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 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高校的貧困生資助政策也得到了大力發(fā)展。本文立足于高校學生資助過程存在的諸多問題,認為主要是當前資助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工作不足,闡述了在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從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關(guān)對策和建議,以期為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長足發(fā)展,以及未來國家接班人和建設(shè)者的成功培養(yǎng)做好基礎(chǔ)工作。
【關(guān)鍵詞】 德育工作;高等教育;學生資助;管理
目前,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我國高校逐步構(gòu)建了包括國家勵志獎(助)學金、國家助學金、生源地助學貸款、學費減免、勤工助學等相對完整的貧困生資助體系,保障每位貧困大學生都能順利完成高等教育。然而,在具體的資助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出現(xiàn)了虛假貧困證明、揮霍資助金等現(xiàn)象,因此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的德育工作急需加強。
一、高校學生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貧困生認定不確定因素多
教育部在高?!都彝ソ?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明確規(guī)定:“認定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要實事求是,采取合理標準,基本上由本人申請,再結(jié)合學校評定、民主評議等確認。”針對《指導意見》,各高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結(jié)合本院校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量化指標體系。
然而,貧困生認定不確定因素太多。首先,貧困生證明的認定難。由于各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造成出現(xiàn)這個地區(qū)的“經(jīng)濟困難水平”,到另一個地區(qū)有可能達到了“小康水平”的情況。此外,各地區(qū)貧困認定的標準不一、開具貧困證明的松緊不一。有的地方特別容易開,有的地方開證明卻非常難。造成生源地民政部證明、貧困材料等書面定性描述缺乏真實和準確的判斷。
其次,貧困生身份確定難。貧困生認定的基本程序是本人申請,結(jié)合學校評定、民主評議等確認,許多高校遴選貧困生時都會首先依據(jù)班級遴選。然而,許多貧困生當著同學的面談論自己家庭的經(jīng)濟情況會感到尷尬,因而放棄申請資格。其次,確認貧困生身份的時間往往在大學第一學期,這個時候同學們彼此并不真正了解,遴選貧困生時主觀武斷的情況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真正貧困的學生沒有遴選上,給貧困生認定帶來困難。
2、貧困生的感恩教育不足
高校對于貧困生資助往往關(guān)注于貧困生的認定和受助過程,對于貧困生的感恩教育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這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首先,貧困生家庭雖然“脫貧”了,但在貧困生資格復查過程中,由于貧困生家庭收入的真實情況難以獲取,導致可能存在“搭便車”的行為。其次,貧困生的“情感”缺乏,在貧困生資格遴選過程中,由于層層遴選、層層審核,造成部分貧困生對受助行為產(chǎn)生了消極心理,覺得這個錢是我應得的,這個貸款還得我今后還,不愿意做一些公益服務的事情,缺少感恩的心。甚至有些貧困生畢業(yè)后惡意拖欠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工作,這些都是缺乏感恩教育的表現(xiàn)。第三,部分貧困生盲目和同學攀比,在拿到資助金后購置不適合其消費層次的化妝品、手機、衣服,如果資助金不夠,還有可能在家人不知情的狀況下進行網(wǎng)貸,造成許多不良后果。
3、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重點解決了貧困生生活和學習上的資金問題,卻忽略了心理方面的正確疏導,造成部分貧困生在精神上的“貧乏”。貧困學生往往存在自卑、焦慮、自閉的特征,這是由于在成長過程中物質(zhì)條件和心理發(fā)展都與其他學生存在相對的差距。如果不好好地進行疏導,任其長期發(fā)展下去,會對這些學生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這表現(xiàn)在貧困生中“等、靠、要”的惰性情緒普遍存在。比如有些貧困生對勤工助學崗位申請的積極性不足,而將精力大量投入到助學金的申請中,造成心理上的依賴性、進取心和自立自強精神的培養(yǎng)被弱化。還比如有些貧困生獲得資助后刻意地購買“奢侈品”,那些不符合其消費水平的用品,用來向同學展示他(她)并不比別人“差”等等,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在作祟。
二、高校受助學生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和意義
1、高校受助學生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
高校的德育工作貫徹于學生培養(yǎng)的全過程,對于受助學生沒有單獨的、重點的德育教育工作。這些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學生德育工作的推進和資助工作不配套。在高校育人環(huán)節(jié),德育工作需要提前引領(lǐng)學生,不能等到出現(xiàn)思想政治問題才來解決問題,高校的資助工作過分重視貧困生的認定和資助過程,對于貧困生的德育工作重視不夠,造成目前資助工作和德育工作有些脫節(jié)。
第二,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和德育工作缺乏相關(guān)性。資助育人工作是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強調(diào)的重點工作,高校貧困生的思想引領(lǐng)要靠各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才能幫助學生成長,達到“資助育人”的目的。不過,由于有些高校的重視程度不夠,造成高校學生資助和德育工作缺乏相關(guān)性。
第三,德育工作在高校資助工作中落實不到位。由于高校普遍重視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體系化建設(shè),對于資助工作和德育工作的結(jié)合重視不夠,造成目前許多高校單純依靠資助工作發(fā)揮育人功能,德育工作與資助工作的結(jié)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
2、高校受助學生德育工作的意義
第一,高校資助工作與德育工作相結(jié)合,能夠充分貫徹全國學生資助工作精神。今年,全國學生資助工作的總體思路中提出“全面推進資助育人……促進各地各校把資助育人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科研活動有機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抓好勵志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全國學生資助工作總體思路的提出為高校資助工作和德育工作結(jié)合提供了有利依據(jù)。
第二,高校資助工作與德育工作相結(jié)合,有利于“資助育人”目標的達成。針對貧困生開展一系列配套的德育工作,有利于貧困學生感受到來自國家、社會和學校的情感關(guān)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在資助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開展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有利于貧困學生建立誠信、懂得感恩、明白責任,從而促進“資助育人”目標的達成。
第三,高校資助工作與德育工作相結(jié)合,有利于受助學生的真正成長。德育工作要很好地涵蓋高校學生的資助體系,增強高校德育教育的整體成效,能夠讓受助學生安心接受資助,順利完成學業(yè),做社會真正需要的身心健康、有責任擔當、有能力擔當?shù)纳鐣髁x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
三、加強德育工作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高校德育工作在學生資助工作中的現(xiàn)狀和意義如上文所述,而加強德育工作的具體措施和辦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誠信教育要切實位于資助工作的首要位置
有句老話說“人無信則不立”,只有將誠信教育在高校資助工作中列在首要位置,才能使貧困學生坦坦蕩蕩地接受資助。此外,還需要做以下努力。
第一,建立家庭、高校、社會一整套完整的誠信教育體系。高校建立精細、可操作的學生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體系,提高界定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確保學生資助認定工作公平、公開、公正的開展。同時,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誠信教育體系,對受助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建立誠信檔案,使高校與家庭、社會保持有效聯(lián)系,并及時將學生的個人誠信情況向家庭和社會公布。
第二,開展扎實的誠信教育活動,利用良好的外部輿論環(huán)境保障受助學生的德育工作成效。高校貧困學生的德育工作要通過學校組織的講座、交流會等活動,同時利用網(wǎng)絡(luò)、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將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受助學生,同時將受助學生中的勵志典型、感恩事跡等向社會宣傳,為貧困大學生營造出和諧的輿論環(huán)境。
第三,大力宣傳國家的資助政策以及誠信體系。高校應在資助工作中大力宣傳誠信體系和國家資助政策,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誠信體系的內(nèi)容,以及觸及誠信底線將要付出的代價。同時,讓大學生更加了解國家資助政策的價值指向,幫助大學生更加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大學生涯。
2、感恩教育要貫穿于資助工作的全部過程
朱子家訓中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接受高等教育的莘莘學子更應該如此。在高校資助工作的全過程,感恩教育都應該始終貫穿其中,促進受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首先,高校資助工作應不斷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組織受助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讓他們建立“同理心”,通過實踐形成感恩家庭、學校、國家的心理,并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保有此心,將愛心傳遞下去。
第二,感恩教育還要體現(xiàn)在受助學生對自己的親人身上。高校的資助工作不但要解決學生的經(jīng)濟困難,還要讓受助學生“知恩圖報”,而首先應該感恩的就是自己的親人。通過受助學生為親人做家務、寫感謝信等形式,讓受助學生了解他人為自己的艱辛付出。
第三,感恩教育還要讓受助學生學會自立自強。進入高等學府不易,貧困學生更應該志存高遠、奮發(fā)圖強,高校應鼓勵受助學生刻苦學習,掌握過硬本領(lǐng),將來報效祖國,這才是對家庭、學校、國家的最大“感恩”。
3、心理教育要滲透于資助工作的全部內(nèi)容
當今社會,青年人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有來自自身的、有來自家庭的、有來自社會的。而對于高校貧困學生來說,他們面臨的壓力還有來自經(jīng)濟方面的。這就使得這部分高校學生普遍存在敏感、自卑、焦慮、高自尊等狀態(tài),如何更好地梳理這部分情緒,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第一,加強對貧困學生的心理疏導和教育,拓寬勤工助學途徑,培養(yǎng)貧困生自立自強的品質(zhì)。勤工助學作為高校開展資助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提升學生在綜合素質(zhì)方面的有效途徑,多與社會接觸能夠有效改善貧困生的自卑和焦慮情緒。貧困生依靠勞動獲取相應報酬,既可以緩解經(jīng)濟困難,又可以進行自我教育,提高其成就感。
第二,開展“榜樣力量”學習活動,引導貧困生樹立人生目標,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心理。比如學習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向南林、宋征宇、施建葵、尼瑪拉木、趙海清等,學習他們愛軍精武、勇攀高峰、勤學苦練、不畏艱險、舍生忘死的精神。
第三,關(guān)注貧困生中心理有障礙的學生,幫助其樹立自尊和自信,培養(yǎng)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在高校學生資助過程中,要不斷關(guān)注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對具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時進行疏導,幫助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和學習。
四、結(jié)語
德育工作在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的作用,直接影響到受助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問題,關(guān)系到為國家培養(yǎng)健康接班人和建設(shè)者的問題。所以,針對當前德育工作的不足,我們必須從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抓起,為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長足發(fā)展,以及未來國家接班人和建設(shè)者的成功培養(yǎng)做好基礎(chǔ)工作。
【參考文獻】
[1] 黃園,徐勝利,丁澤國.淺析實現(xiàn)高校資助工作中的德育功能意義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6(09).
[2] 祁君.淺談德育功能視域下的高校資助工作[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1).
[3] 孫琴,馬靜.德育為先:用誠信教育引領(lǐng)高校資助工作[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09).
[4] 梁文化,吳先勇.增強高校特色德育實效性的探討——以貧困生資助工作為支點[J].廣西社會科學,2010(10).
[5] 黃少玲.高校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考量[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
【作者簡介】
馬 麗(1979-)女,回族,陜西西安人,博士,西北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黨建研究、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