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
摘要: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速度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當今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網絡化時代,這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網絡化的發(fā)展以及網絡自身的特點深受廣大青少年的歡迎,并對廣大中學生的觀念和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化 特點 機遇 挑戰(zhàn)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158-02
一、網絡化時代的主要特點
(一)虛擬化
網絡是虛擬的世界,在網絡世界里,大家都是以符號代碼的形式存在的,人們的真實身份得到了隱匿。在這種隱去自己真實身份的虛擬化世界里,人們可以暢所欲言,不用顧忌別人的感受和想法,脫離了真實身份的制約,人們可以暢所欲言,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真實的想法和觀點。因為這種虛擬化讓人們的思想得到釋放,受到越來越多網絡用戶的滿意和歡迎,也越來越受到青少年青睞。
(二)開放化
網絡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這是網絡化的核心,網絡把世界各地都聯(lián)系在一起,把整個地球都變成彼此息息相關的場所,世界各地的距離因為網絡縮短了。只要擁有上網設備和工具,任何人都可以進入網絡,都可以接收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也可以向世界各地發(fā)布信息。并且,上網需要的成本費用很低,民眾可以在網絡上得到釋放和放松,可以獲得信息,這些都使得網絡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青睞。
(三)平等化
在網絡世界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人們平等地獲取信息和發(fā)布信息,平等地享有話語權,平等地進行交流?;ヂ?lián)網將網民聯(lián)系起來,為廣大網民提供相互聯(lián)系、交流和發(fā)表觀點、意見的互動平臺,讓每個人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自由平等地行使自己的權利。
二、網絡化時代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一)網絡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豐富了教學內容
網絡的開放性讓整個世界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世界各地的距離一下子拉近縮短,人們的眼界也變得開闊。世界各個地方和角落的知識信息和風俗人情通過官方網站、各種論壇、各種新聞客戶端等網絡平臺不斷地向人們更新和推送,網絡平臺成為一個龐大的知識系統(tǒng)和資源庫。網絡信息的更新頻率的高速和網絡存儲量的龐大都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中學生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龐大的數(shù)據,數(shù)量龐大的信息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不僅為中學生提供了很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更多的學習內容;也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努力豐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
(二)網絡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了教育形式
傳統(tǒng)的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是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班會形式以及和學生面對面地交流的形式,比較單一和單調。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網絡技術走進校園,和學生和教師的距離、關系越來越密切,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得到創(chuàng)新和變革。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中學生常用的貼吧論壇、電子郵件、QQ、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多種形式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確保能夠達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而教育者可以通過采用網絡媒體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網絡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成效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創(chuàng)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更樂意更開心地去接受這些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教育,這比以往填鴨式的教學形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更好地促進了教育成效的提高,使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果。并且教師可以通過公眾平臺更及時地去發(fā)現(xiàn)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能夠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指導和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三、網絡化時代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一)網絡多元化導致了中學生自我價值迷失
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使海量的數(shù)據信息全部展現(xiàn)在網絡上,中學生對于這些信息沒有應對和處理的能力,中學生還是處于一個心智和經驗都不足的年紀,對于網絡上多元化的信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辨別??此苹ヂ?lián)網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網絡上的各種不良信息也在肆意地傳播,在侵蝕著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中學生在這樣一個復雜的環(huán)境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誤導從而喪失自己的判斷力,喪失自己的價值觀。
(二)網絡虛擬化導致了中學生人際交往受阻
網絡的虛擬化這個特點是受很多人喜愛的,因為人們可以隨意地發(fā)布信息和表達觀點,隨意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而不需要承擔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責任和壓力。人們借助網絡社交工具進行交友和交流,而青少年如果長期沉迷于此,會使現(xiàn)實的人際關系變得冷漠,這種缺乏現(xiàn)實生活中的聲情并茂的交流對中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長此以往,中學生會對周圍的事物和人漠不關心,出現(xiàn)孤獨感,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三)網絡文化多樣沖擊了傳統(tǒng)校園文化
學校是中學生學習知識和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校園是中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在傳統(tǒng)的文化傳播和信息傳播以及教學形式下,學校形成了有自己特點的文化傳播機制和教育機制,通過校園文化傳播教育,及時制止和消除破壞校園文明文化和不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信息。但是網絡的開放化和信息的海量化的傳播,使學校無法控制信息的傳播和文化的傳播,遠遠超過了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的管控方式。中學生在網絡文化的沖擊下,變得缺乏社會責任感,對人際關系的淡漠,這都沖擊著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的教育。
四、網絡化時代下加強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政府和社會加強網絡管理,凈化網絡環(huán)境
自從網絡的虛擬性特點被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xiàn)后,一些人便利用這個特點在虛擬世界肆意妄為。即使我們的相關立法部門已經頒布了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但是仍然有人存在僥幸心理在網絡上傳播不良信息,傳播低俗文化,有的甚至通過網絡詐取錢財,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這些都是由于在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不夠健全,導致不法分子鉆了空子。相關的法律部門應該制定嚴明的法律政策,讓這些危害社會的不法分子受到法律的制約,為中學生以及廣大的合法公民提供安全綠色的網絡環(huán)境。
(二)學校積極建設校園網絡平臺,引導學生健康上網
學校作為中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條件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學校積極引進高素質的計算機網絡人才,建立網絡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第一時間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同時通過學校的網絡平臺,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網絡平臺中,對學生無形中進行教育和引導。教師也應該轉變觀念,提升自己掌握網絡的能力,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形式,利用網絡的便捷條件,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
(三)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監(jiān)督正確使用網絡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氛圍,能夠耐心聆聽孩子的意見,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并且能夠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引導孩子正確地處理問題,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關注孩子的思想變化。如果孩子遇到問題,家長不能花心思和時間去陪伴孩子,孩子會找不到出口,從而轉向網絡進行釋放,所以家長要隨時關注孩子。
參考文獻:
[1]李琳.網絡環(huán)境下中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發(fā)展[J].商品與質量,2011(4).
[2]唐莉.對網絡時代強化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D].重慶交通大學,2010.
[3]陸博.淺析網絡時代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才智,2012(8).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