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輝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燧”為取火工具,鉆木取火者為木燧,利用日光取火者為陽燧。青銅陽燧是我們目前可以見到的利用日光取火的早期工具,它由專人掌管擷取天火用于祭祀。對此《周禮·秋官·司烜氏》有詳細的記載:“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痹缙陉栰菖c同時代的銅鏡在材質(zhì)、紋飾、光潔度等方面完全一致,地下實物和傳世文獻都證明了這一點。因此,陽燧和銅鏡可看做一對“孿生兄弟”,只不過青銅鏡是平面或凸面狀,而陽燧為凹面狀。
青銅陽燧材質(zhì)為金錫,《考工記》中有明確的記載:“金有六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钡?shù)兰艺莆沼昧鹆е谱魍雇哥R,并用于取火后,陽燧的詞義便發(fā)生了擴展,這種“消煉五石”形成的琉璃制品也被稱為陽燧。《論衡·率性篇》:“道人消煉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別?!薄墩摵狻y龍篇》:“今使道之家,鑄陽燧取飛火于日……陽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乃能得火。”《太平廣記·感應讖應卷》:“陽燧若偃月,煉五色石為之?!薄墩摵狻ぢ市云分械摹拔迳瘛憋@然是琉璃,所以《論衡·亂龍篇》《太平廣記·感應讖應卷》中陽燧的材質(zhì)也應是琉璃而絕非銅錫。
在早期的發(fā)掘過程中,由于認識不足,青銅陽燧常被誤認為是鏡形飾、器蓋或銅弧面形器。例如,1975年北京昌平白浮村西周早期木槨墓出土的兩枚陽燧最開始便被懷疑是銅鏡或器蓋[1]。上嶺村虢國墓地出土的陽燧在報告中被稱為“銅弧面形器”[2]。1963年遼寧省寧城縣南山根出土了幾件疑似陽燧的器物,報告中統(tǒng)稱為“蓋形器”[3]。因此,對已發(fā)現(xiàn)并定名為陽燧的青銅器進行分析梳理是探究青銅陽燧衍變情況及其成因的必由之路。
通過分析梳理可知,目前共發(fā)現(xiàn)陽燧25枚(不包含民間收藏),其中唐代以前的共計18枚,唐代2枚,唐代以后5枚(表1)。其中唐代以前的18枚陽燧形制規(guī)整,皆為圓形,其或無紋飾,或與同時代銅鏡紋飾無異。唐代的2枚皆外方內(nèi)圓且微凹,形制獨特。唐代以后的5枚陽燧其飾多與佛道有關。根據(jù)陽燧的整體形態(tài)與紋飾,筆者嘗試將陽燧的發(fā)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唐代以前,陽燧整體為圓形,正面微凹,背面凸起。其背部的紋飾與同時期銅鏡紋飾相似。如河南陜縣上嶺村虢國墓地M1052出土的虎鳥紋陽燧(圖1,1),背面有一高鼻鈕,可系穿佩戴,鈕旁飾以虎鳥紋,制作十分精美。正面呈凹面弧形,雖有些許綠色積銹,但整體為銀白色,可以看出當初打磨得十分光潔。 。
第二階段:唐代的陽燧,整體為方形,正面中心為圓形微凹,另面光平。其裝飾性紋飾也與同時期銅鏡紋飾相同。如1959年陳大年先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唐中晚期獅紋陽燧(圖1,2)。器方形如鏡,中心微凹成一圓池,池邊有凸起重輪。重輪外四邊各有一雄獅,昂首、張口,長尾上翹作奔馳狀。獅紋空隙處飾五瓣花朵。四角各有一圓鈕,可以穿系。寬緣,另面光平,通體黝黑發(fā)光[4]。
第三階段:唐代以后,陽燧造型多樣,其紋飾和功用也多與佛道相關。如新中國成立后上海收集過的二件宋代陽燧(圖1,3),二者均有柄。1964年白城遺址出土的觀音紋陽燧鏡(圖1,4)也與佛教相關,該鏡緣部外側另設有一個鼻穿,背面刻有觀音紋,正面稍凹。邊緣有“左街僧官”刻記。1986年3月,安徽懷寧縣良湖村搶救性發(fā)掘了一座宋代古墓,研究者依據(jù)陪葬品和歷史文獻判定墓主生前是位道士,而隨葬的陽燧鏡則是他的法器,“借天火,召神靈,降妖驅(qū)邪,給世間帶來安康、吉祥”。
表1 已發(fā)現(xiàn)的陽燧
陽燧與國家祭祀、古代光學史、民間信仰等緊密相連,擁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陽燧可直接向日取火,這在普通民眾眼里是件神秘的事情。這種神秘性被中國古代統(tǒng)治者巧妙地利用著,由此陽燧成為國家祭祀中一度必不可少之物。隨著光學知識的積累,陽燧的神秘性漸漸消失,在國家祭祀中的地位也隨之弱化。但在廣大民間地區(qū)陽燧的影響力卻持久而深遠,成為民俗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1 青銅陽燧
陽燧曾被長期用于國家祭祀?!吨芏Y》中明確記載:“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薄杜f唐書》卷二十三《志第三》中也有陽燧用于國家祭祀的記載:“今司宰有陽燧,形如圓鏡,以取明火……但比年祠祭,皆用陽燧取火,應時得……”
陽燧用于國家祭祀源于其神秘性。陽燧可以隔空取火,這對古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西漢皇族劉安便試圖以“陰陽感應”“以陽召陽”來解釋?!痘茨献印ぬ煳挠枴分杏羞@樣的記載:“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物類相動,本標相應,故陽燧見日則然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薄痘茨献印び[冥訓》中亦載:“陽燧取火于日,方諸取露于月,……陰陽同氣相動也?!睎|漢魏伯陽也有相似解釋:“陽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諸非星月,安能得水漿?二炁玄且遠,感化尚相通……”古代學者試圖用陰陽學來解釋陽燧隔空取火顯然是不科學的,只能看作是一種哲學上的思辨。而這種解釋又恰恰增強了陽燧的神秘性,使其長期成為一種祭祀取火用具。
陽燧以其獨特性受到古人的關注?!痘茨献印ふf林訓》記載:“若以隧取火,疏之則弗得,數(shù)之則弗中,正在疏數(shù)之間。”疏,遠也;數(shù),近也。意思是:陽燧取火,火媒距鏡面不宜太遠也不宜太近,而應放在遠近適當?shù)奈恢?。這一經(jīng)驗性總結已隱隱有了“焦距”的概念。宋代《夢溪筆談》記載:“陽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內(nèi)。離鏡一、二寸,光聚為一點,大如麻菽,著物則火發(fā),此則腰鼓最細處也。”“光皆聚向內(nèi)”表明時人對陽燧的聚光性有了科學的認識,而“聚為一點,大如麻菽”“腰鼓最細處”則用麻菽、腰鼓這些日常事物對焦距進行了極其生動的闡述。至遲宋代人們對陽燧取火就已經(jīng)有了科學的認識,由此陽燧取火便沒有太多的神秘性了。
陽燧與民間信仰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雖然《夢溪筆談》對陽燧取火已經(jīng)有了科學的解釋,但中國古代廣大地區(qū)知識匱乏、消息閉塞,民眾的愚昧性被僧人道士所利用,陽燧搖身一變成為裝飾性牌飾,成為道家法器。即便是到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民間仍可以看到陽燧的身影,只不過已經(jīng)衍變?yōu)橐环N吸財納福的風水吉祥物——八卦凹面鏡。
陽燧與佛道思想有緊密聯(lián)系這是有考古證據(jù)的。1986年3月,安徽省懷寧縣良湖村的一座宋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凹凸雙面鏡(圖2)。研究者通過計算該鏡凹面焦距判定它具有取火的功能,是一枚極為鮮見的宋代陽燧鏡。除陽燧鏡外,該墓的陪葬品還有惡神臉譜、金童玉女陶俑、六丁六甲等,沒有一件日常用器。依據(jù)陪葬品和歷史文獻判定墓主生前是位道士,而包括陽燧在內(nèi)的隨葬器物都是他的法器[5]。1964年白城遺址出土一枚金朝觀音紋陽燧鏡(圖1,4),整體為圓形,頂端有凸出的圓形穿孔——應當是佩戴所用。該鏡凹面邊緣刻有“左街僧官”四字,另一面則刻著“觀音紋”——畫面中共有三人,中間者當為觀音菩薩,端坐蓮花之上,左右各立一人[6]。唐代長安有六街,左三街、右三街。唐憲宗時設立左、右街僧錄作為中央僧官。金朝的僧官制度多因唐制,間有損益。“左街僧官”與“觀音紋”使之成為陽燧與佛教文化相融合的有力證據(jù)。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2009北京秋拍銅鏡專場成交了一件元代準提咒文陽燧[7](圖3)。整體呈圓形,正面中心微凹呈陽燧型,周圍環(huán)繞準提咒梵文,環(huán)形素緣寬邊;背面中心紋飾為準提觀音(準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被一細圓環(huán)所圍,圓環(huán)外為準提咒漢語經(jīng)文:“部林(二合)?唵齒臨(二合)唵麼抳缽訥銘(二合)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馱俱胝喃,怛侄他,唵折隸主隸,準提娑婆訶”,環(huán)形素緣寬邊。這是陽燧與佛教文化相融合的又一鐵證。
圖2 良湖村宋墓陽燧
圖3 準提咒文陽燧
陽燧最初指一種擷取天火用于祭祀的圓形凹面銅鏡形器。隨時代發(fā)展,“陽燧”一詞的語義發(fā)生了擴展,利用日光取火的透鏡也被稱為陽燧。根據(jù)陽燧的整體形態(tài)與紋飾,可將青銅陽燧的發(fā)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唐代以前、唐代和唐代以后。在古人眼里陽燧是某種神秘力量的載體,無論是作為國家祭祀的取火工具,還是與佛道文化相融合形成牌飾或法器,都統(tǒng)統(tǒng)源于它隔空取火的神秘性。隨著中國古代光學知識的積累,到宋朝時人們對陽燧取火的原理已非常了解,其神秘性消逝。因此,國家層面上,放棄或弱化了青銅陽燧用于祭祀取火的功能;而在民間,陽燧則和中國的僧道文化相糅合,成為裝飾性牌飾或道家法器,在紋飾和器形上都發(fā)生了突變。如今,陽燧仍用于某些大型活動(如奧運圣火的采集),而在民間則以八卦凹面鏡的形式廣為流傳成為一種風水吉祥物?!?/p>
[1]北京市文物管理處.北京地區(qū)的又一重要考古收獲——昌平白浮西周木槨墓的新啟示[J].考古,1976(04).
[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嶺虢國墓地[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9.
[3]遼寧省昭島達盟文物工作站,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東北工作隊.寧城縣南山根的石槨墓[J].考古學報,1973(04).
[4]馬秀銀.獅紋陽燧 [EB/OL].http://www.chnmuseum.cn/(S(2tmeosvuo30vfj554gvajdam))/Default.aspx-?TabId=212&AntiqueLanguageID=3497&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2018-03-23.
[5]江用虎,金曉春.鑒識宋代陽燧鏡[J].藝術市場,2005(04).
[6]阿城縣文物管理所.阿城縣出土銅鏡[M].哈爾濱:阿城縣文物管理所,1974.
[7]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準提咒文陽燧[EB/OL].http://www.cguardian.com/AuctionDetails.html?id=413425&categoryId=665&itemCode=5778,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