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瓊 張秋梅 鄭曉霞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南院 廣東 廣州 510220)
手術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狀況是失血性休克,現階段,許多疾病均可能引發(fā)大出血癥狀,包括大血管破裂、異位妊娠、消化性潰瘍出血以及肝脾破裂等[1],患者出血量一旦在20%以上將會產生休克狀況,所以,需要快速找尋出血位置,并采取相應的止血措施[2],而常規(guī)的急救護理方式在搶救成功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急性失血性休克搶救護理流程在手術室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現將探究內容以如下報告形式呈現。
將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接收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64例納入至本次研究中,將其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完成平成平均分組,每組32例,對照組中,男患與女患的比例是18:14,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齡分別是69歲和21歲,均齡值數是(40.63±12.54)歲;研究組中,男患與女患的比例是19:13,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齡分別是70歲和22歲,均齡值數是(41.23±11.41)歲,組間基礎資料差異較小,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確?;颊吆粑〞?,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以及瞳孔狀況進行密切觀察,并對其休克程度進行觀察,除此之外,建立靜脈通道,并進行常規(guī)止血等操作。
1.2.2 研究組 該組患者接受搶救護理流程:(1)準備階段:將手術工具、器械以及相關物品準備齊全,并對搶救人員進行明確,與此同時,立即通知手術室以及麻醉科等主要負責人。快速組建搶救小組,相關護理人員需要將手術器械準備齊全,巡回護士需要將搶救藥物準備好,并協(xié)助相關人員進行氣管插管等。(2)評估傷情階段: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特別是心率、尿量、出血狀況、血壓、神經系統(tǒng)癥狀、呼吸、面部顏色以及口唇顏色等。對患者口腔內部異物進行清潔,確?;颊吣軌驎晨斓暮粑諝?,對于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而言,應立即給予患者輔助呼吸;對于舌后墜患者,則需要立即將其拉出。(3)搶救階段: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通常情況下,通道數量為1~2條,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患者建立3條靜脈通道,在給予患者血容量以及搶救藥品的同時,為患者留置備用,避免其他意外狀況的發(fā)生。將中心靜脈穿刺做好,在手術過程中,加強對保暖以及照明的重視程度。要想進一步提升搶救成功率,則需要將保溫措施做好。密切監(jiān)視各類儀器,正常連接電刀以及吸引器,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輸血以及輸液時,應落實“三查八對”原則,并將無菌操作做好。保留樣本,并將其送至檢驗室進行檢查。檢驗科室人員應協(xié)助相關人員做好檢驗工作,并及早給予反饋結果。(4)術后整理階段: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并記錄手術相關內容,留置導管,將患者送至重癥監(jiān)護病房。將手術室衛(wèi)生維護好,及時清點和清潔手術器械,手術室護理人員與病房內護理人員將交接工作做好。定期開展關于急性失血性休克護理的活動,針對搶救護理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設性建議。
對兩組患者搶救時間以及搶救成功率進行分析,并記錄具體數據。
本次研究數據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整理和分析,搶救時間應用(±s)表示,搶救成功率應用[n(%)]表示,檢驗值分別是t和χ2,結果存在顯著差異,表明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
在對照組中,有24例患者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是75%;研究組中,有31例患者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是95.97%,研究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搶救時間方面,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具體結果如下表。
表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對比表(±s,min)
表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對比表(±s,min)
分組 例數 搶救時間對照組 32 65.86±15.26研究組 32 44.63±8.47 t 6.881 P 0.000
急性失血性休克指的是因為創(chuàng)傷而引起的大出血,如果不及時處理和處理不當將會引發(fā)功能障礙、細胞代謝紊亂等,對于嚴重患者將會出現死亡。所以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方法,搶救護理流程從準備階段、疾病評估、實施搶救以及術后護理等幾個方面開展搶救[3],目的是實現快速搶救。準備階段:將各種搶救設備、物品、器械準備齊全,并組建搶救小組,對相關工具進行檢查;疾病評估:對患者身體癥狀仔細觀察,并清除口腔內部分泌物,防止患者引發(fā)其他疾病;搶救工作,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為患者建立3條靜脈通道,并做好術中保溫工作,結束手術操作之后,將患者送回重癥監(jiān)護病房,并對其癥狀進行密切觀察。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對照組搶救成功率是75%,相比于研究組的95.97%更低,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P<0.05);在搶救時間方面,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將搶救護理流程應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護理中,除了可以縮短患者搶救時間,同時也可以促進搶救成功率的提升,值得不斷采納和推廣。
[1]賽燕菲,劉淑芹,隋紅娜.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6,10(16):190-190.
[2]陳麗,熊成敏.異型輸血在搶救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護理體會[J].安徽醫(yī)藥,2017,21(7):1345-1347.
[3]嚴文萍,張婷,孫燕.產后出血急性失血性休克搶救護理流程在手術室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18):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