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華
(河南省濟源市腫瘤醫(yī)院藥劑科,河南 濟源 459000)
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晚期胃癌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4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研究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33~77歲,平均(55.0±1.7)歲;胃賁門癌15例,胃體癌19例,乙狀結腸癌3例,右半結腸癌1例,直腸癌3例,結腸脾曲癌1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34~75歲,平均(54.8±1.9)歲;胃賁門癌12例,胃體癌21例,乙狀結腸癌1例,右半結腸癌2例,直腸癌者4例,結腸脾曲癌者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用化療。靜脈滴注奧沙利鉑130mg/m2,持續(xù)滴注2h,第1天給藥,口服卡培他濱,劑量為1000mg/m2,分2次服用,第1天~第14天口服,每隔3周重復1次。
研究組加用益氣活血中藥治療。藥用太子參30g,黃芪15g,白術10g,雞血藤30g,枸杞子15g,菟絲子15g,茯苓10g,赤芍10g,藤梨根15g,薏苡仁30g。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9周。
觀察T4/T8﹑NK細胞活性以及不良反應。
完全緩解(CR):腫瘤病灶消失且持續(xù)時間4周以上。部分緩解(PR):腫瘤病灶最長直徑與垂直橫徑乘積減少程度大于50%且持續(xù)時間4周以上,未見新病灶出現(xiàn)。穩(wěn)定(SD):腫瘤病灶最長直徑與垂直橫徑乘積減少程度小于50%或體積增大程度小于25%。進展(PD):1個或其以上腫瘤病灶最長直徑與垂直橫徑乘積增大程度大于25%或發(fā)現(xiàn)新的病灶??傆行蕿镃R率和PR率之和,臨床受益率為CR率﹑PR率和SD率之和。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
組別 例 T4/T8 NK細胞活性對照組 43 1.5±0.4 20.8±7.7研究組 43 1.3±0.2 16.7±5.1△t 2.933 2.911 P 0.002 0.002
研究組白細胞減少4例(I~III)﹑血小板減少4例(I~II)﹑惡心嘔吐11例(I~II)﹑貧血1例(II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6.5%。對照組白細胞減少7例(I~II)﹑血小板減少5例(I~II)﹑惡心嘔吐19例(I~III),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2.1%。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30,P=0.016)。
益氣活血中藥湯中太子參﹑黃芪﹑薏苡仁益氣健脾,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滋補肝腎,雞血藤﹑赤芍養(yǎng)血活血,藤梨根清熱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抗癌解毒﹑益氣活血之功[1]。
益氣活血中藥配合化療藥物治療晚期胃腸道腫瘤療效較好,且不良反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