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yī)院普外科主任醫(yī)師、副教授
也許在一次體檢,或因其他原因作B超、CT等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長了肝血管瘤。在這個談“瘤”色變的時代,好些人難免會憂心忡忡,不知所措。
那么肝血管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會不會癌變、會不會破裂、需不需要治療、如何治療?在此聽聽專家的說法。
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包括海綿狀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和毛細血管瘤4種類型,以海綿狀血管瘤最為多見,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女性多見,通常為單發(fā),約10%為多發(fā)血管瘤。
目前,肝血管瘤確切的發(fā)生機制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為它是先天性血管擴張而形成的,并非真性腫瘤;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胚胎性的錯構瘤(含有兩種以上不同細胞類型的良性腫瘤)。
95%以上的肝血管瘤體積較小,直徑不超過3厘米。直徑5厘米以下的稱為“小血管瘤”,直徑5~10厘米的稱為“大血管瘤”,直徑10厘米以上的稱為“巨大血管瘤”。一般情況下,大部分血管瘤生長很慢,甚至多年一直呈靜止狀態(tài)。
小的肝血管瘤多沒有癥狀,大的血管瘤尤其是巨大肝血管瘤常會對腹腔內臟器產(chǎn)生壓迫癥狀,患者會出現(xiàn)腹脹、腹痛、惡心、噯氣、食欲減退等癥狀。巨大的肝血管瘤有時會由于瘤體內血栓形成導致凝血消耗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還有部分患者可因為存在瘤內動靜脈分流而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兒童巨大肝血管瘤如果不進行治療,一旦出現(xiàn)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其死亡率可達70%。
理論上來說,肝血管瘤有破裂出血的可能性,一旦出血則是致命性的,可很快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但實際上,直徑10厘米以下的肝血管瘤,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自發(fā)性破裂出血是很少會發(fā)生的?;颊邲]必要過度擔心。
臨床上,部分患者最初被診斷為肝血管瘤,幾年后再檢查卻發(fā)現(xiàn)是“肝癌”,便誤以為肝癌是肝血管瘤演變而來。其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誤診,即腫塊本身就是肝癌或是肝血管肉瘤等。肝血管瘤是不會引起惡變的。
首次發(fā)現(xiàn)的肝臟血管瘤,不管大小,一定要到??漆t(yī)院或專科醫(yī)生處就診,目的是明確診斷。肝血管瘤的診斷主要依靠影像檢查,通過黑白B超、彩色超聲、CT掃描即可診斷。但經(jīng)驗告訴我們,有時肝血管瘤的診斷并不那么容易,將肝癌誤診為血管瘤的病例屢見不鮮,生生地把早期肝癌耽誤成了晚期。
臨床對于B超檢查不能肯定是肝血管瘤的肝占位性病變,增強CT檢查或磁共振檢查、血甲胎蛋白(AFP)是有必要的,多可以明確診斷。但有時候小的肝血管瘤CT和磁共振表現(xiàn)不典型,很難與肝癌相鑒別。由于肝血管瘤的病人不能進肝穿刺活檢,否則會出現(xiàn)不可控制性的大出血,這時候可以考慮手術治療,術中病檢。
對于確診的肝臟血管瘤患者,3個月后一定要復查,目的是以防萬一。如肝臟血管肉瘤——惡性腫瘤,和普通的肝血管瘤很難鑒別,即便是磁共振也難以鑒別;乙肝患者包括攜帶者,如果發(fā)現(xiàn)肝血管瘤,要特別小心,一定要定期復查,以防誤診。
臨床顯示,95%以上的肝血管瘤不增長、不破裂、不惡變,可與人體長期“和平共處”。因此,大多數(shù)肝血管瘤患者可如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不需要手術、藥物等方法進行干擾、處理。目前,對于首次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確診后直徑<5cm的肝血管瘤,每隔3~6個月進行一次B超檢查即可。
如果出現(xiàn)以下情況,則需要治療:直徑>10厘米的瘤體或是直徑>5厘米但有繼續(xù)增大的趨勢,且患者有一定的自覺癥狀;瘤體位于肝包膜下(尤其肝前緣、大肝外葉)有潛在破裂出血可能者;緊鄰肝門、下腔靜脈及肝實質內主肝靜脈等特殊部位的肝血管瘤;不能排除惡性腫瘤者等情況的建議手術治療。但對年齡超過60歲以上患者手術要慎重,無明顯癥狀不要手術。
目前報道的肝血管瘤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肝部分切除術、血管瘤剝離術、血管瘤縫扎術、肝動脈結扎術、微波固化術、射頻熱毀損法、肝動脈栓塞術等方法,但是以手術治療最為有效。不主張進行瘤體內注射無水酒精或其他硬化劑;經(jīng)肝動脈栓塞治療,也就是常說的介入治療,一方面由于其效果不確切,另一方面由于其易栓塞肝內膽管的營養(yǎng)血管導致肝內膽管廣泛的壞死、狹窄產(chǎn)生硬化性膽管炎,故而應該慎用。
藥物(包括西藥、中藥)對肝血管瘤無治療作用,無法使肝血管瘤縮小或消失。目前,打著“中醫(yī)中藥”“特效療法”“最新科技”等旗號,宣稱能用藥物治愈肝血管瘤的虛假廣告不少,患者切莫輕信,以免上當受騙。
總體來說,大多數(shù)肝血管瘤為良性病程,可以長期隨診觀察而不必進行治療。其中,有些病例出現(xiàn)的腹部癥狀并不能完全歸咎于肝血管瘤,手術應嚴格把握適應證,應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相似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