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天泉
【內(nèi)容摘要】在楷書臨摹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分析每一筆的筆形特點,學會觀察每一筆長短、粗細、曲直、斷連、間距,學會找參照,精準臨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楷書結(jié)構(gòu)教學是個難點。多年來,我們所能見到的楷書教學理論著述可謂頗豐,這些著述要么文辭故弄玄虛,要么晦澀難懂,多不實用。當今有些專家學者在總結(jié)楷書教學時,也常引用教育心理學、美學、運動學等理論大談特談,我不知道他們教過學沒有,用這樣的方法講給中小學生,孩子們能不能聽懂,課堂教學效率怎樣。反正我是從20多年的一線書法教學中走過來的,從幼兒園學前班剛提筆寫字的孩子到中小學生,近幾年又專門給公辦中小學搞書法師資培訓,我研究的是怎么讓學生一聽就懂,讓學生覺得楷書學起來并不難,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信,獲得成功感。
結(jié)構(gòu)是由一筆一畫組合而成的。因組合不同,而一字一形。用不同的書寫工具來表現(xiàn),或巧妙改變線條的形狀,一個字又可以表現(xiàn)出多種形態(tài)。
學習楷書,從臨摹古代經(jīng)典楷書作品開始是最好的,這樣做就做到了取法、風格都有了高度。無論是寫大楷、中楷、還是小楷,都要首先選好帖,待筆法有了一定基礎(chǔ)后,開始結(jié)構(gòu)的臨摹。
下面是根據(jù)我的課堂教學實錄整理出來的文字,詳細地講解了怎樣剖析一個字,供教學同道們借鑒并誠懇地期待批評指正。
一個字拿過來整體看結(jié)構(gòu),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一座精美的小房子,一個好玩的玩具,或是一個讓你心儀的帥哥美女,她的每個細節(jié)都散發(fā)著美的氣息。我們要想再現(xiàn)她的美,就要研究她的細節(jié)。我們就用看一筆寫一筆的方法來分析、臨摹她。下面讓我們以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中的“得”字為例,學習“看一筆寫一筆”的臨摹方法。
怎么看呢,要按照筆順的先后順序來看,一次只能看一筆,然后看好了寫一筆。
我們看第一筆(圖2)是撇點,要看它的長度,筆尖所指向的角度,整體是個兩角一尖的很飽滿的撇點。那么我們可以寫第一筆了,注意下筆謹慎。
第二筆(圖3)是個斜撇,除了看好斜撇的長度和角度,還要注意斜撇起筆和第一筆之間的間距以及斜撇起筆位置和第一撇起筆要豎直正對。
第三筆(圖4)是上尖豎,在撇的中間偏上起筆,并且要對著第一筆的收筆位置,書寫時要處理好豎的長度,看好再下筆。
第四筆(圖5)短豎,要觀察好短豎起筆位置,短豎的長度和角度,短豎起筆到收筆的粗細變化。
第五筆(圖6)是橫折,我們把這個橫折再細致劃分橫、折角和折三個部分,分別觀察每個部分。橫劃和左豎起筆是怎樣相連,橫由細變粗,橫的長度、角度是怎樣,折角稍有扛肩,頓筆后,折畫由粗逐漸變細。整體看左豎細右豎粗。通過線條的粗細對比,增強了整個字的美感。在歐體楷書教學當中,歐陽詢很習慣的在處理一個字的時候把左豎寫得較弱,右豎寫得較剛強,這是我們臨習時要注意的問題。
第六筆(圖7)是一個短橫,有的同學不能做到看一筆寫一筆,還按照規(guī)范字的書寫習慣把這個小橫寫在了左豎中間,結(jié)果在寫這一筆的時候就錯了,歐陽詢很有創(chuàng)意和想法,他把這一小橫寫在了右豎上。所以我們臨習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意在筆先,下筆謹慎。
第七筆(圖8)是短橫,這一筆也寫得與眾不同,歐陽詢在寫這一筆的時候,他把橫在豎的收筆下面起筆,將起筆部分露出來,臨習時如果不仔細觀察就會出錯。我們說“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說的就是這個問題。通過這兩筆的處理我們就能看到,一代宗師歐陽詢的聰明和智慧。書法是表現(xiàn)個性的藝術(shù),在字里行間透露著書法家的藝術(shù)見解和學養(yǎng)。大師就是大師,你臨大師的字就是要帶著一種謙虛和敬畏的心態(tài)。
第八筆(圖9)是短橫,書寫時要考慮這一筆與上橫和左豎起筆的間距以及這一筆的長度和角度、橫由細至粗的變化。
第九筆(圖10)長橫,注意書寫時和左豎的間距,整個橫起筆到收筆中間的粗細變化以及和上一橫的間距,和左豎的間距。這一橫寫完,整個字右邊從上到下就構(gòu)成了五橫等距。
第十筆(圖11)豎鉤,起筆對著上一個豎的收筆,豎要粗壯有力,不偏不斜,比左豎的收筆略低。
最后一筆(圖12)右點的位置不好確定,我們可以在橫的起筆和鉤的收筆兩端連成一條直線,這個點就處在這條直線偏左上位置,點的外延線貼著這條直線。
整個字臨完后我們看左邊雙人旁構(gòu)成上緊下松,右邊的兩個部件也構(gòu)成了上緊下松,整個字字形修長,端莊嚴謹。
上面臨習時我們運用了看一筆寫一筆的方法,每一筆的起筆收筆位置、長度、角度、粗細變化,以及和相鄰筆畫的間距、斷連,都做了細致的觀察,真正做到了意在筆先。姜夔《續(xù)書譜》云:“臨帖易得古人筆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 我們拿過一個字,即便臨帖方法得當,也不可能一個就寫像,我們寫完一個比較一下找出不足,然后在下一次臨寫當中重新完善。也就是清代書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所說的“先能察,后能擬。察進一分,擬近一分;擬近一分,察進一分,終身不復止”。隨著我們學習的深入,觀察能力和手的表現(xiàn)力的提高,臨帖能力也就隨之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