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高翔,黃 霞,梁趙文,孫琳琳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 湛江 524000)
本研究用歸脾湯聯合長春西汀與腦蛋白水解物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獲得較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共74例,均為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行頸椎X線攝片﹑經顱多譜勒超聲檢查及頭顱CT檢查確診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7例。試驗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53~74歲,平均(62.6±4.8)歲;病程10天~12年,平均(4.5±2.0)年;經顱多普勒(TCD)提示血流增加12例,血流減慢25例;椎動脈雙側供血不足14例,椎動脈一側供血不足20例,基動脈供血不足3例;伴有腦動脈硬化16例;伴有頸內動脈系統(tǒng)供血不足13例。對照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51~73歲,平均(61.9±4.5)歲;病程9天~10年,平均(4.3±1.5)年;經顱多普勒(TCD)提示血流增加11例,血流減慢26例;椎動脈雙側供血不足13例,椎動脈一側供血不足22例,基動脈供血不足2例;伴有腦動脈硬化15例;伴有頸內動脈系統(tǒng)供血不足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慢性起病,逐漸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復發(fā)作;②有頸椎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及高脂血癥等明確的病因;③主要癥狀為發(fā)作性眩暈,因頭位或體位改變而誘發(fā);④眼部呈黑朦,閃光,視物變形,復視等;⑤肢體麻木無力,面部麻木,嗆咳,猝倒發(fā)作等;⑥體檢發(fā)現眼球震顫﹑感覺障礙﹑運動障礙或顱神經功能障礙等腦干受累的體征;⑦中醫(yī)辨證為眩暈(氣血虧虛型),臨床表現為眩暈﹑惡心﹑嘔吐﹑胸悶,頭痛,肢體麻木或酸脹,耳鳴等,動則加劇,勞則即發(fā),面色萎黃或蒼白,唇甲無華,心慌氣短,食少身倦;⑧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排出標準:①認知功能障礙;②合并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③重要臟器功能有異常;④由眼﹑耳﹑顱內其他疾患所致眩暈;⑤腦梗死﹑腦栓塞﹑腦出血及顱內占位性病變;⑥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兩組均給予長春西汀及腦蛋白水解物治療。長春西?。◤V州諾金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0024)20mg加入至25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腦蛋白水解物(河北智同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302408)30mL加入25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xù)用藥2周。
試驗組加用歸脾湯加減治療。藥用白術15g,白茯苓15g,黃芪15g,酸棗仁15g,人參15g,遠志15g,木香6g,生姜10g,大棗15g,甘草6g。伴頭痛加川芎5g,細辛5g;煩躁加夏枯草10g;失眠多夢加夜交藤10g,合歡皮15g。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用。1周為一療程,連續(xù)用藥2周。
觀察治療前后癥狀評分。主癥眩暈程度分輕﹑中﹑重。輕度(2分):無視物旋轉,時作時止,活動不受影響。中度(4分):自覺眩暈并有自身旋轉,活動受影響,但能堅持工作。重度(6分):自覺眩暈并有自身或視物旋轉感,嚴重影響活動,難以勝任工作。次癥為耳鳴﹑惡心﹑嘔吐﹑眼部癥狀﹑手腳麻木無力﹑失眠﹑健忘,根據有無癥狀分別計1分﹑0分。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顯效:眩暈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頭微有昏沉,或頭暈目眩輕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轉﹑晃動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頭暈或眩暈減輕,僅伴有輕微的自身及景物的旋轉﹑晃動感,雖能堅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無效:頭昏沉及眩暈等癥狀無改善。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7 12.75±1.37 3.12±1.46*△對照組 37 11.53±1.24 6.55±1.37*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試驗組出現惡心﹑嘔吐1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4%;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臨床多用長春西汀與腦蛋白水解物治療。長春西汀為腦血管擴張藥物,對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能夠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5-6]。腦蛋白水解物是神經營養(yǎng)藥物,能夠調節(jié)和改善神經元代謝,保護神經細胞功能。兩者聯合應用能夠獲得良好療效[7-8]。
中醫(yī)認為,眩暈可由多種因素引起,病機較為復雜,常見于久病不愈,耗傷氣血或失血之后,虛而不復,或脾胃虛弱,不能健運水谷﹑生化氣血,以致氣血虧虛,氣虛則腦失所養(yǎng),從而發(fā)生眩暈。治療應以補養(yǎng)氣血﹑健運脾胃為主[3-4]。
歸脾湯方中白術健脾補氣,白茯苓靜心安神﹑益脾和胃,黃芪補血益氣,人參補脾益肺﹑大補元氣,酸棗仁鎮(zhèn)靜﹑催眠,遠志安神益智﹑解郁。諸藥合用,共奏健脾養(yǎng)心﹑益氣補血之效[9]?,F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能夠增強心臟收縮力,調節(jié)心輸出量,改善機體免疫功能。遠志能夠控制炎性反應,減輕血管內皮損傷,白術具有調節(jié)血糖的作用,白茯苓也能增強機體免疫機能,且具有明顯的保肝﹑抗腫瘤功效,人參能夠改善機體循環(huán)。諸藥合用,能夠發(fā)揮抗菌﹑改善機體循環(huán)﹑增強機體免疫機能的作用。
綜上所述,歸脾湯加減聯合長春西汀與腦蛋白水解物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能夠提高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