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黃精為合百科植物滇黃精(PoιygonatumkingianumCoLL.et HemsL.)、黃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黃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莖。黃精屬于藥食兩用中藥材,其化學成分主要為低聚糖、單糖和多糖,多種氨基酸、多種甾體皂苷和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生物堿等[1]。黃精歷代入藥生制兼用,但傳統(tǒng)以黃精生用“刺人咽喉”,故多炮制后入藥[2]。黃精炮制淵源已久,歷代以來黃精炮制方法有:九蒸九曝法、蔓荊子水蒸法、酒熬法、焙制法、黑豆煮法、酒蒸法、乳浸曬法、熟地制等[3]。目前對黃精的研究大多數(shù)為黃精及滇黃精,炮制方法為酒制法,而主產(chǎn)在廣西的多花黃精的研究還處于空白,據(jù)筆者調(diào)查,廣西民間百姓多用黑豆炮制法炮制生黃精,而黑豆制法也分為黑豆汁制、黑豆、蜜、酒制,黑豆、生姜、蜜制等。筆者主要研究廣西產(chǎn)多花黃精的酒制、黑豆制、清蒸、蔓荊子制、熟地制等不同炮制工藝,旨在為廣西產(chǎn)多花黃精炮制工藝提供理論參考,為今后黃精黑豆制法規(guī)范化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儀器 UV-L5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儀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KQ5200B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DFT-200C萬能高速粉碎機(溫嶺市林大機械有限公司),HH-S6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金壇市醫(yī)療儀器廠),SHB-B95型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mào)有限公司),分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
1.2 材料 人參皂苷Rb1(批號:wkq16060402,四川省維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水葡萄糖(批號wkq16082202,四川省維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樣品的炮制與制備
2.1.1 生黃精 取黃精500 g,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厚片,曬干[4]。
2.1.2 九蒸九曝法制黃精 取黃精500 g,除去雜質(zhì),洗凈。①拌黃酒:與適量(約10 %用量)黃酒與凈黃精拌勻,并悶潤至酒吸盡。②第1次蒸制、曬干:要求第1次“蒸至黃精中央發(fā)虛為度”(蒸制過程中注意收集黃精汁),取出“曬至外皮微干”,然后將黃精拌入黃精汁和適量黃酒,并“悶潤至輔料吸盡”。③反復蒸制、曬干:按第1次蒸制、曬干方法;再蒸,曬至外皮微干,再拌入黃精汁,適量黃精,如此反復,蒸制曬8次。第2次至第8次制需要使用黃酒的70 %用量。④第9次蒸制、曬干:最后將剩余(20 %用量)黃酒及黃精汁一起拌入,“蒸至外表棕黑色,有光澤,中心深褐色,質(zhì)柔軟,味甜為度”;最后曬至八成干,然后切成片狀[5-6]。
2.1.3 黑豆制黃精 取黃精500 g,除去雜質(zhì),洗凈,加米泔水泡透心,淘凈,取黑豆100 g熬取濃汁,與黃精共入鍋中,加水與藥平;煮沸后,用微火煮至微干,取出,篩去黑豆,曬至半干,又入蒸鍋蒸至上氣,取出日曬夜露,隔天又蒸至上氣,再曬再露,每次蒸前,加入前次的蒸出液于盛裝器皿中與黃精一起蒸,反復5次,曬干[7]。
2.1.4 黑豆、蜜、酒制黃精 取黃精500 g,除去雜質(zhì),洗凈,浸泡2 d,每日換水1次,取出。取黑豆50 g水煮,取汁,與黃精合煎12 h,取出,曬至半干,再加熟蜜25 g及白酒25 g,共兌化拌勻后,蒸24 h,蒸至黑色,無麻味,曬干,即可[7]。
2.1.5 黑豆、生姜、蜜制黃精 取黃精500 g,除去雜質(zhì),洗凈,加水泡透后,再加水煮沸,去水,加生姜250 g,黑豆50 g煮2 h,曬半干,加蜂蜜75 g與水拌勻,蒸至黑亮為度,取出,曬干[7]。
2.1.6 熟地制黃精 取黃精500 g,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厚片,蒸至略帶黑色,曬半干,露一夜。如此反復3次,至第4次與熟地膏120 g拌勻,潤一夜,次日蒸至里面黑透,再曬、露一次,曬干[7]。
2.1.7 酒制黃精 取黃精500 g,除去雜質(zhì),洗凈,加酒拌勻,置蒸籠內(nèi),密閉,隔水加熱蒸至黑透,取出,稍晾,曬干[7]。
2.1.8 清蒸黃精 取黃精500 g,除去雜質(zhì),洗凈,蒸6 h,曬八成干,加蒸出液浸潤,再蒸6 h,至內(nèi)心成黑色,曬半干,再加蒸出液拌勻,曬至六成干,在悶潤均勻。蒸格上墊編織袋,蒸一夜,悶一夜(12 h),次日取出剖視,以內(nèi)外發(fā)黑為度,切片,曬干[7]。
2.1.9 蔓荊子制黃精 取黃精500 g,除去雜質(zhì),洗凈,置適宜的容器內(nèi),加入蔓荊子汁及適量水拌勻,浸潤過夜,置蒸制容器內(nèi)蒸24 h,取出,曬干[7]。
2.2 浸出物的含量測定 取粉碎過篩后的黃精樣品4 g,精密稱定,按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附錄通則2201項下熱浸法[8],用稀乙醇、蒸餾水作溶劑,測定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結果見表1。
表1 多花黃精不同炮制品糖類成分含量測定結果 (n=3)
注:括號內(nèi)為歸一化處理。
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黃精樣品各200 g,60℃干燥至恒重,粉碎,過80目篩,備用。取黃精樣品粉末各1.00 g,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加80%乙醇100 mL,水浴回流提取1 h,趁熱過濾,濾渣用80 %乙醇洗3次,每次10 mL,取濾液,揮盡乙醇,轉(zhuǎn)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后用于小分子總糖和還原糖含量測定[1]。將藥渣與濾紙置圓底燒瓶中,加蒸餾水100 mL,水浴加熱回流提取1 h,趁熱過濾,濾渣用水洗3次,將濾液轉(zhuǎn)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用于總多糖的含量測定[1]。
2.4 還原糖的含量測定
2.4.1 葡萄糖對照溶液的制備 取經(jīng)105℃干燥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對照品55.0 mg,精密稱定,置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1]。
2.4.2 DNS溶液的配制 取0.650 g 3,5-二硝基水楊酸,精密稱定,加水50 mL溶解,轉(zhuǎn)移至10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32.5 mL的2 mol/mL的NaOH溶液,再加入4.5 g丙三醇,加水至刻度,搖勻,即得[9]。
2.4.3 還原糖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密量取葡萄糖對照品溶液0.2、0.4、0.6、0.8、1.0、1.2 mL,分別置10 mL具塞刻度試管中,各加水至4 mL,再各加入5 mL DNS溶液,搖勻后置沸水浴中加熱6 min,冰浴冷卻至室溫,加水至刻度,以空白管為對照,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通則0401),在540 nm處測定吸光度[9-10]。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濃度(μg/mL)為橫坐標進行回歸處理,得回歸方程:Y=0.0067X+0.0353(r=0.9997),表明無水葡萄糖對照品溶液在22~132 μg/mL范圍內(nèi)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用于DNS法測定還原糖含量。
2.4.4 樣品的測定 精密量取“2.3”項下方法制備的供試品溶液各1.0 mL稀釋到50 mL,精密量取4 mL,分別置10 mL具塞試管中,按照“2.4.3”項下方法自“再加入5 mL DNS溶液”起操作,測定吸光度,計算還原糖含量。結果見表2。
2.5 多糖、總糖的含量測定
2.5.1 苯酚溶液的制備 取2.5 g苯酚,精密稱定,加水溶解并定容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10]。
2.5.2 多糖、總糖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密量取葡萄糖對照品溶液1.0、2.0、3.0、4.0、5.0、6.0 mL,分別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然后分別精密量取上述稀釋后的葡萄糖對照品溶液各1 mL,置10 mL具塞試管中,加水至2mL,搖勻,再加1 mL的5%苯酚溶液和7 mL濃硫酸溶液,混勻,靜置5 min,水浴加熱20 min,并與冷卻至室溫,以空白管為對照,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通則0401),在490 nm處測定吸光度[9-10]。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濃度(μg/mL)為橫坐標進行回歸處理,得回歸方程:Y=0.0696X-0.0223(r=0.9998), 表明無水葡萄糖對照品溶液在2.2~13.2 μg/mL范圍內(nèi)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用于苯酚-硫酸法測定多糖、總糖含量。
2.5.3 樣品的測定 精密量取2.3項下方法制備的供試品溶液各0.5 mL,置10 mL具塞試管中,按照“2.5.2”項下方法自“加水至2 mL”起操作,測定吸光度,計算多糖含量,結果見表1。
精密量取2.3項下方法制備的供試品溶液各1.0 mL稀釋到50 mL,精密量取1 mL,置10 mL具塞試管中,按照“2.5.2”項下方法自“加水至2 mL”起操作,測定吸光度,計算小分子總糖含量,結果見表2。
表2 多花黃精不同炮制品糖類成分含量測定結果 (n=3)
注:總糖=多糖+小分子總糖,非還原性低聚糖=小分子總糖-還原糖
2.6 總皂苷含量測定
2.6.1 標準曲線的制備 取人參皂苷Rb1對照品11.3 mg,精密稱定,加甲醇溶解并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取人參皂苷Rb1對照品溶液40、80、120、160、200 μL,置10 mL具塞試管中,揮盡溶劑,加0.2 mL 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新鮮配制),冰浴時加0.8 mL高氯酸,混勻,60℃水浴加熱15 min,再冰浴2 min,加5 mL冰醋酸,混勻,靜置5 min,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通則0401),在550 nm處測定吸光度[9]。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人參皂苷Rb1的質(zhì)量(μg)為橫坐標進行回歸處理,得回歸方程:Y=0.0039X+0.0305(r=0.9997),結果表明人參皂苷對照品溶液在45.2~226 μg范圍內(nèi)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6.2 樣品的測定 取黃精樣品粉末各1.00 g,精密稱定,加14倍量水飽和正丁醇,40℃超聲提取50 min,過濾,濾渣再提取1次,合并兩次濾液,置25 mL容量瓶中,加水飽和正丁醇至刻度,搖勻[11]。取上述供試品溶液各100 μL,按照“2.6.1”項下方法自“置10 mL具塞試管中”起操作,測定吸光度,計算總皂苷含量。結果見表1。
2.7 數(shù)據(jù)處理及綜合評分 以多花黃精不同炮制品的浸出物、還原糖、多糖、小分子總糖、總皂苷含量為指標,采用綜合評分法評定。評分時以各指標的實驗最大值作為參照,將數(shù)據(jù)進行歸一化處理,再根據(jù)各指標的炮制工藝特性和成分重要性,給予糖類成分含量加權系數(shù)為0.4,總皂苷含量加權系數(shù)為0.3,浸出物加權系數(shù)為0.3,以行歸一化處理后的數(shù)值加權求和,即得綜合評分,其關系式為:(還原糖含量/還原糖含量最大值+多糖含量/多糖含量最大值+小分子總糖含量/小分子總糖含量最大值)/3×40+(總皂苷含量/總皂苷含量最大值)×3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大值+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大值)/2×30[1],結果見表1。
糖類是多花黃精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歷代以來黃精炮制方法有九蒸九曝法、蔓荊子水蒸法、酒熬法、焙制法、黑豆煮法、酒蒸法、乳浸曬法、熟地制等,研究不同炮制工藝對廣西產(chǎn)多花黃精成分含量的影響,優(yōu)選出最佳炮制工藝,為廣西產(chǎn)多花黃精制法規(guī)范化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且在2015版《中國藥典》中對黃精藥材及飲片檢查項皆有要求“含黃精多糖以無水葡萄糖(C6H12O6)計,不得少于4.0%”[4]。不同炮制品與生品對照,多糖含量均有所增加,還原糖含量除熟地制多花黃精有所降低外,其它炮制品還原糖含量均有所增加;而不同炮制品的總糖、小分子總糖、非還原性低聚糖含量均比生品低。不同炮制工藝炮制的多花黃精之間的含量有所不同,其質(zhì)量也存在一定差異,其功效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甾體皂苷是多花黃精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初步研究表明,不同炮制工藝炮制的多花黃精之間的總皂苷含量差異不大,但與生品總皂苷含量對比,均比生品總皂苷含量高,其中以蔓荊子制多花黃精含總皂苷量最高。
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蔓荊子制多花黃精得分最高為87.47,其它炮制品依次為:清蒸(86.67)>九蒸九曝法(83.08)>酒制(81.31)>黑豆、蜜、酒制(77.07)>黑豆、姜、蜜制(72.36)>熟地制(70.55)>生品(66.16)>黑豆制(64.35)。根據(jù)多花黃精有效成分及綜合評分考察,蔓荊子制法為廣西產(chǎn)多花黃精的最佳炮制工藝,其次為清蒸、九蒸九曝法,酒制。
廣西產(chǎn)多花黃精經(jīng)不同炮制工藝炮制后,其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糖類、總皂苷等成分含量均與生品有所差異,其中以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非還原型低聚糖尤甚;且黑豆制多花黃精取自《現(xiàn)代中藥炮制手冊》記載,但其結果與生品比較,差異尤甚,故有待于對多花黃精炮制工藝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1]戴萬生,趙聲蘭,朱智蕓,等.不同輔料蒸制對滇黃精化學成分含量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5,36(7):70-72.
[2]鐘凌云,龔千鋒,張的鳳,等.黃精炮制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中藥材,2007,30(12):1618-1621.
[3]吳建華,張涓,崔於.黃精炮制工藝的研究進展[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3,28(1):27-30.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306-307.
[5] 孟洗.食療本草[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4.
[6]王懷隱.太平圣惠方(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58:3022-3024.
[7]冉懋雄,郭建民.現(xiàn)代中藥炮制手冊[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428-429.
[8]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202.
[9]張志軍,孫偉,李永亮,等.3,5-二硝基水楊酸聯(lián)合苯酚-濃硫酸法測定不同產(chǎn)地黃精中多糖含量[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6):106-109.
[10]藍松.苯酚-硫酸法測定黃精多糖含量研究[J].廣東化工,2013,40(80):132-133.
[11]秦楓,劉靖,陳玉勇,等.三七總皂苷含量測定方法及超聲提取工藝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8):3062-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