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課改以來,教育的發(fā)展已經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發(fā)展,對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成為教育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以發(fā)展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為主要目的的學社拓展課程在中小學全面推開。這就為在校學生拓展興趣愛好和展現自我能力提供了機會,但也給傳統應試教育壓力下成長的教育機制以沖擊——如何讓教師在承擔分數壓力的同時建構一門新的課程?如何組織學生學習一門不影響傳統中考科目學習,又對身心發(fā)展有利的學社拓展課程?如何整合資源讓有限向無限發(fā)展?
一門課程能否順利構建與實施,與精準的自我功能定位分不開。因此,課程開發(fā)者應當綜合考慮自身學科專業(yè)、區(qū)域可利用資源、學生發(fā)展需求、學校課程體系等因素。筆者確定組建茶藝社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歷史與社會是浙江省在初中階段開展的文科綜合性科目,包括歷史、政治、地理等文科內容,具有極強的整合性、人文性。而茶文化在我國歷史中源遠流長,其歷史追溯、地理環(huán)境需求等內容與學科素養(yǎng)不謀而合,也有利于學生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實踐力、發(fā)展力,此外,學生對于茶藝的興趣與好奇近年來也是熱度不減。
其次,茶藝本身的核心要件——茶、水、器、境等因素,也在我校(此處指浙江省杭州二中白馬湖學校,下文同)的校園環(huán)境中得以發(fā)展。我校位于冠山腳下、白馬湖畔,其水質清冽,且丘陵地形及江南的酸性紅壤都有利于茶葉的生長,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也是茶葉品質的保證。
再次,組建茶藝社團,也是弘揚地方文化、建設地方課程的需求。地方課程鼓勵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的開發(fā),茶藝社團作為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方式之一,可以與地方課程整合資源,互相支撐,共同開發(fā)。2014年國家曾發(fā)布 《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以此鼓勵教育體系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國作為茶文化的發(fā)祥地,保存與弘揚茶文化的歷史重任當仁不讓,由此可見,茶藝社團的組建也有現實必要。
圖1
最后,我校頂層課程設計為 “一體兩翼”課程(如圖1),“一體兩翼”中的 “一體”,指的是日常課堂教學的主體,側重于研究學業(yè)基礎課程的有效開發(fā),而其中 “一翼”便是學社拓展課程。該類課程以每周一小時基礎課時的社團選修活動課程為載體,以拓展國家基礎課程內容和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為方向,在建設拓展性課程的過程中,以趣味性、實踐性、層次性和多樣性為基本原則做好規(guī)劃,并進行分類開發(fā)。因此,作為學社拓展課程主體的社團,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fā)展是學校課程推進的必然。由此可以說,茶藝社團有著天然的生長土壤。
筆者將茶藝社團定位為中考學科的拓展課程、地方文化的推廣課程,在結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開始建設課程框架,并根據學情逐步完善課程內容。
課程定位確定之后,接下去就要進行 “骨與肉”的填充。筆者認為,課程教學計劃的制訂極為重要,社團章程、課程綱要、課程規(guī)劃方案等 “骨架”性的內容需要首先建立完成,后續(xù)則在此基礎上進行 “血肉”的填充。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文科學習內容及茶藝本身涉及的領域,初步將課程分為茶歷史、茶禮儀、茶服飾、茶環(huán)境、茶健康、茶節(jié)目等六大母區(qū)塊,每一區(qū)塊又結合實際需求分成若干子區(qū)塊,在此框架下進行了社團教材的初步開發(fā),并將之投入日常教學運用中。此外,還在日常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增添、拓展相應內容,如茶服飾等。我們在教學與設計舞臺節(jié)目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對于漢服的興趣極為濃厚,于是專門增添了介紹漢服的子區(qū)塊。
比如,在進行茶禮儀的教學時,發(fā)現學生對于站姿、坐姿、行姿等禮節(jié)的理解與練習都不是很到位,于是請了專業(yè)的高級茶藝師來對學生進行禮儀訓練。又如,在進行茶環(huán)境的教學時,學生對于茶席的設計有許多新穎的想法,對茶空間的布置也有別具一格的審美,于是,筆者為學生提供了兩課時的時間來展示他們的設計方案,并且將部分優(yōu)秀方案融入社團功能教室的設計、建設中去,真正將想法轉化為現實,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與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
在開展過程中,除日常室內教學外,教師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來豐富校外活動。比如,與高校的茶文化學院展開合作,建立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長遠發(fā)展平臺;開發(fā)系列微課,使課程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設計舞臺節(jié)目,整合所學知識并加以實踐,形成新的茶文化成果;組織學生應季采茶、體驗茶葉制作過程、參觀茶葉博物館等校外活動;拍攝微電影,等等??傊處煈诰唧w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整合教學資源,抓住教學靈感,利用本土優(yōu)勢,從而不斷深化、豐滿課程內容。
課程的開展需要持續(xù)的保障機制護航,在師資、設備、制度等各方面都有較為穩(wěn)定的支持的情況下,社團課程才能尋求長足發(fā)展。
在師資方面,社團課程一般都是科任教師兼任,沒有專業(yè)的指導教師,因此,如果想要打造精品學社課程,尋求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十分重要??膳c學校商定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細則,形成制度性成果,如提供定期的茶藝師培訓,允許教師進行茶藝師考級等。
在設備方面,首先是教育現代化的實現。教育現代化不僅是進軍中考學科,也需要滲透到學社拓展課程中,如智慧課堂的運用、教學成果的數字化、微電影的拍攝、一師一優(yōu)課的錄制等。實踐證明,這些現代化教育科技更有利于課程成果的保存和課程影響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軟文化的建設和傳播。其次是茶藝教室的適應性構造——教室需安裝水槽、排水管道,每套茶桌的燒水功能都需要進行電路的重新鋪排。
在制度方面,采購、安全、課時等問題都需要得到有效保障。對于茶藝社團來說,高效的財務系統是重要的物質保障。茶葉屬于消耗性教學材料,而茶具也是易碎物品,因此,茶藝社團教學材料的更迭比一般性社團會更快一些,經常會面臨采購等問題。如果報批流程煩瑣、報銷周期長,就會對日常教學造成一定困擾,因此,要尋求較為高效的財務機制。同時,在組織外出活動時,學生的安全預案審批機制、安全保障機制、事故究責機制等都應積極建立,使社團教師在組織校外社團活動時可以減少后顧之憂,安心教學,學生的人身安全也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此外,每周一小時的校內學社拓展課程時間對于構建課程體系來說很不充分,還時常會因為各種因素被沖掉,這使得課程時間有了不可控的因素,會影響課程進展。而社團成員由于自選、走班等選拔制度又是每年一輪換,因此,茶藝課程要在一年中每周一小時的有限課時內完成所有課程內容,就需要調整、篩選部分內容,以適應課時變動,所以,課時的保障極為重要。此外,茶藝課程涉及校外實踐部分,如參觀茶葉博物館、去相關實踐基地體驗、茶葉采摘等,無法在一課時內完成而需要周末時間外出的情況,也需要明確的制度來保障不同年級學生的周末時間協調。
相信在保障機制建設得日益完善的情況下,學社拓展課程能得以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茶藝社團的構建與發(fā)展也會更為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