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 要:圖示教學法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法通過直觀和生動的表現形式來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進而促使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然而在英語語法教學中又該如何利用圖示法來開展教學呢?結合自身實踐,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圖示法;思維導圖;語法
一、利用圖示法,創(chuàng)新介詞教學
在一些抽象概念介詞的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告訴學生介詞的意義,學生理解起來必定會具有一定的難度,進而導致學生不能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這時,如果利用圖示法進行歸類和總結,則可以輕松地強化學生對其的記憶。
筆者在進行介詞教學時就采取了這樣一種教學策略,利用實物演示法讓學生對一些方位介詞具體所指的位置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使教學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方位介詞in,on,to的時候,運用簡單的畫圖方法就能突出介詞的直觀意義。
圖1的意義就是說B在A的外面,而且緊鄰B,領土相接,B在A的東邊。
B is on the east of A.
圖2的意義是說A包含B,B在A的東邊。
B is in the east of A.
圖3的意義是說B在A的外面,兩者領土不接壤,B在A的東邊。
B is to the east of A.
在小學階段的介詞語法應用上各個章節(jié)學習知識點零星散亂,引導學生去自己嘗試性地總結介詞的具體含義,最后再利用圖示進行相關介詞的意思歸納和總結,總結之后再進行情景應用。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會變得更加容易,而且知識掌握程度也會變得更加牢固。
二、利用圖示法,創(chuàng)新時態(tài)教學
在小學英語學習階段,學生所接觸到的時態(tài)學習主要就是“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和“現在進行時”四個時態(tài),這是小學語法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態(tài)知識,筆者在進行時態(tài)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利用一個橫向的坐標軸,以此來對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時空概念進行了表達,讓學生對具體的四種時態(tài)所表達的時間概念有一個直觀清晰的感受。
英語語法教學不能脫離開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上述四種時態(tài)的教學需要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來進行。比如,在我們進行現在進行時的學習時,教師可以一邊行走著一邊對學生說:“I am walking.”而后讓學生試著做出一些動作并向學生進行提問:“What are you doing?”隨后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進行回答,如:“I am reading.”“I am looking.”...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這一時態(tài)的基礎上,教師再針對具體的語法特點進行點撥,由此一來學生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相應的知識掌握也會更加靈活和牢固。
三、利用圖示法,創(chuàng)新語法句型公式
在當今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開發(fā)多方面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小學英語教材中,一般語法知識分布都比較零散,學生掌握起來會比較困難。對此,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圖示教學這一方法,將零散的語法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和直觀化的呈現,讓學生看了之后能夠一目了然。比如,關于幾個不規(guī)則動詞的原型、過去式和過去分詞這一知識點,我們就可以通過歸納以圖示的方法進行呈現:
(1)AAA型:cut-cut-cut;put-put-put;
(2)ABB型:sit-sat-sat;spend-spent-spent;
(3)ABA型:become-became-become;come-came-come.
此外,除了圖示法之外,很多語法知識的教學同時還可以利用句型公式的方法來進行,通過引導學生一同對例句進行分析和觀察,并對其中各部分的語法功能及意義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就是引導學生從一個具體的句子模型出發(f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聯想類推,由此不僅有效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而且也提升了教學效率。比如,在我們學習“give sb sth”和“give sth to sb”這一語法知識時,皆可以在學生理解之后組織其試著去在不同的語境中進行套用,通過反復幾次的練習之后,學生自然而然就牢牢掌握住了這一句型模式和對應的語法知識。
總之,在新課標體系下的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各類語法知識的特點來進行相應的圖示設計,但需要指出,圖示的設計務必要遵循簡單、直觀、易懂的基本原則,做到重點突出,保證其效用的高效發(fā)揮,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語法學習。
參考文獻:
[1]王丹.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的行動研究[D].延邊大學,2016.
[2]周潔.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