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鈺
【摘要】解讀文本,是一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文本解讀到位,教學事半功倍。文本解讀到底讀什么?根據(jù)蘇教版教師用書的編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讀:讀單元教學目標,明課時教學目標;讀單元教材說明、建議,明教材編排特點;讀課時教材說明,明教學意圖;讀課時教學建議,明教學程序;讀教材旁白,明教學注意點。
【關鍵詞】文本 解讀 目標 特點 程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37-02
筆者在n次的隨堂聽課中,或是在青年教師的評優(yōu)課中,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相當一部分的教師沒有用好教師教學用書。有意翻閱老師們的教師教學用書,有的老師的教學用書嶄新嶄新;有的老師的教學用書偶有翻翻的痕跡;有的老師直接說有人聽課時,臨時抱佛腳翻翻圈圈;有的老師則認為看教案書更好等。原來案頭書的教師教學用書競成了奢侈的擺設品,難怪有的老師的課教學目標不明;有的老師的課云里霧里不知講些什么;有的老師的課不知何是重點、難點;有的老師的課教學意圖不清;有的老師的課練習操作指導不到位;有的老師的課整體把握不到位;有的老師的課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磥?,加強文本解讀,提高教學執(zhí)行力,已迫在眉捷、刻不容緩。那么年輕教師如何進行教師教學用書單元解讀呢?本文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為例,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讀單元教學目標,明課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這是上一節(jié)課前,每位教師必須叩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即教師要有強烈的教學目標意識。那如何擬訂課時教學目標呢?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單元教學目標來分解課時教學目標。蘇教版教材教師教學用書在每個單元的第一塊擬得就是單元教學目標,顯而易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用書是這樣定位的: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直觀示意圖、線段圖等方法整理相關信息,能借助所畫的直觀圖或線段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中,進一步感受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體會到畫圖或列表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常用策略;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解讀單元教學目標,不難看出,目標是按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三方面來刻畫的。根據(jù)目標1分解課時目標,將目標1中的“線段圖等方法”“或線段圖”這10個字去掉就ok啦,同理將目標2中的兩個“或列表”去掉,目標3不變。這樣課時目標就擬定好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亦然。這里采用“去字法”或“保留法”分解單元教學目標,明確課時教學目標,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部分,既見森林,又見樹木。
二、讀單元教材說明、建議,明教材編排特點
讀本單元教材說明建議,讓我們明確學習本單元的基礎緣于兩個方面:一是上學期學生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用列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二是本學期學生學習三步混合運算及乘法分配律時,所積累的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還明確本單元分三段來學習:第一段重點教學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第二段重點教學用畫線段圖或列表的方法解決有關行程計算的實際問題;第三段對比練習,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其他稍復雜的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明確教材的編排特點:一是選擇合適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畫圖或列表整理信息對于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心理需求;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的意識,逐步提高學生運用策略的能力;三是在富有變化的實際問題中,讓學生感受策略是超越具體問題而存在的。通過解讀讓我們明白教材的地位、教學的重點、難點,知道策略的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應用題的教學,要讓學生在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畫圖或列表整理信息對于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心理需求;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的意識,逐步提高學生運用策略的能力;感受策略是超越具體問題而存在的。只有明白了教材的編排意圖、畫圖策略的教學要求,我們才能在教學中有意加以實施,畫圖策略的教學才能不折不扣地進行到底。
三、讀課時教材說明,明教學意圖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明確教學意圖,才能明確為什么教。課時教材說明正是告訴我們教學意圖,即為什么這樣教。比如,本課時從課時教材說明中我們明確例1的教學意圖是幫助學生借助示意圖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畫示意是解決這一實際問題過程中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教材突出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為了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時,運用策略的重要性;明確“試一試”的教學意圖是通過由長的增加變?yōu)閷挼臏p少的簡單變式,讓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畫示意圖的具體方法,體現(xiàn)策略的運用過程;“想想做做”的教學意圖是鞏固用畫示意圖的方法來整理題目中的信息,同時讓學生體驗解決同一問題的不同策略,增強靈活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讀課時教學建議,明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即怎么教,課時教學建議通常用首先……接著……最后……這樣的詞語來強調(diào)教學流程。比如,本課時教學建議是這樣描述:首先可以向學生呈現(xiàn)例題的純文字部分,讓學生初步閱讀后說說題目的大意,接著讓學生思考怎樣可以將這個題目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接下來分析數(shù)量關系時,要提示學生聯(lián)系示意圖去思考,借助示意圖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逐步讓學生對整個的問題過程進行反思。根據(jù)教學建議的建議,我們可以確定這樣的教學思路:一是讓學生讀題并說說題意;二是引導學生畫示意圖整理條件、問題;三是引導學生結合示意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四是引導學生對整個解題過程進行反思梳理。
五、讀教材旁白,明教學注意點
蘇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的一大亮點是在教材的右方留下旁白,旁白處強調(diào)的是教學注意點。比如,本課時在例1的旁白處這樣寫道:畫示意圖時,可適當提醒學生注意有關長度的比例,注意在圖中合適的地方標出相關的條件和問題。在探索解題思路時,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增加的18m2正好是原來長方形花圃的寬與3米相乘的結果,并依舊要讓學生指著示意圖來說明自己的思考。解讀這些注意點,教學時我們就會特別注意學生畫長方形的長與寬時比例要適當,示意圖上的條件、問題要標明,分析數(shù)量關系要扣緊示意圖來說,才能充分發(fā)揮示意圖在解決問題中的橋梁作用。
總之,教師教學用書,是教師的案頭書、是教學預設的參考書、是教學中的指南針、方向盤。而且對教學用書的正確解讀并運用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同行們,尤其是年輕的同行們,要想上好課,要想促進自己專業(yè)進一步成長,要想使自己的教學能脫胎換骨,請從教師教學用書的解讀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