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華,麻麗麗,李 菲
(長治醫(yī)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群的比例逐年遞增,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主觀幸福感等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也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安康[1]。關于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中,多數(shù)研究是從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出發(fā)對老年人整體進行研究,如有研究指出社會關系對老年人幸福感產(chǎn)生影響[2]。本研究擬從客觀和主觀這兩方面因素入手,著重研究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陀^因素方面,本研究選取年齡、性別、居住地、子女數(shù)、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狀態(tài)、月收入作為研究變量。主觀因素方面,本研究選取感恩這一變量。由于心理學界積極心理學思潮的興起,使人們開始關注人性中一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如感恩對個體幸福感的促進作用。感恩是指一個人因了解他人的恩惠或幫助從而產(chǎn)生感激情緒,并積極回應,從而使自己獲得積極經(jīng)驗或結果的一種人格特質(zhì)[3]。作為一種積極的生活取向,感恩具有廣泛的適應功能,國內(nèi)外較多的研究表明,感恩可以預測個體的主觀幸福感[4-8],進一步的感恩實驗干預研究[9]和縱向研究[10]表明,感恩與幸福感存在因果關系,感恩作為前因變量,增加感恩可增加個體的幸福感。而已有的關于感恩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所研究的群體多集中在大學生、中學生,在老年人群體中相關實證研究較少。
本研究采用感恩量表和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感量表對城市老年人的感恩傾向和幸福感狀況進行測查,從主觀、客觀兩方面探尋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并證實老年人的感恩傾向?qū)π腋8械念A測作用,以便為我國城市老年人的社區(qū)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
樣本來自山西、山東、陜西、四川、云南、重慶、天津等地共300位城市老年人,要求被調(diào)查者意識清晰,有閱讀能力或能與調(diào)查員有效溝通,無嚴重精神疾病、聽力障礙并知情同意的≥60歲老年人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剔除回答不全面、不符合標準的無效問卷,收回問卷284份,回收率達94.67%。
利用暑期實踐活動的機會,安排心理學專業(yè)大三年級學生(統(tǒng)一經(jīng)過測試前培訓)在他們所在地隨機抽取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進行訪談式調(diào)查,并向老年人說明調(diào)查的匿名性、自愿性原則。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三項。(1)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內(nèi)容包括年齡、性別、居住地、子女數(shù)、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狀態(tài)、月收入等。(2)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感量表(MUNSH),由Kozma編制,該量表主要適用于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測查。量表由24個項目組成, 可分為正性體驗(PE)和負性體驗(NE)、正性情感(PA)和負性情感(NA)共4個分量表,總的幸福度=PA-NA+PE-NE。有關我國老年人的研究表明[11],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各維度及總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11—0.823。(3)感恩量表(GQ-6),是由McCullough、Emmons和Tsang所編制的一份自陳量表,共包含6 個題目,采用李克特5點式計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感恩傾向越強烈。McCullough等的研究[3]指出,GQ-6 擁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6個項目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73。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方差分析、相關分析、線性回歸分析等。
收回的有效問卷上284名老年人最大年齡87歲,最小年齡60歲,平均年齡(69.09±6.68)歲,其中男性146人,女性138人;婚姻狀況為已婚有配偶的214人,喪偶的61人,離婚的8人,從未結婚的1人;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學及以下文化者99人,初高中文憑者151人,大專及以上文化者34人;漢族277人,其他少數(shù)民族7人;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16人,3000—4000元的60人,2000—3000元的93人,1000—2000元的67人,1000元以下的48人;有穩(wěn)定工作包括現(xiàn)已離退休者197人,無穩(wěn)定工作者87人;獨居者26人,非獨居者258人。
本研究中,通過一道多選題“對于您來說,幸福是什么(可多選)?”來探討城市老年人對幸福感的理解,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80%以上城市老年人認為身體健康、兒女孝順即為幸福(見圖1)。
圖1 城市老年人對幸福感的理解
關于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本研究設置了人口學變量如性別、年齡、子女數(shù)、文化程度、月收入、是否曾有穩(wěn)定工作等。統(tǒng)計結果表明,只有月收入和是否曾有穩(wěn)定工作兩個變量對老年人的幸福感影響顯著(見表1)。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老年人其幸福感得分顯著低于收入月2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根據(jù)是否曾有穩(wěn)定工作把老年人分為曾有穩(wěn)定工作現(xiàn)已退休和不曾有穩(wěn)定工作兩類,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曾有穩(wěn)定工作的城市老年人幸福感顯著高于不曾有穩(wěn)定工作的老年人。
表1 城市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
注:*P<0.05
對城市老年人的感恩和幸福感兩變量作相關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明,感恩傾向與幸福感的正性情感、正性體驗呈顯著正相關,與負性情感、負性體驗呈顯著負相關,幸福感總分與其各因子及其各因子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顯著正相關和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見表2。進一步以感恩作為自變量,幸福感總分及4個因子作為因變量作簡單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幸福感及4個因子對感恩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β值t檢驗均顯著,感恩變量解釋總體幸福感變異的16.8%,解釋正性情感(PA)變異的15.2%,解釋負性情感(NA)變異的13.7%,解釋正性體驗(PE)變異的10.2%,解釋負性體驗(NE)變異的11.6%(見表3)。表明感恩作為預測變量,能夠很好地預測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
本研究結果表明,城市老年人大多認為幸福即是身體健康、兒女孝順。進入晚年生活的老年人,對幸福感的理解有著不同于其他年齡段個體的獨有特征。首先,身體機能的日趨下降是他們的危機感來源,如果兒女孝順,在物質(zhì)生活和醫(yī)療保健方面能夠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托,也能夠緩解他們的身體健康危機。在醫(yī)療技術還不十分發(fā)達及物質(zhì)生活還不能完全保障的今天,老年人的幸福需求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仍停留在低級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層面。但從調(diào)查結果可看出,也有大致三分之一的老年人認為幸福是基于受到了家庭和社會的尊重、有豐富的文娛生活、能夠繼續(xù)發(fā)揮余熱等屬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這表明了城市老年人的幸福需求內(nèi)涵在逐步豐富。
表2 城市老年人感恩與幸福感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分析
注:**P<0.01,***P<0.00
表3 城市老年人感恩對幸福感的回歸分析
注:*P<0.05,***P<0.001
關于影響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人口學因素,本研究結果表明主要為經(jīng)濟收入和是否曾有穩(wěn)定工作,這和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因素的元分析研究結果[12]基本一致。在我國還未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今天,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仍和經(jīng)濟掛鉤,月收入2000元以上和(或)曾有穩(wěn)定工作的城市老年人幸福感高于平均水平。因此,在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策略上,似乎還需要從老年人物質(zhì)生活及醫(yī)藥衛(wèi)生保障入手?,F(xiàn)國家大力推行的養(yǎng)老保險體制和醫(yī)療衛(wèi)生保險制度為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將發(fā)揮重大作用。
在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中,本研究首先探討了外部因素如收入、是否曾有穩(wěn)定工作等對幸福感的影響,但外因具有不可控性、多變性等特點,最終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因此,我們還要著重從內(nèi)因即老年人本身的心理資本入手,來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已有研究總結[12],影響老年人的內(nèi)因有應對方式、人格特質(zhì)、身心健康等變量,但少有研究涉及老年人的感恩傾向?qū)π腋8械奶嵘饔谩1狙芯拷Y果表明,城市老年人的感恩傾向?qū)π腋8屑捌?個因子都有很好的解釋力,能夠較好地預測幸福感。根據(jù)感恩的拓延建構理論[13],作為一種積極情緒,感恩可以產(chǎn)生行動的內(nèi)驅(qū)力,既可以拓寬人們瞬時的思維—行動范疇,消除負面情緒,又能夠建構個體陪伴其一生的心理、行為和社會資源,使個體有更高水平的認知和豐富的社會資源,有效提高個體的適應功能,并對整體生活給予積極的評價,對未來有積極的期待。曾有報道指出,美國的一位百歲老人談起長壽秘訣就是早起一片“滿足藥”,晚睡一片“感恩藥”??梢姡瑩碛懈卸鞯牧己眯膽B(tài)對老年人幸福感至關重要。而感恩水平是可以通過干預提升的,干預策略主要有感恩記錄、感恩沉思和表達感恩行為等[14]。因此,研究城市老年人的感恩和幸福感的關系,為提升其幸福感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具有重要意義。這提示在城市老年人的社區(qū)健康教育中,可以把感恩主題納入健康教育范疇,使其“心懷感恩,知足常樂”。
綜上所述,多數(shù)城市老年人認為身體健康、兒女孝順即為幸福??陀^因素如月收入和是否曾有穩(wěn)定工作等影響城市老年人幸福感,主觀因素如感恩水平影響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在城市老年人的社區(qū)健康教育中,應重視感恩教育。
[參考文獻]
[1] 王允.城市退休老人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2):153-155.
[2] 葉妍,黃新鋒,賴欣瑜,等.社會關系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以廈門市為例[J].老齡科學研究,2016,4(2):19-30.
[3] McCullough M E,Emmons R A,Tsang J.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J Personal Soc Psychol,2002,82(1):112-27.
[4] Froh J J, Yurkewicz C, Kashdan T B.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early adolescence:Examining gender differences[J].J Adolescence,2009,32:633-650.
[5] Wood A M, Joseph S, Maltby J.Gratitude predict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bove the big five facets[J].Pers Indiv Differ,2009,46:443-447.
[6] 羅利,周天梅.中學生感恩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抗挫折能力與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31(4):467-474.
[7] 徐璐璐,賀雯.大學生好奇心與幸福感的關系:感恩的中介作用[J].社會心理科學,2016(2):39-43.
[8] 蔣懷濱,張斌,黃艷紅,等.內(nèi)隱社會認知視角下大學生感恩對幸福感的預測作用[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5,36(6):86-89.
[9] 鄧衍鶴,朱一杰,李毅,等.感恩干預對暴力型犯罪服刑人員的攻擊性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2):368-372.
[10] Wood A M,Maltby J,Gillett R,et al.The role of gratitu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upport,stress,and depression:Two longitudinal studies[J].J Res Pers,2008,42:854-871.
[11] 汪文新,毛宗福,李貝,等.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在農(nóng)村五保老人幸福度調(diào)查的信度和效度[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11):1330-1332.
[12] 任杰,金志成,楊秋娟.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元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1):119-121.
[13] Fredrickson B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Am Psychol,2001,56(3):218-26.
[14] 喻承甫,張衛(wèi),李董平,等.感恩及其與幸福感的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7):111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