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滿素
華盛頓的第二個總統(tǒng)任期,首先遇到的挑戰(zhàn)就是內(nèi)亂。為了償還債務,1791年,聯(lián)邦政府開始向威士忌酒征稅,遭到西部農(nóng)民的激烈反抗。1794年8月,匹茨堡附近的6000多名農(nóng)民聚集起來集體抗稅,華盛頓親自領兵前去鎮(zhèn)壓,他成了美國歷史上唯一在自己國土上率兵出征的在職總統(tǒng)。
叛軍不戰(zhàn)而降。華盛頓提出,只要參加反叛的人簽署誓言,愿意重新遵守聯(lián)邦法律,他們就能立即獲得赦免。
華盛頓最終免除兩個叛亂首領的死刑,以不流血的方式,結束了這場內(nèi)亂,避免了仇恨的延續(xù)。
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他力排眾議,批準漢密爾頓的經(jīng)濟政策,并與英國簽訂《杰伊條約》。如果說財政政策帶來的危機,被有些人解釋為華盛頓年老體衰,被人利用,那么《杰伊條約》的簽訂,則實實在在地損害了華盛頓的名譽。
有史家稱,美國歷史上沒有哪一部協(xié)定像《杰伊條約》那樣,簽署時遭人唾棄,之后卻得到贊許。
1793年,英法再次開啟戰(zhàn)事,華盛頓采取中立政策。由于法國大力支持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因此,美國的親法派人士對華盛頓大為不滿,尤以杰斐遜為代表,他為此辭去國務卿職務。到1794年,美國采取的中立政策,不僅讓法國人憤怒,而且遭到英國人的挑戰(zhàn),英軍在加勒比海附近攔截美國商船,在美國西北邊界制造事端,不斷鼓動俄亥俄的印第安部落,反對華盛頓的安置政策,致使美國邊疆無法安寧。
1794年4月,華盛頓派杰伊赴倫敦求和,希望避免與英國發(fā)生戰(zhàn)爭。因為他太清楚,以美國的實力,無論如何都承擔不起跟英國的第二次戰(zhàn)爭,他希望不計代價地爭取讓英國從美國西北邊境撤軍。
盡管華盛頓已經(jīng)做好心理準備,但看到對方擬定的條約,他大失所望。條約承諾英軍將撤離美國,作為回報,美國須單方面給予英國商品以最惠國待遇,等于間接承認英國的海軍和商業(yè)霸權地位,甚至答應償還獨立戰(zhàn)爭前殖民地人欠下的債務。在很多人看來,這等于是重新回到殖民時代。
在獨立戰(zhàn)爭最艱難的時刻,法國人出手相助,幫助大陸軍贏得最后的勝利。獨立后的美國人,對英國自然頗有敵意,法國人之前的慷慨相助,以及法國大革命的激蕩宣言,贏得了不少美國人的心。
《杰伊條約》的內(nèi)容,明顯偏向英國,可以說是對1778年法美聯(lián)盟的否定。條約公之于眾后,約翰·杰伊成了賣國賊,華盛頓受到咒罵。雖然華盛頓對條約規(guī)定的細則感到不滿,但他很明智地看到《杰伊條約》最大的成果,就是英國將從美國撤軍。美國雖然損了顏面,卻能緩和與強敵的關系,保證西部領土不受干擾,為美國向西擴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華盛頓決定忍辱負重,簽署條約,為美國贏得和平發(fā)展的機會。歐洲從不是華盛頓關注的重點,他一心想著在北美大陸的發(fā)展,盡管無人知道美國西部大陸的情況。華盛頓堅信,美國的未來是要向西發(fā)展,而不是向東求和。這一條約表明美國政府選擇英國作為貿(mào)易伙伴,說明它認定未來的世界霸主將是英國,這是具有遠見的戰(zhàn)略決策。美國與英國的矛盾,因該條約的簽訂得到緩和,這為這個新建的國家贏得經(jīng)濟和政治上發(fā)展的機會,有效推遲了第二次對英戰(zhàn)爭。華盛頓的這一遠見,當時只有很少的人能理解,美國國內(nèi)的反對聲音特別大。
杰伊曾說,他晚上沿東部海岸行走,不需要點燈,因為一路上都有抗議者在焚燒他的紙人像。
眾人反對的條款竟然成了合法的條約,杰斐遜不甘心,他提出眾議院有裁決一切法案和條約的權力,盡管他說不出憲法哪項條款賦予眾議院這樣的權力。麥迪遜到底是法律專家,他指出眾議院有權決定所有經(jīng)濟類法案,可以通過否決《杰伊條約》中的賠款,間接破壞這一條約。
1796年春天,紐約州的羅伯特·利維斯頓要求華盛頓上交所有跟條約簽訂有關的文件,以供眾議院討論。華盛頓拒絕了這一要求,認為它會破壞“三權分立”的原則。同時,華盛頓質疑眾議院,是否有權力干涉條約簽署?
麥迪遜并不畏懼華盛頓的權威,他主持眾議院的辯論和投票。會前,麥迪遜信心滿滿,以為自己能夠贏得足夠的選票否決賠款,畢竟對這一條約的反對聲不絕于耳。投票結果卻是51∶48,眾議院以微弱優(yōu)勢通過這項條約,華盛頓的威望可見一斑。
在《杰伊條約》長達兩年的發(fā)酵過程中,華盛頓本可保持沉默,置身事外,讓杰伊承擔后果,但是華盛頓知道此事事關重大,一旦與英國失和,國家就會陷入戰(zhàn)爭泥潭,無法自救。因此,華盛頓不僅沒有在洶涌的民意前退卻,還向前一步,不惜以自己的名譽,抵擋各方阻力。
華盛頓說:“我要避免戰(zhàn)爭。如果不能避免,我要為準備戰(zhàn)爭贏得時間。”
歷史已經(jīng)證明,華盛頓的深謀遠慮,為美國贏得與英國抗衡的時間。沒有十年的準備期,美國要想贏得1812年的對英戰(zhàn)爭,是不可想象的。
因為簽訂《杰伊條約》,華盛頓忍受了美國各地寄來的抗議書和報紙上不堪入目的辱罵與詛咒。表面上,他對各種批評充耳不聞,內(nèi)心卻非常受傷。此事過后,正好華盛頓第二屆任期已滿,他堅決辭去總統(tǒng)職務。告別詞數(shù)易其稿,表明華盛頓受到民眾誤解后,難平心中憤懣。
(摘自《紳士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