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汀
2007年6月,有老師曾對某地的三所農(nóng)村小學一至五年級15個班334名學生進行了識字量的測試。結果顯示:農(nóng)村小學一至五年級的平均識字量分別為630個、1122個、1872個、2543個、3001個。對照課程標準,我們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小學生平均識字量在低年級低于課程標準的會認1600~1800個字的識字量要求。
不僅農(nóng)村小學如此,城市小學的識字教學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情形。吳忠豪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的調查與研究》中對上海19所學校共2100名學生的兩輪調查統(tǒng)計表明,每一學期識字量在平均線以下的占30%~40%,而且從一年級第一學期開始,就有10%的學生識字量低于平均識字量200字。
由此可看出,小學生的漢字掌握情況讓人擔憂,識字教學沒有真正落實好,讓小學低年級學生更好地認識和掌握漢字迫在眉睫。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產(chǎn)生濃重的興趣”。學生對識字有了興趣就等于擁有了無窮的力量,會自覺地克服很多困難,想方設法抓住一切機遇識字,并且學以致用,自得其樂。教學實踐證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二、開展活動,提高效率
1.小游戲調動學生積極性。愛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游戲融于其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例如,學生在借助拼音閱讀了整篇課文并圈出生字之后,我將要認的字做成卡片,設計了快速反應、大小聲等小活動,幫助學生更快更牢地記住所學生字。另外,我開展了書寫小競賽、聽音猜字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習充滿了活力。
2.猜字謎鞏固所學字詞。自古以來,許多漢字可以編成字謎。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猜字謎的方法教學生識字,這是鞏固識記漢字的一種方法。通過猜想,可使學生加深對字形的記憶,鞏固所學字詞。
三、多種方式,自主識字
1.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進提高。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借助拼音認讀、查詢字典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里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小組成員可以實現(xiàn)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實現(xiàn)“雙贏”。
2.聘任“小老師”,實現(xiàn)多元評價。除了小組合作學習之外,還可采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學生如果認為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剛學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確實讀得好的學生,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學生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有助于提高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永州市冷水灘區(qū)珊瑚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