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碼轉換是雙語和多語言交際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國內(nèi)外學者和語言學家從語言學、語用學、心理學等方面都進行了理論分析和研究。其中大多數(shù)國內(nèi)研究都是針對大學英語課堂中的語碼轉換,而對于其在高職ESP教學中的作用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通過分析語碼轉換的功能,找出并總結影響語碼轉換應用的因素,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語碼轉換對ESP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語碼轉換;ESP教學;英語課堂
語碼是一種語言變體,而語碼轉換則被認為是在一個對話中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現(xiàn)象。美國語言學家佐伊基解釋為:“在同一會話中,說雙語或多語的人可能時而用這種語言或變體,時而使用另一種語言或變體,不斷地換來換去……我們稱這種現(xiàn)象為語碼轉換?!盓SP(專門用途英語)是一門使學習者學習英語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兩者相兼顧的應用課程。此課堂適應學習者的專業(yè)需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一定的工作環(huán)境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操作的能力。ESP涵蓋許多概念,例如,EOP/EVP是職業(yè)英語/職業(yè)目的,EST是科技英語等。
關于語碼轉換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高職院校ESP教學中的語碼轉換研究是一個新興領域。基于行業(yè)背景,學生語言學習的機制更為抽象,漢語、英語和各種專業(yè)術語的轉換使雙語教學的語言形式、遷移機制和元語言意識更加復雜。在ESP課堂教學中,教師話語具有語言策略多樣化、語碼轉換模式復雜等特點,了解和研究ESP課堂的語碼轉換對發(fā)展高職ESP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 高職院校ESP教學的現(xiàn)狀
在高職院校中,學生普遍認為通過大學英語4級和6級考試很重要,而忽視了與自身專業(yè)相關的ESP英語學習。在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后,學生往往產(chǎn)生松懈心理,認為沒有必要再繼續(xù)學習英語,因此外語水平也很難得到真正提高。有些教師也有模糊的想法,即學生只要打好英語基礎,掌握基本的專業(yè)詞匯和表達,就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專門用途英語學習上。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不重視ESP教學,缺乏系統(tǒng)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相關教師大多是傳統(tǒng)英語專業(yè)畢業(yè),雖有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但缺乏對學生專業(yè)和實際工作需要的理解。因此,在進行ESP教學時,教師只可以用英語來解釋詞匯、語法和其他語言知識作為教學活動。這種英語教學法可能適合本科生或研究生,但不適合英語較差的職業(yè)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掌握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久而久之,他們對ESP課程的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傊?,在ESP課堂教學的設計中,教師要注意語言教學的技巧,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而且要具有專業(yè)的操作技能,這也是高職ESP教學的最終目標。
二、 語碼轉換在ESP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根據(jù)奧爾關于語碼轉換的分類,將其功能區(qū)分為語篇功能和交際功能。語碼轉換的語篇功能又可以細分為話題功能、語篇銜接、強調(diào)和解釋功能??茖W地利用這些功能對ESP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功能上,教師課堂話語應通過特定的課堂教學情境為知識傳承和文化習得服務,這就是教師課堂話語的主旨和本質(zhì)。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采用各種言語策略,教師話語也以課程教授為中心,輔以課堂管理的必要話語,來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
三、 ESP教學中影響語碼轉換的因素
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與訪談,發(fā)現(xiàn)ESP教學中影響語碼轉換的因素大致有如下幾個:
(一) 學生語言水平的影響
通過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影響語碼轉換的重要因素。參與調(diào)研的對象為高職大二年級的學生,絕大部分同學英語水平不高,語言基礎也非常薄弱。他們掌握的詞匯量有限,口語和聽力水平也很不理想。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全英文授課,這種方式只有極少數(shù)外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愿意采用,90%的同學表示根本聽不懂教學內(nèi)容,更談不上和老師互動了。久而久之,他們對ESP學習的興趣越來越少,失去了學習動力,更無法奢望英語水平的提高。而如果教師采用語碼轉換的教學方法,對于重點的單詞短語和句型能夠英漢結合地進行解釋,學生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學習氛圍也會更加輕松,從而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在課堂教學互動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從以上現(xiàn)象可以得知,學生的英語水平極大地影響了語碼轉換在ESP教學中的應用。
(二) 文化和語言差異的影響
影響課堂語碼轉換的另一因素則是文化隔閡和語言的差異。英語和漢語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語系: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兩種語言在語法、句型、語義系統(tǒng)和表達方式上有很大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就必須克服來自這兩個語言的文化差異。此時語碼轉換便成了消除這種差異和隔閡的有效途徑。教師運用語碼轉換來規(guī)避差異,消除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不良影響,從而有效地進行英語教學,與學生的交流也更加順暢。
(三) ESP教學中師生對語碼轉換不同態(tài)度的影響
本研究老師和學生都是以漢語為母語,大多數(shù)學生更喜歡在ESP課堂上用中文授課。特別是遇到第二語言學習的難點時,學生更愿意要求老師用自己熟悉的母語和習慣來解釋,以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教師也希望,通過母語的解釋和翻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ESP術語,以及相關的專業(yè)技能,而單純的英語教授則達不到這一點,所以教師和學生在心理上,就已經(jīng)具備了使用語碼轉換的偏好,這更促使語碼轉換在ESP教學中的應用。
總之,高職非英語專業(yè)的ESP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目前高職學生既沒有較好的英語基礎知識,也不具備專業(yè)的操作技能,所以在專業(yè)英語教學中要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有效方式來促進教學互長,應用語碼轉換也是重要的教學策略之一。當然,對語碼轉換的應用需要合理、科學。否則,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利于高職院校ESP教學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黃小蘋.課堂話語微觀分析:理論,方法與實踐[J].外語研究,2006(5):53.57.
[2]李楚成.香港粵語與英語的語碼轉換[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1):13-19.
[3]劉全國.三語環(huán)境下外語教師課堂語碼轉換的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
[4]于國棟.語碼轉換研究的順應性模式[J].當代語言學,2004(1):77-87.
作者簡介:
王斌,山東省日照市,山東水利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