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遼南船廠,遼寧大連 116041)
船舶在營運過程中,會因為人員上下、裝卸貨物、補充給養(yǎng)、躲避風暴、等候泊位、接受檢疫以及避碰避讓等情況而使船舶臨時停泊,錨泊設備是為使船舶牢固地拋錨停泊而設置的[1]。如錨泊設備設計不可靠,會給船舶安全造成隱患。錨泊設備的設計重點和難點就是錨鏈筒和錨穴的設計,只有合理地確定了錨鏈筒的位置后,才能確定其他錨泊設備的位置。
某型港作拖船為某港口設計建造,用于協(xié)助中小型船舶進出港口和靠離碼頭。該船為全回轉(zhuǎn)拖船,具備首拖和傍拖作業(yè)功能,且設有水下護舷。為防止錨對被拖船舶造成損壞,同時為減少航行時波浪對錨的沖擊和船舶航行阻力[2],確定采用明式錨穴的形式收藏錨。本文簡述了本船錨鏈筒和錨穴的設計思路和設計過程。
船舶設計手冊舾裝分冊中有一些關于錨鏈筒和錨穴設計方法的介紹,主要實例均以大中型普通海船為主,對小型船及工程船的介紹較少,且?guī)缀鯖]有關于確定明式錨穴幾何要素的介紹。通常小型船及工程船錨穴的設計均參考母型船舶,但對于新船型與母型船首部型線變化較多的船,只能重新設計錨鏈筒位置、中心線的夾角及錨穴幾何要素等。錨穴的幾何要素包括錨穴底板尺寸、錨穴的深度、錨穴上下板和錨穴側(cè)板尺寸。這些要素不僅和錨外形尺寸有關,而且與錨在錨穴里的受力、運動情況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3]。
下文將介紹該船錨鏈筒和錨穴的設計過程。
根據(jù)《國內(nèi)航行海船建造規(guī)范》,對拖船舾裝數(shù)N進行計算[4]。
式中:Δ為夏季載重線下的型排水量,t;α為從船中夏季載重水線至上甲板的距離,m;B為船寬,m;bi為上層建筑寬度或各層寬度超過B/4甲板室的寬度,m;hi為各層寬度大于B/4的艙室,在其中心線處量計的高度,m;A為船長L范圍內(nèi)夏季載重水線以上的船體部分和上層建筑以及各層寬度大于B/4的甲板室的側(cè)投影面積的總和,m2。
經(jīng)計算N值為155.94,故選取480 kg錨和A2-19錨鏈。錨的型式選斯貝克錨,其基本性能雖與霍爾錨相似,但其最主要特點是錨頭重心略低于轉(zhuǎn)軸(小軸),因此當錨吊起時,錨爪隨即豎直,可與錨柄大致保持在同一平面,從而可在收錨過程中避免錨爪與船殼板發(fā)生抵觸[5],同時能避免錨在外板上滑移而損傷涂漆以及無法收錨的風險。
本船前甲板的空間有限,且錨機應具有拖曳功能,故選用雙鏈輪臥式液壓組合起錨/拖曳絞車,錨鏈輪間距為1700 mm。
由于船寬和船長受限,首部甲板窄而短且線型變化較大,按照明式錨穴的設計要求,錨鏈筒的位置和角度的確定都非常困難。根據(jù)總布置圖首部甲板的空間及甲板下防撞艙壁的位置,確定組合起錨/拖曳絞車和錨鏈艙的位置,絞車錨鏈輪中心布置于FR49+100,錨鏈艙在其甲板下部,然后確定錨鏈筒在甲板上的位置,通過初步分析,其縱向位置中心距絞車鏈輪中心為1650 mm、橫向位置中心距船中850 mm。本船的設計吃水為3200 mm,為使錨收藏后高于水面,初定錨鏈筒中心線與外板的交點Z坐標為3650 mm。錨鏈筒中心線在水平面同船體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α,設計手冊通常要求“設置雙鏈輪臥式錨機時,α不大于30°”,故錨鏈筒中心線與船體中心線的夾角初定為30°,錨鏈筒中心線垂直面內(nèi)錨鏈筒中心線與垂線的夾角β初定為約25°[6]。中心線確定后,按斯貝克錨的錨頭厚度確定錨穴底板的位置,此時底板與錨鏈筒軸線夾角為53°,首尾側(cè)板與底板的夾角為90°,上板與底板夾角約為70°,下板與底板夾角約為120°。錨穴的首尾側(cè)板位置根據(jù)錨頭長度900 mm前后各留出100 mm的空間,上封板位置距錨尖約100 mm,下封板位置以錨收藏后能容納錨頭為準。
錨鏈筒和錨穴的布置是錨系設計的難點,如按傳統(tǒng)的方形錨穴中剖面與外板展開面作圖法[2]進行繪制二維錨穴圖,通常比較復雜,且給出的各剖面形狀不直觀?,F(xiàn)在有很多曲面功能較好且操作相對容易的三維軟件,通過篩選,確定使用Rhino軟件進行錨穴的初步設計。Rhino建模非常方便,設計人員可以很快上手。首先將dwg或dxf格式的船體首部型線導入Rhino軟件中,用曲面功能生成船首外形的三維曲面。對本文初步確定的錨鏈筒和錨穴位置及形狀進行建模,剖出水平面錨鏈筒中心線垂直面,將錨鏈筒甲板口中心和垂直面外板與3650 mm水線的交點連接,此線為錨鏈筒的中心線。然后將錨穴板的位置通過Rhino軟件建模,模型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錨穴的首側(cè)板與尾側(cè)板深度偏差較大,故對水平投影平面錨鏈筒中心線與3650 mm水線交點切線的交角θ進行校核,其為103°,該交角的度數(shù)與《海船艏錨泊設計導則》標準中不超過90°的指導要求有偏差。故將α調(diào)整為38°,重新建模,同時將錨鏈筒中心線垂直面內(nèi)錨鏈筒中心線與垂線的夾角β調(diào)整為25°,錨鏈筒中心線與船體外板交點的Z坐標為3638 mm,此時θ為96°,雖θ角也沒有達到90°,但將錨的模型導入Rhino后,錨收藏后基本與外板齊平。在建模過程中對錨鏈筒長度進行測量,校核其長度能否滿足錨鏈轉(zhuǎn)環(huán)位于導鏈滾輪前方,校核結(jié)果滿足設計要求。
圖1 α角為30°錨穴三維圖
錨鏈筒及錨穴三維設計完成后,可以將 Rhino中的錨穴三視圖生成2D圖,導入CAD中進行結(jié)構板厚及加強結(jié)構的詳細設計。按照正常結(jié)構強度計算,錨穴開孔處的外板厚度為8 mm,為確保錨穴開孔后的外板強度符合要求,將外板厚度增加至 12 mm,錨穴 5個面的板厚也適當增加。錨穴底板與外板過度板是收放錨時磨損最多的板,故將過度板的厚度增加至20 mm,且其圓弧半徑約350 mm。為保證錨在收放過程中,錨桿不會卡在錨鏈筒內(nèi),將錨穴下板與底板的夾角調(diào)整為 127°。錨鏈筒的內(nèi)徑與板厚按設計手冊給出的公式計算選取。錨穴的二維圖樣如圖2所示
圖2 錨穴的二維圖樣
錨穴設計完成后,為驗證以下三點進行木模和實船拉錨試驗:1)拋錨時應能依靠錨自身的重量,無阻礙地把錨從錨鏈筒拋出[7];2)起錨時,錨桿應能無阻礙拉入錨鏈筒,且錨桿拉進錨鏈筒后錨爪應緊貼錨穴底板[7];3)錨鏈筒的長度應能容納全部錨桿和部分錨鏈首端鏈環(huán)[7]。
本船用 1∶2的木模進行拉錨試驗,試驗廠家按1∶2的外板型值制作木模,以保證外板曲面與實船接近。按照詳細的二維設計圖紙制作錨穴。試驗時,錨能順利收放,錨尖與錨穴底板貼合良好,錨收緊后不產(chǎn)生位移。拉錨試驗時錨在錨穴中的收藏狀態(tài)如圖3所示。
圖3 α角為38 °錨穴拉錨試驗圖
完成拉錨試驗后,進行實船建造,將錨穴與錨鏈管作為船體首部分段的結(jié)構件在TRIBON中建模出圖和套料,數(shù)控切割部件后進行裝配,保證了錨穴板的安裝精度。實船安裝錨機和導鏈滾輪后,能較順利地收放和收藏錨。
使用三維設計軟件進行錨穴 3D模型設計,邊設計、邊優(yōu)化。當3D模型滿足要求后,再進行二維出圖。設計出的產(chǎn)品能一次性通過木模拉錨和實船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種方法對類似船型的錨穴設計具一定的參考作用。
[1] 金仲達. 船舶設備[M].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1991.
[2] 陳金發(fā). 船舶錨鏈筒的設計和放樣[M]. 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1978.
[3] 張震國, 汪保華. 方形錨穴幾何要素的確定[J]. 造船技術, 1981(5): 25-29.
[4] 中國船級社. 國內(nèi)航行海船建造規(guī)范[S]. 2012.
[5] 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 船舶設計實用手冊 舾裝分冊[M]. 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13.
[6] 畢偉光. 33m 拖船錨穴的設計與制作[J] . 江蘇船舶,2007(4): 16-17.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 海船艏錨泊設計導則: CB/Z 280-2011[S]. 北京: 中國船舶工業(yè)綜合技術經(jīng)濟研究院,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