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摘 要】隨著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界呈現(xiàn)出了“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可喜現(xiàn)象。但是,透過這開滿鮮花的“新”課堂的背后,我們也不能確實冷靜地思考: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去品讀課文語言,理解語言文字背后的廣闊空間?本文倡導細讀文本,在體悟文字中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生命意義增值的所在。
【關鍵詞】細讀 文本 感悟
細讀文本是讀者通過對閱讀文本的詳細閱讀,進行細致、精確的語義分析,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意義準確、辟透的解讀。(王崧舟語)細讀文本需要老師和學生都擁有平靜從容的閱讀態(tài)度,需要含英咀華、涵泳體察,需要尊重作者、根植文本。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嘗試的:
一、充分感悟,給孩子以充足的時間
課堂上,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新課程理念,在閱讀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我往往會鏈接許多文本,可由于時間關系,轉瞬即逝,學生連短暫的視覺停留時間都沒有,因而內心文本的圖景是模糊的,思考自然流于膚淺。
事實上,不管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怎樣的感受,都必須以文本為依據(jù),只有讓學生用相對充裕的時間仔細推敲文本,才能達到與作者心靈的溝通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見解,有時學生字句都尚未讀通,他處于朦朦朧朧的淺閱讀狀態(tài),就讓他談自己的感悟,無異于囫圇吞棗。特別欣賞竇桂梅老師的《秋天的懷念》,課堂上她緊緊抓住三個句子,讓孩子好好朗讀: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生病的兒子,還有那未成年的女兒……”
我懂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竇老師緊緊抓住這三句話,讓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從文本自身中體會,顯得扎扎實實,學生理解就特別透徹。結課時,竇老師又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來感悟史鐵生的其他相關作品,將學生的認識推向更深處。
二、潛心品味,在文字中品味徜徉
一位老前輩曾意味深長地對我說:“現(xiàn)在的老師真幸福,什么樣的課件都有得賣?!奔毤毸剂窟@句話,除了羨慕,似乎應該還有一層更深刻的意義。君不見,有些閱讀課中,課件制作唯美而豐富,在應接不暇的文本與超文本的切換過程中,容不得學生的目光停留片刻,讓思緒拓展開來,潛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的孩子們沉浸于光怪陸離的畫面之中,興奮點集中于悅耳動聽的音樂聲中,回答大多是浮于表面的應景式的對答,很少有閃耀思想火花的語言。鑒于此,有特級教師指出:靜下心來,品讀文字,在文字中徜徉,在文字中給孩子精神營養(yǎng)。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的《朋友》片段也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師:聯(lián)系上文,請你進一步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但,茫茫人海,就有一個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別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斯的朋友——達蒙)。
生:這句話上面用了一個“但”字,證明為了朋友要去做意想不到的事,皮斯阿斯住進死牢后,想回家看看母親,但是沒有人替他坐牢,可是,達蒙卻替他坐牢。
師:所以你想突出這個意思。帶著你的體會讀讀吧。
生讀
師:他讀出了對這段話的理解,著重突出了“但”字,還有沒有同學想談一談?
(沒有學生舉手)
師:這樣吧,老師再給你們讀一遍,同學們,你們能聽出些什么呢?
(教師朗讀,注意突出了“茫茫人?!边@個詞)
生相繼發(fā)言
師:那請你讀讀這段話,讓人聽出達蒙是那樣的勇敢。(學生讀這句話)
師:這次,我再讀這句話,你有聽出了什么?(突出“真的愿意”這個詞語)
生發(fā)言
師:那就請你再讀一讀,體會達蒙是“心甘情愿”為皮斯阿斯坐牢。
師:還是這句話,我再讀讀。(教師三讀這句話,這次突出的是“皮斯阿斯的朋友”)
師:你還聽出了什么?
生發(fā)言
師:你在說這段話時用了停頓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強調。
師:帶著你的感受再讀這句話。
師:其實,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只要讀出自己的感受來就行,誰來試試?
學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暢談,獲得的是對生命的感悟,由此昂揚其率真而靈動的生命激情。書讀到這份上,不能不說精彩!
三、尊重文本,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取向
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時,首先應該做到尊重文本,然后才是這個基礎上的個性化閱讀。換言之,當學生的理解與文本所要表達的意圖出現(xiàn)偏頗時,甚至是相背離時,作為語文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好好謹慎而認真地引導,而不是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給予簡單而廉價地肯定和贊揚。
曾經(jīng)執(zhí)教過《刻骨銘心的國恥》這一篇課文,文中最后一段寫道:“30萬同胞被屠殺,這是我們民族的奇恥大辱!歷史,不僅僅記載著過去,還給現(xiàn)在和將來以深刻啟迪,這刻骨銘心的國恥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話不僅是文章的文眼,同時也闡述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記住這民族的奇恥大辱,并能從中得到深刻教訓。結課時,我充滿激情地說:“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說?你的心情怎樣呢?”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的發(fā)言很踴躍,當有學生說:“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死去的30萬同胞復仇?!睂W生群情激昂,紛紛表示:“我們要研制出更先進的武器,讓日本人血債血還?!甭犃藢W生的發(fā)言,我心里“咯噔”一下,卻沒有細想,作了總結:“時至今日,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仍在掩飾那段歷史,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吧!”課后細細反思,在本課教學時,讓學生深刻領悟“這是我們民族的奇恥大辱”方面,我做得十分到位,卻忽略了“還給現(xiàn)在和將來以深刻啟迪”。而這恰恰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排解學生心中被激起的悲傷與憤怒,幫助學生化悲痛為力量?如何引導學生痛定思痛,汲取歷史的教訓?這是每個老師的責任與義務。
愿我們的閱讀課堂少一點熱鬧,多一點涵泳,如春雨潤花,清渠灌稻,還文字以聲音,在朗讀中找回生命的氣息,找到心靈的感覺。愿我們的閱讀課堂真正煥發(fā)活力,充滿智慧,成為師生生命意義增值的所在。
參考文獻
[1]竇桂梅.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吳振華.個性化閱讀切忌迷失方向.語文教學研究,2009(1)
[3]余文云、王月琴.文本細讀的魅力與策略.語文教學研究》,2009(1)
[4]張小香.潛心研讀,感悟文本的真諦.教學月刊,2007.1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