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珠
【摘 要】家長會本來是一個面向學生和家長以及家長和教師之間很好的家校聯(lián)系互動交流的平臺。但是現(xiàn)實當中,家長會卻會成為讓部分學生忐忑不安,家長不大情愿參加的一個活動,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走走過場。為什么會這樣呢?反過來,假如家長會這個平臺利用合理的話,會助力學生更好地成長。如果沒有利用好的話,則會成為家校聯(lián)系一個很大的詬病。本文試圖在探究原因的同時,嘗試摸索一些思路方法,給家長會這個交流平臺一個嶄新的面貌,提升它的實用性。
【關鍵詞】家長會 學生 實用性
每學期至少例行一次的家長會,本來是家校聯(lián)系一個很好的互動平臺,為什么會變成讓學生頭疼,家長擔心,老師抵觸的一道符咒?是什么原因導致原本可以良好促進家校聯(lián)系的有效紐帶變成了拖沓,無效的代名詞?究其原因大概如下:
首先,家長會是每學期一次的例行會議,所以,這里面多少帶有上級領導的具體要求和指示,從時間到具體發(fā)言。在這種情況下,師生和家長難免會有一些些應付心理在作祟。
其次,傳統(tǒng)上,歷來老師和某些家長的聯(lián)系,僅僅限于反映其孩子在學校的一些不良表現(xiàn),要么成績跟不上,要么行為太出格,要么因為孩子在學校的一些不合規(guī)矩的行為事件。所以,不少家長對老師甚至延伸到對學校的相關活動有一些畏懼的心理。
再者,家長會一般安排在期中考或者期末考進行,所以老師難免要談到孩子們的成績,這時候一個班級學生的成績難免會有優(yōu)劣之分,成績好的家長放心地甚至開心地去,而那些成績一般甚至較落后的學生家長這個時候的微妙心理也是情有可原的。不好意思或者擔心自己在老師和其他家長面前抬不起頭來,則都會讓人很尷尬。
最后,單一的教師講,家長問的形式估計也讓眾多家長對家長會沒有什么期待。
學生為什么會對家長會頭疼或者抗拒呢?學生在學校和在家里的表現(xiàn)可能沒有那么一致,而家長會上,老師和家長的直接交流會讓一些學生非常擔心,有的在父母面前是乖女乖男,而在學校卻是另外一番樣子,或叛逆或不合群,或消沉、頹廢,他們不愿意讓父母看見自己性格的另外一面。而且有一部分學生平常很少和父母談及自己的成績,尤其那些成績中偏下的學生家長們,這時候,他們心里能不慌嗎?
家長代表呢?他們的微妙心理我們可以理解。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xiàn)好壞于否直接關系到這個家庭的家教氛圍好壞與否,放眼現(xiàn)實家庭生活,有幾個家庭會對孩子的教育上心、用心,那種初為人母,初為人父的激動以及曾經對孩子的期待與培養(yǎng)決心早就被生活磨得差不多了。他們估計都忘記了自己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沒有耐心的和孩子好好溝通一番,或者學習,或者生活。所以,在學校的家長會,面對老師的情況反應,無論優(yōu)劣,他們心里都會沒有底氣。所以,家長會變成了一個讓自己漏氣泄氣的會議,這樣,又有幾位家長愿意主動、積極地來參加家長會呢?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老師方面的情況。我們老師平常與學生朝夕相處,他們的言行舉止以及成績情況是了然于心的,簡單的一個家長會,其實很難改變一些什么。實話實說吧,難保有些學生產生怨恨心理,以后的正常教學展開會遇到若干阻力,說一些無關痛癢的的套語,自己心里又空空的。而且,有些孩子的名字和人也對不上號,很是尷尬。
基于以上幾個原因的分析,個人覺得如果要將家長會這個平臺發(fā)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我結合自己的經驗以及想法,提一下幾點個人淺薄的建議。
首先,除了家長會面對面的交流,老師平時就可以憑借便捷的現(xiàn)代通訊工具軟件,比如微信等,在平時就和一些家長做及時良性溝通,無論是問題學生還是表現(xiàn)優(yōu)秀突出的學生,我們都要擇機和他們交流。家長會的時間地點可以靈活安排,可以是茶話會也可以是講座交流。通過教育名家名篇,一起和家長切磋如何有效推進學生的有效成長。這樣,在家長會之前,很多學生、家長以及老師心里都有個明確的認知。
其次,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建立在朋友式的促膝長談。老師要包容學生的一些缺點和問題,及時地和他們溝通交流,無論是學業(yè)還是生活,都可以。比如我們班的家長會之前,我會提前安排一些學生,或者單科成績優(yōu)秀突出的,或者綜合能力較強的班委班干部,讓這些學生代表上臺介紹一些有關各科學習的特點,還可以推薦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內容,或者如何在科學安排時間,如何處理課堂內外,學習和運動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等等。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調動了學生家長的積極性。而且整個班級氛圍會比較熱烈。
再者,老師把握好家長會的交流平臺,會前做好充分發(fā)言準備。這是一個向家長們展示老師個人魅力的平臺,一個自信幽默風趣的老師也會給家長吃下不少定心丸,這樣可以避免部分不負責任的孩子在家長面前因為自己成績不好推卸成老師的責任的尷尬局面。而學校方面可以利用一些會議交流來促進老師參與家長會的積極性,目標越具體落實才會更有效。比如發(fā)言,每個班安排一些科任教師進行限時發(fā)言,或者有針對性的和少數(shù)學生家長群體交流,尤其是兩頭尖的學生家長。就拿我的班級來說,政治老師和數(shù)學老師都非常的幽默風趣,當時安排他們做的演講至今還讓很多學生以及家長們都記憶猶新。
最后,學生家長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通過提前摸底,我發(fā)現(xiàn)班級有學生家長是當老師的,也有的在政府部門上班的,也有經商的……這些群體我提前和他們聯(lián)系溝通好,安排主題發(fā)言,并簡單制定一個發(fā)言時間限制。后來事實證明,這些人激情澎湃的發(fā)言有四兩撥千斤之效,效果極佳,影響力很大。
家長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老師、學生、家長的平臺,把握的好壞與否,直接關系到接下來的教學以及家校聯(lián)系成功與否上。做得好,對學生以及學生身后的家庭都是莫大的助力,至于學校工作的開展以及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是百利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