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英(福州市晉安區(qū)醫(yī)院,福建福州350000)
對于手術來說一般持續(xù)的時間比較長,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患者極易發(fā)生低體溫的癥狀,且發(fā)生率比較高,多發(fā)老人與兒童[1]。當患者發(fā)生低體溫的癥狀后機體各器官代謝功能逐漸下降,同時也削弱了麻醉藥的代謝,造成患者延遲蘇醒的現象,極易發(fā)生凝血障礙,最終形成心肌缺血,不僅不利于術后切口的恢復在術后更是極易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如寒戰(zhàn)等,嚴重時甚至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此次研究主要針對患者在進行手術過程中發(fā)生低體溫的因素及護理措施進行分析,詳情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納入的180例患者均是在我院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收治時間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根據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研究組。50例男性及40例女性患者組成對照組,共計90例,年齡最小的患者14歲,年齡最大的患者74歲,平均年齡為(44.0±4.1)歲,其中45例患者為硬膜外阻滯麻醉,45例患者為全麻插管;48例男性及42例女性患者組成研究組,共計90例,年齡最小的患者14歲,年齡最大的患者76歲,平均年齡為(45.0±4.3)歲,其中47例患者為硬膜外阻滯麻醉,43例患者為全麻插管。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其進行分析后得知,兩組患者各項數據沒有差異(P>0.05)。
1.2.1 對照組 此組患者采取的護理模式為常規(guī)護理。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的上此組患者采取的護理模式為低體溫預防的針對性護理,詳情護理措施如下:①對手術室的溫度進行調節(jié),將室溫控制在24~26℃,在使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時將室溫適當的調高,并縮短消毒的時間。②減少患者身體暴露的面積,針對暴露的皮膚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遮蓋毛毯進行保暖,同時也保護了患者的隱私。③在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定期對體溫進行監(jiān)測,當體溫降低時及時采取針對性的保暖措施。④在為患者實施靜脈滴注液體時可以事先放在恒溫箱中進行保溫,當液體溫度達到37℃時再給予滴注。使用沖洗液體時也要做好預熱。⑤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外部的設施等進行輔助保溫措施,例如使用充氣保溫療法采取充氣式保溫毯實施升溫處理,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⑥使用手術貼膜,不僅可以提供無菌的表面同時也避免細菌發(fā)生轉移,利于鋪放無菌巾,很好的控制了液體的流向。
①對兩組患者低體溫發(fā)生率進行比較。②對兩組患者手術效果進行比較。③由患者填寫醫(yī)院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20個問題,每題一分,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在手術實施過程中是否注重保護患者隱私、手術室的溫度是否舒適、護理人員的保暖措施
是否到位等,非常滿意:17~20 分;滿意:13~16 分;
基本滿意:9~12分;不滿意:0~8 分。
本次研究數據經過SPSS19.0進行總匯處理,用率(%)來代表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當檢驗結果為P<0.05,則代表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低體溫發(fā)生率13.3%(12例),研究組患者低體溫發(fā)生率2.2%(2例),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7.745,P<0.05)。
對照組患者術后出血、術后感染及術后發(fā)熱發(fā)生率分別為5.6%、7.8%及15.6%,研究組患者術后出血、術后感染及術后發(fā)熱發(fā)生率分別為0.0%、1.1%及4.4%,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為85.2%,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6.7%,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3.1.1 麻醉 患者在全麻的狀態(tài)下是完全沒有意識的,因此肌肉松弛產熱也隨之下降,同時麻藥也具有血管擴張的作用,提高了機體散熱功能,隨機體體溫下降[3-4]。全麻手術的時間均在3h以上,一般手術的時間也在2個小時以上,患者長期處于麻醉的狀態(tài)下從而導致機體體溫下降。
3.1.2 手術室環(huán)境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其體溫也受到手術室溫度的影響,目前對手術室空氣質量的要求比較高,手術室一般會配置空氣凈化層流設備,其目的是促使手術室的空氣在短時間內產生對流,空氣對流會降低患者體溫[5]。
3.1.3 大量輸血 在手術過程中當輸入大量血液及液體時,在進入機體內會產生冷稀釋的作用,不僅降低了機體的體溫,甚至還會吸收機體內的熱量,對熱量的消耗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3.2.1 調整手術室的溫度 有研究顯示手術室保持
25℃為宜[6],不僅使患者感到舒適,更是降低了低體溫的發(fā)生率。
3.2.2 保暖措施 利用毛毯等對患者進行保暖,不僅起到保暖的效果,同時也保護了患者的隱私。
3.2.3 減少手術時間 在進行手術之前應準備好相應的手術器械,從而減少患者手術的時間,避免熱量過度流失。
3.2.4 對輸注液體進行預熱 將輸注的液體維持在
37%℃[7-8],避免液體在進入機體后降低體溫或造成熱量的流失。
3.2.5 觀察患者體溫的變化 患者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定期對體溫進行監(jiān)測,尤其是老人及兒童,一旦體溫下降應及時采取相應的保暖措施。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采取低體溫預防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后有效的降低了低體溫的發(fā)生率,在提高手術效果的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在患者實施手術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不僅保證了手術的治療效果,同時也避免了低體溫的發(fā)生,促使手術順利的實施,同時也增加了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感情,避免了醫(yī)護糾紛的發(fā)生。
總而言之,手術室患者采取低體溫預防的針對性護理之后有效的降低了低體溫的發(fā)生率,同時預熱提高了患者手術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1]王麗.手術室低體溫發(fā)生的原因及護理干預[J].特別健康,2017,10(22):111-112.
[2]宋欣欣,王秀娟.術中低體溫預防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14(18):53-54.
[3]吾吉提·海沙爾,刁宏.手術室患者低體溫預防及護理措施[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10(14):195-196.
[4]張雪嬌,郭子龍.術室患者應用低手體溫預防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4(13):223-223.
[5]陶麗琴.手術室患者實施低體溫預防護理的效果觀察[J].健康前沿,2017,14(7):77-78.
[6]韓勇碧.手術室低體溫預防[J].心理醫(yī)生,2016,22(2):134-135.
[7]董罕琮,王小安.術中低體溫的發(fā)生及護理[J].醫(yī)藥前沿,2016,24(3):264-265.
[8]張艷.手術過程中低體溫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及護理預防分析[J].飲食保健,2016,32(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