美與中國的關系性都強調國家自我克制的必然性,所以能解釋小國對大國的影響力。歐美關系性里的小國是以共享的規(guī)范監(jiān)督大國,中國關系性里的小國透過大國的讓利情況來認可大國的信用。
針對當今世界所面臨的貿(mào)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和民粹主義思潮的挑戰(zhàn),中國共產(chǎn)黨在十九大重申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提出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發(fā)展全球伙伴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對外政策。歐美關系學派認為,中國所提倡的全球治理思想,有賴于彼此具體協(xié)商,沒有強迫接受共通性。
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因其謂“共同”,所以具有某種構成所有國家的普遍性內(nèi)涵。相較于歐美,中國的關系性著重強調雙邊的相互責任,人類命運共同體恰恰是在處理各種不同的人類之間如何聯(lián)系的問題,透過“一帶一路”加以聯(lián)系,是其中一途,提供沿途國家各自認為妥當?shù)奈镔|性關系,適以鞏固其不同。
在新時代,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繼續(xù)發(fā)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要維系每個國家都必須建立關系的生存與生活要求,主權平等共商共建;不是以中國為中心,而是多種戰(zhàn)略伙伴關系并行;不是只重視雙邊互惠的安排,也重視多邊協(xié)商。在當今的國際關系中,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全球性問題,也沒有一個國家能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
(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參考文獻】
①《外國政要學者熱議十九大: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將為全球做出新貢獻》,國際在線,2017年10月23日。
責編/趙橙涔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