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瑋
[摘 要]語感即閱讀時能快速敏銳地抓住語言文字所表達的真實信息,且能捕捉言外之意;寫作時善于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與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客觀世界,真實誠懇地表達獨特體驗。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感知理解、分析體會、吸收運用全過程的高度濃縮,是語文能力的核心部分,語感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正如“樂感”“畫面感”的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也是一種美感的培養(yǎng),而散文語感教學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本文以初中語文蘇教版教材中散文的不同內容和類別,研究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關鍵詞]初中語文;散文教學;語感;培養(yǎng)策略
散文是行文相對自由而追求特定意境的一種文體,是最具人文情懷、最貼近生活的文學樣式,它與時代的精神文化緊密聯(lián)系,其鮮明的“工具性”使之成為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首選文章樣式;散文的抒情哲思、寫事論世反映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美學追求,也真實地反映了其置身時代的政治文化,而初中階段正是青少年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渴望認識客觀世界,渴望輸出內心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與體驗,散文濃郁的“人文性”使之成為初中學生運用語文的最佳文章樣式。
初中語文蘇教版教材中選取的散文主要以記敘性散文為主,從內容角度來看:有世俗風情類,有人文感懷類,有自然風景類,有托物言志類,有親情類,如朱自清的《背影》,有哲理類,如周國平的《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等,無論是哪種類別,散文都有其獨特的美感,具體體現(xiàn)在內在情感的真實美和外在表現(xiàn)的形式美。初中生語感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應該也必須通過散文閱讀與寫作教學,
一、通過散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意義
朱自清在《論現(xiàn)代中國的小品散文》中將散文定義為“閑話”,他認為散文能夠松散自由地表達作者最直白的情感或思想,而心靈的囈語、唯美的意境和精美的語言是構成散文美(美文)的基本要素。賈平凹提出了“大散文觀”,“強調散文的真情,有生活感,有史感,有美感”。他認為“真”是散文的基本特征,“真情實感,文章興;浮艷虛假,文章衰”。以真情打動讀者是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所以散文閱讀與寫作注重表達內心體驗,而通過散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則應該立足于指導學生通過感知語意來體會感情,通過情感體驗來領悟意境,通過情境再現(xiàn)來感知生活,通過真實抒寫來表達情感。
二、通過散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策略
語感是以“潛意識”或“無意識”方式活動的語言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的語言能力即語感。只有建立起條件反射性的關系模式,人類才能將有意識的語言知識規(guī)則變成無意識的感覺(即語感),所以語感教學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有效的語言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指導學生進行長期的語言實踐活動,采用多樣的語言訓練方式方法,讓學生在語言意識與語言行為之間建立起條件反射。
1.情感散文:緊扣文眼,情感體驗
“文眼”,指的是文章中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關鍵詞句,是文章的思想與藝術的焦點,讀者往往能借助這些關鍵信息把握文脈、探索文意。而從“文眼”突破,以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視角去鑒賞作品,則不失為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情感類散文語感能力的有效方法。筆者在教學情感類散文時,幫助學生緊扣“文眼”,進行文本細讀,同時抓住文中概括文章內容的凝練語句,理解它們與文章主題之間的關系,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進而指導學生欣賞借鑒作者巧設“文眼”的構思,品味情感散文的精妙筆法,并在自己寫作的謀篇布局時模仿,以培養(yǎng)散文閱讀與寫作的語感能力。
2.寫景散文:吟詠涵誦,感官體驗
以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寫景類散文,以精準華麗的用詞、整散長短的句式、生動形象的修辭,尤其適合朗讀教學。筆者帶領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誦形式,如配樂朗誦、畫外音朗誦,獨誦、對誦、集體誦,教師朗誦、學生朗誦、師生共讀,等等。筆者常常指導學生用響亮的聲音、清晰的語言、優(yōu)美的體態(tài),反復吟詠涵誦,細細品味語言,體會寫景散文所描繪的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景觀,體驗寫景散文帶來的各種感官愉悅。
3.民俗散文:情境喚醒,審美體驗
散文情境教學強調的“情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散文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聯(lián)系起來,用繪聲繪色的語言描述、栩栩如生的畫面展示等來渲染,讓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感受并體會字里行間的優(yōu)美旋律與情感氣息,從而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下進入文本所描寫的情境,由已知的到未知的、由熟悉的到陌生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深入地理解文章。這種“情境喚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審美體驗,滿足學生對美的精神追求,不失為民俗類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4.哲理散文:巧妙抒寫,生活體驗
哲理散文是以發(fā)表議論、闡發(fā)哲理為主的散文,常常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揭示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以啟迪人生,往往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以揭示真理。這種散文借用文字將抽象事理具象化,字里行間滲透著生命情趣和深邃哲思,因其深邃性和精辟性給讀者帶來了震撼心靈的審美效果。因此,哲理散文的語感教學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思辨能力和質疑能力。
哲理散文的教學,可以從文本感知到邏輯思維介入,尋找作家作品和生命成長的契合點,讓學生嘗試作者的角色體驗,透過文字的表象,動態(tài)多元理解,追求情感共鳴,把握文理真諦。也可以設計層遞式問題,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各種形式的研討,引領學生聯(lián)系生活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意義,真實抒寫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及后續(xù)拓展的哲理思考。
綜上所述,散文寫人如見其形神,寫景如身臨其境,寫情則感同身受,寫理則意境深邃,散文中的客觀再現(xiàn),聯(lián)結著人類心靈。散文所包含的生活世界立體多元,所展示的人生命運紛繁變幻。所以閱讀經(jīng)典散文不僅是思想碰撞,更多的是人生參悟,而散文寫作則是在社會生活或自然圖景中,更多地融合著主觀情感。在散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緊扣文眼、設置情境、挖掘生活,以此來培養(yǎng)和豐富散文語感,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錢曉柳.批文入情——淺談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J].成才之路,2010,(19).
[2]王麗娜.淺談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3,(10).
[3]王世華.中學語文散文教學方法略談[J].新課程,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