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健,吳志華,方 良,張國武,朱林生,尚秀華
?
風鈴木5個品種生長適應性分析
張沛健,吳志華,方 良,張國武,朱林生,尚秀華*
(國家林業(yè)局桉樹研究開發(fā)中心,廣東 湛江 524022)
本文以紅花風鈴木、黃花風鈴木、金花風鈴木、藍花風鈴木、洋紅風鈴木等5種風鈴木為研究對象,通過2次調查生長性狀(樹高、胸徑、冠幅)、保存率、開花情況等指標綜合評價其生長狀況,從而篩選出優(yōu)良品系。結果表明:5個風鈴木品種樹高、胸徑、冠幅、保存率存在著極顯著差異,黃花風鈴木和洋紅風鈴木在生長、保存率、開花方面表現(xiàn)較好,5種風鈴木根據(jù)生長、開花情況優(yōu)劣排序為黃花風鈴木>洋紅風鈴木>紅花風鈴木>金花風鈴木>藍花風鈴木。
風鈴木;生長性狀;品系;適應性
風鈴木類植物屬于紫葳科喬本植物,包括屬(67個種)、屬(30個種)和屬(2個種)共99個種[1-2]。原產(chǎn)美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分布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地[3-4]。風鈴木()是我國重要的觀花園林樹種,花色可分為黃、紅、粉、白等,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特色園林景觀樹種,具有春華、夏實、秋綠、冬枯的獨特風韻及呈現(xiàn)出優(yōu)良的景觀效果,盛花季節(jié)花團錦簇,色彩鮮艷,可與日本的櫻花媲美,有熱帶櫻花的雅稱,主要用于行道樹、庭院樹和生態(tài)景觀林帶營建[5]。
本文以市場上常見的風鈴木品種黃花風鈴木()、紅花風鈴木()、洋紅風鈴木()、藍花風鈴木()和金花風鈴木()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其生長性狀、保存率、開花情況并對其進行綜合評價,選擇優(yōu)良品系進行推廣,為日后風鈴木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及技術支撐。
試驗地在南方國家級林木種苗示范基地內(nèi),位于廣東省遂溪縣嶺北鎮(zhèn)附近(21°30' N,111°38' E),處于濕潤大區(qū)雷瓊熱帶北緣,為熱帶北緣季風氣候;年均溫23.6℃,絕對最低氣溫2.8℃,絕對最高氣溫37.0℃,月平均溫度18.0℃,夏季降水,年均降水量1 567mm,5 ~ 9月降水占全年的85%[2]。
于2013年10月采用紅花風鈴木、黃花風鈴木、洋紅風鈴木、藍花風鈴木、金花風鈴木5個品種造林,每個品種100株,共500株?試驗設計為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株行距為2 m × 3 m?本試驗林地較為平緩,土壤為肥沃的磚紅壤,土層厚度大于1 m?采用機械全墾整地(墾深40 cm),鏵犁開溝(行距3 m開溝,溝深40 cm)?基肥為農(nóng)家肥,施肥量500 g?穴-1,施肥后回土至穴深的一半后種植。
于2015年5月(1.5年生)及2018年3月(4.5年生)分2次對風鈴木進行樹高、胸徑、東西冠幅、南北冠幅進行林地每木調查。以測高桿測定樹高,以卷尺測定冠幅,以胸徑尺測定胸徑。保存率為存活株數(shù)/總株數(shù),開花率為開花株數(shù)/總株數(shù)。
按如下公式計算表型變異系數(shù):
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
表1對不同林齡5種風鈴木5個性狀差異顯著性檢驗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2次調查的風鈴木樹高、胸徑、東西冠幅、南北冠幅、成活率等指標差異性均達極顯著水平(<0.01),表明不同品種的風鈴木生長和適應性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從中可進一步選擇優(yōu)良品系。
表1 風鈴木生長性狀指標的方差分析
表2顯示不同品種風鈴木不同林齡的保存率存在差異,其中保存率最高的為黃花風鈴木,1.5年生和4.5年生保存率為99%和96%,其次是洋紅風鈴木,1.5年生和4.5年生保存率分別為99%和92%,再次是紅花風鈴木,4.5年生保存率為59%。成活率最差的為藍花風鈴木,4.5年生保存率僅為16%,較差的為金花風鈴木,保存率低于50%。
表2 不同風鈴木保存率情況比較 %
由表3可知,紅花風鈴木樹高平均值為3.81 m,最大值為6.40 m,最小值為1.50 m,變異系數(shù)為28.23%;黃花風鈴木樹高平均值為5.22 m,最大值為7.00 m,最小值為1.70 m,變異系數(shù)為18.73%;金花風鈴木樹高平均值為2.97 m,最大值為4.70 m,最小值為1.10 m,變異系數(shù)為27.98%;藍花風鈴木樹高平均值為2.53 m,最大值較小,僅為3.80 m,最小值為1.50 m,變異系數(shù)為26.98%;洋紅風鈴木樹高平均值為3.84 m,最大值為7.00 m,最小值為1.60 m,變異系數(shù)為26.85%。黃花風鈴木表型變異系數(shù)值較小,說明單株間差異較小。單從樹高指標從大到小排列順序為黃花風鈴木>洋紅風鈴木>紅花風鈴木>金花風鈴木>藍花風鈴木。
表3 4.5年生不同風鈴木樹高生長情況比較
由表4可知,紅花風鈴木胸徑平均值為5.80 cm,變幅為0 ~ 12.30 cm,變異系數(shù)為4.66%;黃花風鈴木胸徑平均值為7.68 cm,變幅范圍為0.80 ~ 11.60 cm,變異系數(shù)為2.15%;金花風鈴木胸徑平均值為5.27 cm,變幅范圍為0 ~ 12.80 cm,變異系數(shù)為5.23%;藍花風鈴木胸徑平均值為2.67 cm,變幅范圍為1.40 ~ 5.20 cm,變異系數(shù)為26.98%;洋紅風鈴木胸徑平均值為5.90 cm,變幅范圍為1.50 ~ 12.60 cm,變異系數(shù)為2.66%;5種風鈴木胸徑間變異系數(shù)值較小,說明各品種單株間差異較小。單從胸徑指標從大到小排列順序為黃花風鈴木>洋紅風鈴木>紅花風鈴木>金花風鈴木>藍花風鈴木。
表4 4.5年生不同風鈴木胸徑生長情況比較
表5是5種風鈴木東西和南北冠幅的生長情況。從表5可知,東西冠幅平均值變幅為1.07 ~ 2.24 m,分布在0 ~ 4.60 m,變異系數(shù)變幅范圍為20.89% ~ 54.06%,其中黃花風鈴木冠幅最大,其次是紅花風鈴木,藍花風鈴木冠幅最小,紅花風鈴木變異系數(shù)較大(54.46%),說明紅花風鈴木單株間存在著較大的變異。南北冠幅平均值變幅為0.99 ~ 2.83 m,分布在0 ~ 4.60 m,變異系數(shù)變幅范圍為21.93% ~ 58.01%,其中黃花風鈴木冠幅最大,其次是紅花風鈴木,藍花風鈴木冠幅最小,紅花風鈴木、金花風鈴木和洋紅風鈴木變異系數(shù)較大,說明紅花風鈴木、金花風鈴木以及洋紅風鈴木單株間存在著較大的變異。以冠幅指標從大到小排序為:黃花風鈴木>紅花風鈴木>洋紅風鈴木>金花風鈴木>藍花風鈴木。
表5 4.5年生不同風鈴木冠幅生長情況比較
表6的數(shù)據(jù)表明,有4種風鈴木已開花,其中開花最早最多的為黃花風鈴木。據(jù)調查黃花風鈴木1年生即可開花,至4.5年生已有60%的黃花風鈴木開花,其次是洋紅風鈴木,超過10%的植株開花,紅花風鈴木和金花風鈴木開花較少,分別為3%和1%,而藍花風鈴木未見開花。
表6 不同風鈴木開花情況比較 %
通過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1.5年生和4.5年生紅花風鈴木、黃花風鈴木、金花風鈴木、藍花風鈴木、洋紅風鈴木在生長性狀樹高、胸徑、冠幅、保存率以及開花率等指標存在極顯著性差異。黃花風鈴木和洋紅風鈴木保存率最高,超過90%,藍花風鈴木保存率最低,僅為16%,說明藍花風鈴木不易成活。從樹高和胸徑2個指標來看,黃花風鈴木和洋紅風鈴木長勢較好,不僅樹體高大,而且粗壯,藍花風鈴木長勢最弱。黃花風鈴木和紅花風鈴木的冠幅較大,藍花風鈴木和金花風鈴木冠幅較小。黃花風鈴木在種植第二年即開花,4.5a后開花率為60%,洋紅風鈴木開花率為11%,紅花風鈴木和金花風鈴木開花率較低,藍花風鈴木未見開花。從保存率、生長性狀、開花率等幾個指標綜合評價5種風鈴木,綜合得分從高到低排序為:黃花風鈴木>洋紅風鈴木>紅花風鈴木>金花風鈴木>藍花風鈴木。
[1] Eberhard F, Inge T, Lúcia L. The Families and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volume VII[M].Berlin.:Springer?Verlag,2004.
[2] David J.Mabberley's Plant?Book(third edition) [M].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3] Susan O G, Richard G O.Evolution of a Charismatic Neotropical Clade: Molecular Phylogeny of.l.,Crescentieae, and Allied Genera (Bignoniaceae)[J].Systematic Botany.2007,32(3):650?659.
[4] George W S, Derral R H. A Tropical Garden Flora[M].Bishop Museum Press:Honolulu, 2005.
[5] 王定躍,謝佐桂,林健,等.深圳市生態(tài)景觀林帶主題樹種的選擇[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8(S1): 115?117.
Analyses ofGrowth Adaptability of FiveSpecies
ZHANG Pei-jian, WU Zhi-hua, FANG Liang, ZHANG Guo-wu, ZHU Lin-sheng,SHANG Xiu-hua
()
In order to select the best species of, investigations of growth traits (tree height, breast height diameter, and crown width), survivals and flowering conditions were evaluated in five species:,,,. Analyse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five species for height, diameter, crown width and survival. For growth, survival and flowering condition, the best two species wereand, and the 5 species were ranked in the order:>.>>>.
; growth traits; species; adaptability
S685.99
A
廣東省林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專項“風鈴木屬主要樹種良種選育和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2013KJCX005-03,2016KJCX017)。
張沛健(1985—),男,在讀博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研究,E-mail:zhangpeijian5445@163.com.
尚秀華(1984—),女,博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木抗逆性研究,E-mail:shxhh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