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砦二期文化性質(zhì)新論(上)

2018-07-04 01:05閆付海
關鍵詞:龍山文化二里頭遺存

□閆付海

以新砦遺址第二期為代表的一類遺存,學界尚未有統(tǒng)一的命名。該類遺存,最初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于1975年在臨汝(今汝州市)煤山遺址中首先發(fā)現(xiàn),認為它晚于煤山二期而稍早于二里頭文化一期[1]。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又在河南密縣(今新密市)新砦遺址發(fā)現(xiàn)這類遺存,介于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之間,發(fā)掘者將其命名為“新砦期二里頭文化”,認為“新砦期文化是介于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一期之間的文化遺存”[2]。1999年,作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一個研究項目,北京大學等單位再次發(fā)掘了新砦遺址,又發(fā)現(xiàn)了這類遺存,發(fā)掘者稱之為“新砦二期”,并說“新砦二期遺存上承龍山文化,下與二里頭文化緊密相連。龍山晚期、新砦二期、二里頭文化早期三者之間存在明顯遞嬗變化的痕跡,再次證實二里頭文化的確是在豫西龍山文化晚期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3]。新砦遺址的發(fā)掘者在發(fā)掘報告[4]中將新砦遺址本身劃分為三期,新砦一期屬于王灣三期文化亦即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新砦二期就是一般所說的新砦期或新砦期文化,新砦三期為二里頭文化一期。本文所討論的“新砦二期”即此“新砦二期”,也就是以新砦遺址第二期為代表的一類遺存;提到這一主題時,用“新砦二期”或“新砦二期文化”似乎都不夠確切,在沒有更確切的統(tǒng)一稱謂之前,本文姑且如此稱之。

關于“新砦二期”的命名、文化特征、分布范圍、與王灣三期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一期的關系、文化性質(zhì)與族屬等問題,以及與早期夏文化研究相關問題,不少學者都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根據(jù)新砦二期文化的分布范圍、文化因素分析情況,從新砦二期文化的發(fā)展流變角度,對新砦二期文化的性質(zhì)提出新的論斷。因為這一關于新砦二期文化性質(zhì)新的論斷,關系著中國文明和國家起源研究的基礎,希望可以引起學界的關注。

一、二里頭文化的發(fā)展變化及過渡期遺存

與新砦二期密切相關的是二里頭文化一期,在討論二里頭文化一期和兩者之間的關系之前,我們先簡單討論一下二里頭文化各期分布范圍的變化情況。

二里頭文化被分為四期,各期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因素分析,已研究得較為清楚,此處不再贅述,且看各期的分布情況。

二里頭文化一期,根據(jù)目前的材料,其分布范圍東至鄭州西部[5],西到澠池[6],南至豫中[7],北不過黃河[8]。主要分布在嵩山南北的伊洛河和潁河上游地區(qū)以及豫西地區(qū)。

至二里頭文化二期,遺址數(shù)量劇增,分布范圍急劇擴大,導致二里頭文化若干地方類型的出現(xiàn)[9]。二里頭文化遂被劃分為二里頭、東下馮、牛角崗、楊莊、下王岡五個類型[10]。

二里頭文化的五個類型,二里頭類型且不論,其余四個類型皆非當?shù)佚埳轿幕淖匀换蛑苯拥难永m(xù),其年代上限也均未超過二里頭文化二期。因此,推測它們的產(chǎn)生很可能主要與二里頭類型的擴張有關,同時也接受了當?shù)赝林幕哪承┮蛩亍?/p>

在二里頭類型中,鄭州地區(qū)的洛達廟二里頭文化出現(xiàn)于二里頭文化二期,東下馮類型和楊莊類型開始于二期,牛角崗類型[11]出現(xiàn)于二期末,下王岡類型[12]出現(xiàn)于三期。也就是說,二里頭文化二期時,二里頭文化已擴張至二里頭類型全境,并依次向西北和南部、東部擴張;到二里頭文化三期時,更擴張至西南部的下王岡類型,包括周邊更遠的邊緣地區(qū)。

至二里頭文化四期,文化遺存的分布范圍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在二里頭文化最發(fā)達的洛陽盆地,只有偃師二里頭,伊川南寨、北寨等少數(shù)遺址發(fā)現(xiàn)文化遺存。在漯河一帶,只有郾城皇玉遺址存在四期遺存。鄭州、開封一帶在二里頭此階段, 相對比較發(fā)達, 如鄭州洛達廟和位于鄭州商城內(nèi)的黃委會青年公寓遺址發(fā)現(xiàn)有豐富的遺存。此外在滎陽西史村、新密曲梁都有四期遺存。在開封的杞縣朱崗、牛角崗、段崗遺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四期遺存。另外,在西北方向的東下馮類型也存在部分四期遺存。

二里頭文化一期分布范圍較小,龍山文化遺址上疊壓的堆積多為二期及以后的遺存,一期、二期、三期范圍的逐步擴張,也正說明了二里頭文化的擴張過程。

關于二里頭文化四期的分布范圍大幅度縮小這一情況,根據(jù)筆者《夏商分界與相關史實分析》[13]一文的觀點來看,夏商分界發(fā)生于二里頭文化三、四期之間,二里頭文化四期已進入商代紀年,此處二里頭文化四期的分布范圍正是商代最初商王朝勢力所到的范圍。

夏商更替作為一個歷史事件,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快則2年,慢則12年。二里頭文化四期,完全可以理解為先商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三期的融合,所到之處為當?shù)氐亩镱^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轉變?yōu)槎镱^文化四期。占領了二里頭文化的核心二里頭遺址,可以想象短時間內(nèi)向周圍繼續(xù)擴張的動力和能力有限。但東下馮類型存在二里頭文化四期遺存,可能與追蹤夏王朝殘余勢力或控制青銅器相關資源有關。待先商文化和二里頭文化核心部分充分融合發(fā)展以后,發(fā)展為偃師商城商文化二期和二里崗下層文化,即較穩(wěn)定的早商文化。

因此,二里頭文化四期,從考古學文化方面來講,應為過渡期文化。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一考古學文化的變遷,是隨人群的遷移而產(chǎn)生、發(fā)展和完成的;人群未到之處,繼續(xù)延續(xù)已有的文化,或許有緩慢的發(fā)展,等待著被征服和文化變遷的發(fā)生。

二、二里頭文化一期與新砦期遺存的分布情況及相互關系

上一部分,我們分析了二里頭文化的擴張過程和通過商湯滅夏這一征服統(tǒng)治和人群遷徙產(chǎn)生的二里頭文化三、四期的變化過程。從二里頭文化一方的角度來看,是兩種情況;從變化雙方的角度來看,本質(zhì)上就是由征服和人群遷徙所產(chǎn)生的考古學文化變化。

在《關于新砦期與二里頭一期的若干問題》[14]一文中,趙春青先生認為,新砦期遺址主要集中分布在環(huán)嵩山地區(qū)的東半部,分布范圍不大;二里頭文化一期遺存主要分布在嵩山南北的伊洛河和潁河上游地區(qū)以及豫西地區(qū),其范圍比新砦期擴大了許多,主要是向西、南方向大大拓展了分布空間;在環(huán)嵩山東部地區(qū)表現(xiàn)為新砦期在前,二里頭一期在后,是前后發(fā)展演變的關系;在環(huán)嵩山的西部,沒有新砦期遺址,王灣三期文化的下限拖得很晚,即東部為新砦期時,西部仍處于王灣三期文化晚期,繼而直接發(fā)展成為二里頭一期。

在《嵩山南北龍山文化至二里頭文化演進過程管窺》[15]一文中,許宏先生認為,“一期遺存”主要分布于嵩山以北的伊洛河流域,而少見于嵩山以南地區(qū)潁、汝河流域;“新砦期”遺存則以嵩山以南地區(qū)較為集中……總之,從“新砦期”到二里頭文化一期,考古學文化的核心區(qū)似乎有自嵩山東南向嵩山西北移動的趨勢;“新砦期”與“一期遺存”間的差異,除了時間上的早晚關系外,可能還昭示了二者存在空間上的地域之別,或核心區(qū)與邊緣區(qū)之別。

在新砦遺址的發(fā)掘報告[16]中,新砦二期被劃分為新砦期早段和新砦期晚段。

在《“新砦期”研究》[17]和《〈“新砦期”研究〉增補》[18]兩篇文章中,顧萬發(fā)先生根據(jù)新砦和花地嘴遺址的材料,對“新砦期”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1)關于“新砦期”與二里頭文化一期的早晚關系,作者認為,“新砦二期早段早于二里頭文化一期,是有十分充分的論據(jù)的”;新砦二期晚段與二里頭文化一期早段可能是同時的;“二里頭文化一期早于新砦二期晚段的可能性是不可能存在的”;新砦三期可能屬于二里頭文化一期晚段。(2)關于“新砦期”遺存的地理分布及地域性,作者分別列出了同時包含有新砦二期早段晚段的遺址、只含有新砦二期早段的遺址、只含有新砦二期晚段的遺址。(3)指出“新砦期的文化面貌不具有地理平面均質(zhì)化特征,其本身尚可劃分類型”。

關于新砦二期與二里頭文化一期的分布范圍、早晚關系、相互關系、考古學文化歸屬等相關問題,學術界還有多位學者都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筆者僅選擇以上三位學者的研究成果介紹于此,總體上看,三位學者的觀點基本是一致和相符的,是對這一問題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研究成果。

三、重要遺址的遺存相關情況

與新砦二期文化遺存的性質(zhì)密切相關的重要遺址有王城崗遺址、古城寨遺址、新砦遺址、花地嘴遺址、二里頭遺址、瓦店遺址。

1.王城崗遺址

王城崗遺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鎮(zhèn)與八方村之間的崗地上。20世紀7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此發(fā)現(xiàn)兩座龍山文化晚期小城[19]。城垣墻體已全毀,僅存基槽。東城僅殘存極少的部分,大部分可能已被河流沖毀。西城平面近方形,其東墻與東城之西墻共用。西墻的東南角有一缺口,似為城門。保存較好的西墻長92米,南墻長82.4米,城內(nèi)面積近1萬平方米。西城內(nèi)的中西部較高處和東北部,發(fā)現(xiàn)有較為密集的夯土基址和夯土奠基坑遺跡,出土有青銅器殘塊。2002~2004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又在此展開大規(guī)模的考古工作,發(fā)現(xiàn)一座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大城[20]。大城位于遺址中部,其北城墻夯土殘長370米,殘高0.5~1.2米;北城壕長約630米,寬約10米,殘深3~4米,向東通往五渡河;西城壕殘長130米,寬約10米,殘深1.5~2米,向南似通往潁河。

關于王城崗遺址龍山文化遺存的分期,《登封王城崗與陽城》分為五期,其中一期、二期為龍山文化前期,三期、四期、五期為龍山文化后期;《登封王城崗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2002~2005)》分為兩期三段,即前期第一段、后期第二段、后期第三段。(表1)

小城營建與使用年代,《登封王城崗與陽城》定為王城崗龍山文化二期,《登封王城崗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2002~2005)》歸為王城崗龍山文化一段偏晚階段。王城崗大城始建于王城崗龍山文化二段,城墻和城壕的使用年代屬于王城崗龍山文化二段。王城崗龍山文化三段(《登封王城崗與陽城》王城崗龍山文化四期、五期)遺存,應為王城崗龍山文化大城廢棄之后的堆積[21]。

關于王城崗龍山文化大城的性質(zhì),眾多學者都把它與夏初的歷史進行對應,認為與夏禹前后時期的都城有密切關系,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值得注意的一點,王城崗大城在三段時,已經(jīng)廢棄為一般聚落,且疑似有新砦期遺存。這讓我們對王城崗大城的廢棄過程和原因有所思考。

新砦遺址后來的發(fā)掘者認為,登封王城崗遺址“是通過王城崗第五、六期龍山文化過渡到二里頭文化一期的,其間看不到典型的‘新砦期’”[22]。最新的登封王城崗遺址發(fā)掘報告認為,該遺址從其龍山文化晚期發(fā)展到二里頭文化一期的線索十分清楚[23]。

有學者認為,“王城崗龍山文化的四期、五期已進入新砦文化,大致相當于新砦文化的一期、二期”[24]。也就是說,王城崗龍山文化四期和五期大致相當于這里新砦二期遺存的早段和晚段,這和看不到典型的“新砦期”的觀點并不矛盾,時間上是同時的。

2.古城寨遺址

古城寨龍山文化城址,位于新密市東南35公里的曲梁鄉(xiāng)大樊莊村古城寨村附近。1998~2000年,經(jīng)考古勘探發(fā)掘確認為龍山文化城址。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53~370米,方向349°。北、東、南三面城墻保存較好,城外有寬30~40米的護城河;西城墻被河水沖毀。有南、北兩個城門。大型建筑基址位于城址中部略偏東北,包括主體建筑F1和附屬建筑F4[25]。

關于古城寨遺址遺存的年代和分期,報告將龍山文化遺存分為四期五段。第一期,為龍山文化早期;第二期,相當于登封王城崗第三期,前段是古城寨城址和宮殿、廊廡建筑基址的始建年代,后段是它的使用年代;第三期,相當于登封王城崗龍山文化四期,為遺存的廢棄年代。第四期,相當于王城崗龍山文化五期,不僅對城墻墻基和宮殿、廊廡基址繼續(xù)造成了破壞,而且其器物特征演變已接近新密新砦期[26]。

關于大型建筑基址,在《新密古城寨龍山文化大型建筑基址研究》一文中,杜金鵬先生認為:“囿于當時建筑技術的局限,古城寨原始宮殿建筑也還具有一些原始性。譬如:其一,擎檐柱在夯土臺基外;其二,非南北向;其三,未使用三角梁架;其四,室內(nèi)空間障礙。”[27]需要說明的是,這四項存在不足的地方,在二里頭文化的宮殿建筑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這個宮殿建筑技術的進步是怎么產(chǎn)生的?找到這些因素的真正起源,我們就會知道二里頭文化究竟是不是當?shù)佚埳轿幕淖匀谎永m(xù)以及當?shù)佚埳轿幕窃趺囱葑優(yōu)槎镱^文化的。

對比古城寨遺址和王城崗遺址龍山文化城址的基本同步興廢情況,我們對城址興盛時該地區(qū)的社會狀態(tài)以及城址廢棄的過程和原因等情況有所思考。

3.新砦遺址

新砦遺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東南約22.5公里的劉寨鄉(xiāng)新砦村西北的臺地上,東距古城寨遺址僅7.5公里。經(jīng)過1999年和2000年兩次發(fā)掘,遺址的主體遺存分為三期,新砦一期屬于王灣三期文化亦即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新砦二期就是一般所說的新砦期或新砦期文化,新砦三期為二里頭文化一期,每期皆可以細分為早晚兩段[28]。結合分期結果可看出,新砦聚落發(fā)展大勢為:第一期,聚落出現(xiàn)之后不久即發(fā)展到相當規(guī)模;第二期,尤其是晚段,聚落最為繁榮;第三期,聚落急劇衰落[29]。2002年春,經(jīng)過初步鉆探,大體確認遺址的總面積約為70萬平方米,同年發(fā)現(xiàn)大型建筑一座,該建筑為淺穴式。2003年發(fā)現(xiàn)圍壕與城墻,以及內(nèi)壕和外壕[30]。2004年對大型建筑進行發(fā)掘上標>[31]。

表1 王城崗遺址、古城寨遺址、瓦店遺址龍山文化分期對照表

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1)新砦遺址距古城寨遺址僅7.5公里,相比古城寨遺址包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早期遺存,新砦遺址未見龍山晚期之前的文化遺存。(2)新砦遺址的圍壕和城墻包含有龍山文化晚期的部分,新砦一期的龍山文化晚期遺存究竟是多大的規(guī)模并不清楚,和古城寨龍山文化晚期的城址和遺存是一個怎樣的對應關系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3)關于圍壕內(nèi)側的“城墻”,有學者對此持不同看法。許宏先生[32]和張海先生[33]都認為,所謂的夯土城墻,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城墻,只是對壕溝內(nèi)緣的特殊加固處理措施。這一種“城墻”情況包含新砦一期的城墻,和古城寨龍山文化晚期城墻的情況完全不同。而且,和古城寨城址、平糧臺城址的方正城垣規(guī)制不同,新砦遺址以不規(guī)則的壕溝連通自然河道、沖溝形成防御體系。(4)關于新砦遺址的圍壕,始于新砦一期的環(huán)壕位于遺址內(nèi)部,窄而深,李宏飛先生認為,類似的窄環(huán)壕未見于早于新砦遺址的龍山時代聚落,卻見于花地嘴、東下馮、楊莊、古城南關、南洼等二里頭文化聚落內(nèi)部,可視為二里頭時代特色的寬度5米左右的窄環(huán)壕[34]。并且認為,二里頭廣域王權國家流行以環(huán)壕作為聚落的主要防御設施,與龍山時代城址林立的局面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一種環(huán)壕傳統(tǒng)最早見于新砦遺址,而追根溯源的話,瓦店遺址應是該傳統(tǒng)的最初來源[35]。筆者認為,同樣是環(huán)壕聚落,新砦遺址和瓦店遺址環(huán)壕的差別也是比較明顯的,不能確定后者就是前者的最初來源,山東龍山城子崖遺址龍山文化晚期和岳石文化早期的壕溝內(nèi)側邊緣的加固措施[36]可能與新砦類似情況的來源有關。(5)關于多重圍壕的作用。這類多重防御設施劃分出的多重空間,一般被解讀為“同一聚落內(nèi)不同安全等級的空間區(qū)域”,居住在不同區(qū)域的“社會成員很可能分別具有不同的社會等級地位,聚落內(nèi)部的分化較為明顯”,當然也有可能“不同壕溝之間為聚落不同性質(zhì)的功能區(qū)劃”[37]。筆者認為,新砦遺址的環(huán)壕窄而深,且內(nèi)壁經(jīng)過加固處理,花地嘴遺址內(nèi)三條環(huán)壕相距較近,這些跡象表明,這些圍壕更多的作用在于防御洪水。

綜合這幾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重新審視新砦遺址的一期遺存,研究清楚其與古城寨龍山文化城址和遺存的對應關系。在未進行清楚的文化因素對比研究的情況下,初步推測一期早段對應古城寨龍山文化二期,也就是說,當時只是古城寨城周圍的一個普通聚落,一期晚段和二期早段對應古城寨龍山文化的三期和四期。需要說明的是,每一期的時間跨度可能并不長。無論是既有的分期情況還是這種推測的情況,并不影響本文的結論系統(tǒng)。

新砦遺址的二期遺存最為豐富,70萬~100萬平方米的聚落規(guī)模,在王灣三期文化——新砦期——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類型的分布范圍內(nèi)首次出現(xiàn)。新砦二期分為早晚兩段,在其分布范圍內(nèi),部分遺址只包含早段,部分遺址同時包含早晚兩段,部分遺址只包含晚段[38]。

4.花地嘴遺址

花地嘴遺址位于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zhèn)北瑤灣村南側較為平坦的臺地上。2003年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試掘,2004年夏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lián)合對其進行正式發(fā)掘,發(fā)現(xiàn)4條環(huán)壕、3個祭祀坑、10余座房址、數(shù)個灰坑及2座陶窯。出土了包括鉞、鏟、璋、琮等種類的玉器和不少“新砦期”的制作精美的陶器。四條環(huán)壕中內(nèi)側的三條相距頗近,均為圓角方形,最外側一條環(huán)壕相距稍遠[39]。

關于花地嘴遺址新砦期文化遺存的年代分期,發(fā)掘者在文章[40]中提到:“可能只含有新砦二期早段的遺址有鞏義花地嘴……”

5.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的問題是,在二里頭文化一期時,二里頭遺址是不是已經(jīng)成為中心聚落?

由發(fā)掘材料可知,二里頭遺址一期遺存的分布范圍逾100萬平方米。遺存中已有青銅工具、象牙器、綠松石器等規(guī)格較高的器物和刻畫符號發(fā)現(xiàn)[41]。

2010年春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在對二里頭遺址宮殿區(qū)進行的系列勘探中,發(fā)現(xiàn)了一處大型坑狀遺跡,編號為1號巨型坑。經(jīng)勘探可知,1號巨型坑位于宮殿區(qū)的東北部,東緣距宮城東墻3~5米,北緣距宮城北墻4~6米。平面近似圓角長方形,東西長約66米、南北寬約33米,總面積約2200平方米,深度一般為4~4.6米,最深達6.7米。為進一步了解該坑的內(nèi)涵、年代、性質(zhì)等,2010年 3~12月,布設探方(溝)對其進行了發(fā)掘。1號巨型坑內(nèi)存在二里頭文化一期晚段到四期晚段的連續(xù)堆積[42]。

仔細搜集整理簡報中與二里頭文化一期遺存有關的信息時,發(fā)現(xiàn)了其中不夠清楚存在疑問的地方。

在“四、巨型坑內(nèi)的主要遺跡及出土遺物”部分中,“二里頭文化第一期晚段的遺跡僅有ⅤH63一處。ⅤH63 位于ⅤT4729~4731解剖溝1的西部。打破生土,并被ⅤH62打破。因未完全揭露,坑口形狀不明,斜壁呈臺階狀,底部較平……坑內(nèi)填土分三層。第1層為灰色水浸土,近坑壁處略傾斜……出土較多陶片,器形有深腹罐、斂口罐、高領尊、矮領尊、盂、器蓋等。第2層為夾雜較多草木灰的灰色水浸土,近坑東壁處向西傾斜……出土少量陶片。第3層為黃褐色水浸土……出土少量陶片、螺殼、蚌片,陶器器形有深腹罐、圓腹罐、尊、器蓋、鼎等”。該處的疑問是,因文中沒有給出H63的平面形狀,從其位置和填土來看,所謂的H63可能是大坑的底部堆積。應該盡量弄清楚H63的開口形狀,以確認其是否為大坑的底部堆積。

在“三、地層堆積”部分中,“第5層:二里頭文化第二期地層,可分為二小層。第5A層:位于巨型坑內(nèi)F5東側,F(xiàn)5東墻即是掏挖此層形成。黃褐土,夾炭粒、紅燒土粒,土質(zhì)較硬,深2.18米,已清理厚0.16~0.2米。出土物較少。第5B層:二里頭文化第二期路土。見于解剖溝2內(nèi),為宮城東墻下的早期路土,深1.06米,厚0.36米。路土西緣約在宮城東墻以西0.4米處”。結合插圖,該處的疑問是:(1)第5A層未發(fā)掘結束,所以圖四中M10的開口線可能畫錯,M10應打破第5A層。(2)H36打破M10,前者被劃分為二期早段,后者被劃分為二期晚段,這可能是一個錯誤。(3)圖四中第5A層未發(fā)掘結束,以下未發(fā)掘,只給出鉆探的生土線,該部分未發(fā)掘牽涉到H54、H62等遺跡的范圍邊線,因兩個灰坑的填土均為水浸土,所以其也可能是大坑的坑底堆積。(4)根據(jù)5A層的形狀描述,其可能為一個遺跡,形狀性質(zhì)不明。此處是否有5B層,發(fā)現(xiàn)5B層路土的地方是否有5A層?兩者是否可能弄反?(5)H36、H59、H47 等多個二期早段的灰坑打破5A層,那么5A層的年代不晚于二期早段,5A層、生土、H63的邊緣連接的情況是什么樣的,這有助于確定該巨型坑在二里頭文化一期時的范圍、性質(zhì)等,此處若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是否再另尋他處以解決這個問題。(圖 1)

縱然存在這些可能的問題,但這足以說明該巨型坑最初的年代是二里頭文化一期,可以推想是二里頭文化一期早段,在規(guī)劃建設的時候挖掘而成的。是為什么而挖掘的呢?挖掘的土用到哪里去了呢?很可能是墊在低洼的區(qū)域。該巨型坑的性質(zhì)和作用是什么?如果底部的堆積是坑底堆積,如果是大水坑遺跡,那么周圍是否存在基本的城市用水系統(tǒng)?根據(jù)解剖溝內(nèi)的堆積情況,是否可以判斷不同時期大坑的水位情況,進而研究對應的氣候狀況。

圖1 二里頭遺址宮殿區(qū)1號巨型坑VT4729~4731解剖溝1南壁局部剖面圖

在二里頭文化一期之前,二里頭遺址在Ⅳ區(qū)和Ⅴ區(qū)南部發(fā)現(xiàn)有廟底溝二期文化和王灣三期文化的零星遺存[43]。但是,在相距6公里的偃師商城遺址內(nèi),在第Ⅱ號基址群附近,1991年發(fā)掘發(fā)現(xiàn)有龍山時期的建筑基址和排水管道[44]。

綜合上述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一期時的遺存分布情況、遺跡現(xiàn)象、出土遺物情況,基本可以確定,在二里頭文化一期時,二里頭遺址經(jīng)過規(guī)劃的巨型中心聚落拔地而起。

6.瓦店遺址

瓦店遺址位于禹州市火龍鄉(xiāng)瓦店村東北,地處潁河中上游地區(qū)的山前河谷地帶。瓦店遺址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79年進行潁河兩岸考古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的[45]。在20世紀80年代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鄭州大學對該遺址先后進行了三次考古發(fā)掘,有重要發(fā)現(xiàn)[46]。1997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夏代年代學研究“早期夏文化研究”專題組對瓦店遺址又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獲得了重要收獲[47]。

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共同組成的“禹州瓦店遺址聚落形態(tài)研究”子課題組,于2009~2010年對瓦店遺址進行了田野考古,取得了重要收獲。通過鉆探得知,瓦店遺址現(xiàn)存總面積達100余萬平方米;防御工事由東、西、南三面的壕溝與東北面的潁河共同構成的,環(huán)壕與潁河圍起的面積達40余萬平方米,大型環(huán)壕的使用年代當為王灣三期文化晚期。為王灣三期文化晚期大型聚落的確定,大型環(huán)壕和祭祀遺跡的發(fā)現(xiàn),玉石器作坊的存在,具有禮器特征的、、觚、等遺物的出土,特殊用途陶器列觚的使用等,都表明瓦店在龍山時期是十分重要的中心聚落,同時在潁河流域的聚落群中占有重要的經(jīng)濟技術地位[48]。

關于瓦店遺址的分期,瓦店遺址的遺存被分為三期,與王城崗遺址的對應,瓦店一期大體與王城崗文化二期同時,瓦店二期約與王城崗文化三期同時,瓦店三期大致與王城崗文化四期同時或可晚至王城崗文化五期;文化因素分析方面,瓦店B群在遺存中的表現(xiàn)是在一、二期中石家河文化因素強,到三期時石家河文化因素減弱[49]。

瓦店遺存的三期,學者研究認為,相當于新砦二期遺存的早段[50]。

(未完待續(xù))

[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隊.河南臨汝煤山遺址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82(4):427-476.

[2]趙芝荃.略論新砦期二里頭文化[C]//中國考古學會第四次年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3-17.

[3]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新密市新砦遺址1999年試掘簡報 [J].華夏考古,2000(4):3-10.

[4]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發(fā)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513-521.

[5]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滎陽豎河遺址發(fā)掘報告[C]//王仲殊.考古學集刊:10.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96:1-47.

[6]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澠池縣文化館.澠池縣鄭窯遺址發(fā)掘報告[J].華夏考古,1987(2):47-95.

[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郾城縣許慎紀念館.郾城郝家臺遺址的發(fā)掘[J].華夏考古,1992(3):62-91.

[8]劉緒.論衛(wèi)懷地區(qū)的夏商文化[C]//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紀念北京大學考古專業(yè)三十周年論文集(1952-1982).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71-210.

[9]趙芝荃.關于二里頭文化類型與分期的問題[C]//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念論文集(二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37-48.

[1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夏商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89-97.

[1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鄭州洛達廟遺址發(fā)掘報告[J].華夏考古,1989(4):48-77.

[12]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長江流域規(guī)劃辦公室考古隊河南分隊.淅川下王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264-306.

[13]閆付海,靳曉倩.夏商分界及相關史實分析[J].古代文明研究通訊,2017(73).1-23.

[14]趙春青.關于新砦期與二里頭一期的若干問題[C]//杜金鵬,許宏.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中國·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279-303.

[15]許宏.嵩山南北龍山文化至二里頭文化演進過程管窺[C]//韓國河,張松林.中原地區(qū)文明化進程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212-222.

[16]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發(fā)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517-520.

[17]顧問.“新砦期”研究[J].殷都學刊,2002(4):26-40.

[18]顧萬發(fā).《“新砦期”研究》增補[M]//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三代考古 (六)[C].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107-119.

[19]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登封王城崗與陽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28-35.

[20]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崗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2002~2005)[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

[21]方燕明.登封王城崗遺址聚落形態(tài)再考察[J].中原文物,2007(5):30-33.

[22]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發(fā)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531⑩.

[23]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崗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2002~2005)[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

[24]高江濤.中原地區(qū)文明化進程的考古學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01.

[2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炎黃歷史文化研究會.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龍山文化城址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2002(2):53-82.

[2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炎黃歷史文化研究會.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龍山文化城址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2002(2):53-82.

[27]杜金鵬.新密古城寨龍山文化大型建筑基址研究[J].華夏考古,2010(1):61-69,104.

[28]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發(fā)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513-521.

[29]趙春青.新砦聚落考古的實踐與方法[J].考古,2009(2):48-54.

[30]趙春青,張松林,張家強,等.河南新密新砦遺址發(fā)現(xiàn)城墻和大型建筑[N].中國文物報,2004-03-03(1).

[3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密市新砦遺址淺穴式大型建筑基址的發(fā)掘[J].考古,2009(2):32-47.

[32]許宏.21世紀初中國考古學的新發(fā)現(xiàn)及其學術意義[M]//侯仁之.燕京學報:新十八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45-273.

[33]張海.公元前4000年至前1500年中原腹地的文化演進與社會復雜化[D].北京:北京大學,2007.

[34]李宏飛.二里頭文化設防聚落的環(huán)濠傳統(tǒng)[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6):017-025.

[35]李宏飛.關于中國廣域王權國家形成年代的思考[M]//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三代考古(四).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71-81.

[36]朱超.城子崖龍山岳石城址的變遷問題[C]//“龍山時代的中原——以墓葬為視角”學術研討會,2017-11-14.

[37]張海.公元前4000年至前1500年中原腹地的文化演進與社會復雜化[D].北京:北京大學,2007.

[38]顧問.“新砦期”研究[J].殷都學刊;2002(4):26-40.

[39]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南鞏義市花地嘴遺址“新砦期”遺存[J].考古,2005(6):3-6.

[40]顧問.“新砦期”研究[J].殷都學刊,2002(4):26-40.

[4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偃師二里頭(1959年~1978年考古發(fā)掘報告)[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40-74.

[4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河南偃師市二里頭遺址宮殿區(qū)1號巨型坑的勘探與發(fā)掘[J].考古,2015(12):18-37.

[43]許宏,陳國梁,趙海濤.二里頭遺址聚落形態(tài)的初步考察[J].考古,2004(11):23-31.

[44]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偃師商城第Ⅱ號建筑群遺址發(fā)掘簡報[J].考古,1995(11):963-978;b.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偃師商城(第一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19,310.

[4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禹縣文管會.河南禹縣潁河兩岸考古調(diào)查與試掘[J].考古,1991(2):97-109,146.

[4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禹縣瓦店遺址發(fā)掘簡報[J].文物,1983(3):37-45.

[47]a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禹州市瓦店龍山文化遺址1997年的發(fā)掘[J].考古,2000(2):16-39;b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禹州瓦店[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

[48]方燕明.《禹州瓦店遺址聚落形態(tài)研究》子課題成果[N].中國文物報,2012-09-28(6).

[49]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禹州瓦店[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132-135.

[50]a顧問.“新砦期”研究[J].殷都學刊,2002(4):26-40;b高江濤.中原地區(qū)文明化進程的考古學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02.

猜你喜歡
龍山文化二里頭遺存
從佛教文化遺存看天水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性
工業(yè)遺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時光與鮮花
二里頭遺址為何定位為夏都
二里頭: 尋找最早的中國
兩城鎮(zhèn)的龍山文化城址和環(huán)壕
伊洛平原二里頭文化期聚落群聚形態(tài)研究
探究山西龍山文化的魅力
二里頭遺址出土玉禮器紋飾特征探析
浙江安吉漢代土墩遺存
武安念頭遺址發(fā)掘簡報
诸暨市| 大理市| 通化县| 新昌县| 佳木斯市| 阳高县| 化州市| 彭泽县| 赫章县| 辽宁省| 嵊州市| 临洮县| 丰镇市| 家居| 房产| 紫云| 怀来县| 沁源县| 丹阳市| 鹤岗市| 长治市| 玛沁县| 札达县| 上栗县| 共和县| 柘荣县| 普格县| 顺昌县| 收藏| 江西省| 和顺县| 周口市| 蛟河市| 嘉鱼县| 香格里拉县| 衡南县| 万山特区| 芮城县| 五家渠市| 靖州| 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