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春天里,感恩教育就成了校園內(nèi)外的熱門話題,不同形式的活動報道占據(jù)著各種媒體的醒目位置。
有的熱衷“單向煽情”,精心選擇一個感恩主題,專門邀請“知名演講家”到場,演講活動一到精彩處,常常會引起在場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強烈共鳴,師生、親子相擁哭泣的場面屢見不鮮,可這“單向感動”能讓感恩熱情持續(xù)多久呢?
有的偏愛“單向訓練”,精心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讓父母們端坐在椅子上,讓孩子們整齊劃一地穿著古裝,跪著行禮,跪著喂飯,情到濃處,許多家長抱著孩子放聲大哭,場景感人肺腑,可這“單向感染”能讓感恩活力保持幾時呢?
有的習慣“單向作業(yè)”,連續(xù)安排寫“感恩日記”,或者偶爾提醒學生每周給家長洗一次腳,或者給親朋寫感恩體書信,可這“單向感激”能讓感恩行動堅持到何時呢?……
如此無視“相向而行”的感恩教育,淪落為“一日曝,十日寒”的無效表演自然在情理之中。其實,每個人都清楚,一個動輒粗言穢語的教師,怎能奢望學生具備良好的感恩情懷?一個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的家長,又怎能讓孩子擁有優(yōu)秀的感恩品質(zhì)?逆向而定的說教“你這孩子必須學會感恩”,抑或一廂情愿的念頭“我的孩子能夠感恩”,所有這些無視“相向而行”的想法或者做法都不是也不會成為有效的感恩教育。
打開相向而行的體驗窗口,是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學校和家庭在日常實踐中,協(xié)作用好每一時每一事創(chuàng)造相向而行的感恩教育契機的同時,應該特別注意打開每個“節(jié)日窗口”,無論是在重陽節(jié)組織開展敬老愛老活動,還是在教師節(jié)時開展感謝師恩活動,抑或是利用過生日通過贈送感恩卡片,家校必須提前溝通,及時做好相向關愛的準備,在互動實踐中不僅要給學生愛心、榜樣、機會,更要珍惜、欣賞、肯定他們的感恩表現(xiàn),學生才會體驗到關愛與被關愛的幸福,各種相向而行的同步體驗才可以深深地抵達到彼此內(nèi)心深處。
形成相向而行的關愛氛圍,是感恩教育的有效環(huán)境。讓各種學科教學活動和校內(nèi)外實踐活動成為相向理解、相向協(xié)作、相向幫助的“感恩課堂”,教師和家長不僅要想著正人,更需正己,時時刻刻都應做好感恩示范。學生們眼前有榜樣,才會在自然熏陶中主動效仿。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向感染,一起鍛煉感恩能力,一起養(yǎng)成感恩習慣,一起形成感恩品格,識恩、知恩、報恩、施恩自然會成為一種習慣。
創(chuàng)造相向而行的反饋機會,是感恩教育的有效補充。家庭感恩活動不應止步于孩子們的體驗反饋,更應清晰地反饋家長們、親友們的參與感受和心情,讓孩子們可以即時享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為他人付出的價值。校園感恩氛圍營造不應只重視學生的視角,也應把管理者、施教者的不同需求考慮進去,多去想想他們的實際反應,多去看看師生之間相向回饋的狀態(tài)和效果,才會讓校園感恩環(huán)境趨向完整和健康。其他社會感恩實踐同樣需要讓學生們了解到每一個參與者的真實感受和反饋狀況。這樣的感恩環(huán)境才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相向而行才是感恩教育的魅力軌跡。相向而行,一點一滴的關愛才會實現(xiàn)潤物無聲;相向而行,一言一行的堅持才會及時生成潛移默化;相向而行,感恩的種子才會在學生主動表現(xiàn)中自然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實驗小學,棗莊,27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