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湘子,編審,《小學生導刊》主編,中國作協(xié)會員,“發(fā)現(xiàn)作文”創(chuàng)意人。著有兒童小說《牛說話》《兔子班的新奇事》《蓼花鼎罐》《像蟬一樣歌唱》等,以及作文專著《發(fā)現(xiàn)作文·風靡版》,長篇傳記《禾下乘涼夢———袁隆平傳》。獲第九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第五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第16屆湖南青年文學獎等。長篇小說《像風一樣奔跑》入選“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版權輸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
我是在村里的老祠堂發(fā)蒙上學的。沿著門前的石鼓路走,走過十多座木屋就到教室了。
我們班有十來個同學,彭老師給大家發(fā)了新課本,又在新書上寫了每個人的名字。
我爸爸收工回來,我拿著我的新課本給他看。我爸爸只上過一年學,他拿著我的書看了一會,說:“你名字中的一個字,老師寫錯了吧?!?/p>
我媽媽也過來看。媽媽上過三年學,比爸爸認識的字多,也會寫一些字。她把老師寫的錯字改正了。那兩個字在我家鄉(xiāng)的方言里,讀音相似,容易混同。
我們上第一堂課,彭老師要我們把語文書翻到中間。
“為什么課本要從中間學起?”我們不敢問。
“前面的圖畫,你們自己看吧?!迸砝蠋熌樕戏浩鸺t暈,好像不好意思似的。
那些圖畫上有公雞、大鵝,還有其他許多好看的新鮮東西,每幅圖畫邊上還有奇怪的字母。
幾年之后,我才知道那些圖畫和字母其實是漢語拼音的有關知識。彭老師只上過公社初中,從來沒學過漢語拼音,當然不會教那些奇怪的字母。
彭老師教我們寫字,每一個字都在黑板上示范三次,一筆一畫,讓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我盡管不會念漢語拼音,但是我的字寫得工整認真,筆順正確。彭老師培養(yǎng)了我寫字的好習慣。
彭老師教生字,讀課文,還教加減法。他要我們自己制作一種學習用具———用來數數的小棒。我回到家,把竹子劈成小片,做成一根一根小棒,每一根都刮得光滑放亮。
彭老師教了“東、西、南、北”幾個字,教辨識方向,我好像學會了,轉身卻忘了?;氐郊依铮乙獘寢尳涛?。媽媽說:“明天早上出了太陽,我教你吧。”
第二天早晨,我放?;貋?,門前天明山的山嶺上露出了太陽的紅臉,新鮮的金色陽光像瀑布一樣順著長滿楠竹的山坡傾瀉而下,籠罩著山腳下的村莊。媽媽散早工剛好回來了,要我站在屋檐下,面朝被陽光迷蒙了的山嶺。媽媽說,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東方。我被淹沒在浩大的陽光瀑布里,微微閉上眼睛,陽光照在我的睫毛上,我的眼前金花飛舞。我一下子明白了確認方向的辦法,心里涌起巨大的喜悅。
接下來的幾天,站在早晨的陽光里辨識方向,成了我的一個愉悅的游戲。我每天背著書包出門,情不自禁地面朝天明山,在屋檐下站一會。我知道了天明山是南北走向的山,它山腳的小溪是朝北方流去。
我們每天只上二節(jié)或三節(jié)課。我早晚放牛,給生產隊放一頭黃牛,每天掙到二分五的工分。
大概在三年級我當上家里的記工員,每天在專門的本上記錄這類內容———
10號爸爸在杉木坳砍樹,一天
媽媽上午在栗子沖砍田坑、下午挑牛糞到王胡子田里
11號爸爸從杉木坳扛樹到生產隊倉庫前的坪地,一天
媽媽在鵝梨坪鋤豆子草,一天
一個正常男勞動力,出工一天計十分。一個正常女性勞動力,出工一天計七分。生產隊到年底就按每戶的工分總額分配糧食,計算工錢。
工分等于糧食和錢,它是多么重要。生產隊有專門的記工員,家里也要有人專門記錄。月底,到記工員那里對一下賬,以免他計算工分時出現(xiàn)誤差。
小學畢業(yè),初中班被下放在大隊小學里。教我們初一語文課兼班主任的是年輕帥氣的蘭方湘老師。他剛從部隊當兵回來,在縣里“五七”大學上了一年學。他總是穿一身嶄新又整齊的軍裝。
蘭老師說話慢條斯理,粉筆字寫得很漂亮??墒?,他只教了半個學期就不見了。聽說,他在“五七”大學當學生支部書記,說錯了話,上級要求把他趕出教師隊伍。
過了幾天,我在路上遇到蘭老師,他還是穿著綠色軍裝,和生產隊的男人一起挑著沉重的擔子。我叫“蘭老師”,他輕聲應答,幾顆汗珠隨之掉落在地。
一年后,我初中還沒畢業(yè),蘭老師忽然當了大隊支書。我在路上遇見他,他穿著整齊的軍裝,背著綠色的軍用書包,去公社開會。聽說他以前在“五七”大學說的話沒有錯,他的處分被撤消了。我叫“蘭老師”,他應答一聲,朝我微笑。
蘭老師不能當我們的老師,是劉興穩(wěn)老師來接替。劉老師重視晨讀,要求大家每天到校朗讀課文。他在課桌間走動,傾聽瑯瑯書聲,臉上浮起笑容。
初中畢竟有些不一樣,劉老師增加了作文課。我們面對他布置的題目寫不出一句話。他拿一張報紙走上講臺,清一清嗓子,說:“這里有一段文章,你們記一記。”
他慢慢地讀,我們趕緊記錄。不會寫的字,他在黑板上板書出來。于是,我們每個人的作文本上都有了一段文字。
可是,他后來布置了作文題,我們還是不會寫。
放暑假了,村里迎來一年一度的特別活動———掃路。隊長確定一個日子,分派各路人馬,去周邊山上、田頭的大路小路掃路、補路。
我們盼著這個有趣的日子,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美好的節(jié)日:掃路節(jié)。
每年這天,都是風和日麗的好日子。男人們扛著鋤頭,看到路上有個石頭松動了,就把它重新擺穩(wěn),在旁邊填土夯實;看到路上被牛蹄踏出來的坑,或者一個水凼,就挖來新土填充,把路鋪平整。女人和孩子揮著刀子,砍掉在路邊蓬勃生長的各種藤條、荊棘和那些伸到路上來的樹枝。那些被砍斷的藤條和樹枝,在山風里散發(fā)出各種新鮮的氣息和味道。
村里傳來豬的嚎叫聲。這天,生產隊要殺一頭豬,中午集體開餐。我們想象那頭豬變成了大塊的紅燒肉、扣肉,散發(fā)著油滋滋的香味。我們很久沒吃肉了,這頓油水大餐對我們太有吸引力。
這天中午,生產隊只有一戶人家的灶臺燒著旺旺的柴火,大家聚在這里辦伙食。飯菜的香味飄過來,十來張方桌擺出來。我們放牛的孩子心情特別激動。這一天,我們將和大人們一起坐席吃飯!
我們從家里拿個大碗出門去。弟弟、妹妹想跟來,可是他們只能待在家里。
開席了,灶臺上的大木甑被揭開,熱乎乎香噴噴的肉味飄蕩而來。大碗紅燒肉、扣肉被端上桌子,每一桌各兩大碗,饞死人。大家眼睛盯著碗里的肉,看席上主事人發(fā)話,輪流將瞄中的大塊肉夾進碗里;再一次輪流夾肉……菜碗里只剩下些湯汁,也由主事人用湯匙分到各個碗里。肉分完了,忍不住吃一塊肉,真是太好吃了。
接著,有炒豬肝、炒豬腸、燉豬腳和蔬菜端上桌,也是平均分配到各自帶來的碗里。大鍋煮的米飯盡管吃。
大人和孩子在席上以喝湯為主,能帶得走的菜都帶回家去。每家都有更小的孩子在等著要吃的。
吃完這頓飯,肚子被撐得又舒服又難受,我們把牛趕出村,沿著剛剛掃過的路,讓它們去山野里吃草。
上初二的春天,聽說龍家院子放電影,我扎了竹篾火把扛著,和同伴走三里多路,到了那里。天還沒黑下來,電影幕布沒拉起來,我們去旁邊的代銷點玩,一個售貨員姐姐和我二姐差不多大。代銷點出售食鹽、肥皂粉之類的生活用品,還回收了一些廢報紙。
我用腳去踢那小堆廢報紙,希望踢出一本連環(huán)畫來,卻踢出了一本舊書,暗綠色封面上寫著“初中理化習題集”。我把書撿起來,它又薄又舊。我口袋里正好有一枚硬幣,我對售貨員姐姐說:“這本書賣給我好不好?我有兩分錢。”她拿起那本書看一下,說:“作廢紙收來的,一分錢還不值,送給你吧?!蔽腋吲d地把這本書揣進了口袋里。
后來我把書上的練習題做了一些。教我們物理、化學的向奇峰老師準備參加高考,看到我這本習題集,也借去抄了一些題目。他家在我家的隔壁,到了晚上,我跑到他的房間里去,在他的煤油燈下做習題,不懂的題目就問他。
那時候真是懵懂啊,不懂得“恢復高考”意味著什么。我也許比其他同學多做了一些練習題,竟然考進了縣二中。那年縣一中和縣二中這兩所重點中學恢復高中招生,各招兩個班,每班45人,全縣總共招180人,我幸運地考上了。
縣二中在八十里之外的武陽鎮(zhèn)。秋天的校園,一派生機勃勃。地上到處躺著南瓜、冬瓜,還有一丘丘花生地、辣椒地、茄子地。這是“五七”大學的學員種的,他們來不及收獲,大學被取消了,學?;謴娃k成重點高中。
戴澤湘老師當我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第一次寫作文,我憋足了勁只寫出200多個字,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同學寫了幾大版,有一千多字。戴老師用紅色筆在他的作文題目旁邊寫了兩個大字:傳閱。他的作文本就在每個同學手里傳遞。我看了他的文章,感到自卑。
每天清晨,天還沒亮,我們去操場上做集體操,然后整隊跑步。我在班級隊列里跑著,看到操場一側沙坑邊的單杠或雙杠上總是翻飛著一個矯健的身影。他的動作舒展漂亮,讓我頓生神往之情。我在漸漸明亮的晨光中看清楚了,那是教我們英語課的趙學橋老師。
趙老師了解到許多同學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不會寫,說:“想學英語的同學,請留在教室里。不想上英語課的同學,你們到對面的木屋里去,那是學校的閱覽室。你們去好好地讀書,不能亂跑,我看得到的?!薄皣W”地一下,我和許多同學都跑了,只有三個同學留下來。后來他們都考進了大學英語專業(yè)。
從小學到初中沒看過一本課外書的我,在閱覽室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天地。我從此迷上了閱覽室的雜志和圖書,一有空余時間就去那里。
我喜歡戴老師寫的粉筆字,找到了寫字的模仿對象。我的同桌說,我的鋼筆字越來越像戴老師的字了。學期結束時,我寫出了一篇500多字的作文,戴老師用紅色筆在我的作文本上寫了兩個大字:傳閱。我的作文本也在班上每個同學手里傳遞。這讓我感到驚奇又害羞。
我神往趙老師在單杠和雙杠上那輕盈又漂亮的動作,早操之后我去單杠上試過,我的身體太單薄,手臂沒有力量,做不出那些動作。但我還是不時地去嘗試。直到我考上大學,營養(yǎng)得到明顯改進,我的個子猛然長高了,手臂有了力量,我終于在雙杠上做出了漂亮的翻滾動作,也能在單杠上完成舒展的基本動作。
2004年2月,我作為湖南省期刊考察團的一名成員,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歐。我們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下了飛機,當地時間是凌晨四點多,大巴將我們送進森林里的一個酒店,路邊的電子牌顯示氣溫為零下27度。
我毫無睡意,滿懷好奇地想體驗接近北極圈的寒冷。我獨自走出酒店,在雪地上漫步。走了幾分鐘,那從未經歷過的寒冷像無數的針一樣,悄悄刺透厚厚的衣服,朝肌膚刺來。我的大腦陷入了一片空白,忽然有一種巨大的惶惑從心里升起:這個陌生的地方是哪里?我為什么到了這里?
一輛大巴駛過來,驚動了我,讓我從那種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樣的恐慌中驚醒過來。我抬頭往密密的林梢看去,森林之上的天空飄起一片由暗紅變得絢麗的云霞,云中的縫隙霎那間放射出明麗的光芒。我恍然明了自己身處的地理位置,腦子里浮現(xiàn)出一幅遼闊的地圖,那是由我的行程構成的一條長長的曲線。它的起點竟然是那條熟悉的石鼓路,連接著我的家鄉(xiāng)。石鼓路已經在幾年前被一條毛馬路代替了,卻在我的記憶里保留著。它牽出了童年的那個早晨,媽媽讓我站在家門前的陽光里辨識方向。
我仿佛看到,新鮮的金色陽光像瀑布一樣順著長滿楠竹的山坡傾瀉而下,籠罩著山腳下的村莊。男孩打開門,走到屋檐下,面朝被陽光迷蒙了的山嶺。他被淹沒在浩大的陽光瀑布里,微微閉上眼睛。他的臉上浮現(xiàn)出微笑。
我在北歐的森林酒店前,從那一朵絢麗的朝霞確認出東西南北的方向,心里悄然安靜下來。那一刻,我看到了小小的自己,那個剛剛學會辨識方向的小男孩。我明白了,那個過去的男孩從來就不曾離開過我,而我盡管離開家鄉(xiāng)走了很遠的路,其實卻從來沒有走出過童年生活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