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元 劉桂花 史超
【摘要】教師培訓發(fā)展到今天,其關注的重點已經不再是傳授新的教育思想和觀點,而是著眼于喚醒和點燃學員潛在的學習意識和能力。近年來,我們指導學員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把問題轉化成課題進行研究,既促進了培訓成果的轉化,又助推了學員專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課題 培訓 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234-02
教師培訓發(fā)展到今天,其關注的重點已經不再是傳授新的教育思想和觀點,而是著眼于喚醒和點燃學員潛在的學習意識和能力。近年來,我們指導學員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把問題轉化成課題進行研究,既促進了培訓成果的轉化,又助推了學員專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
一、課題研究對于教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拓展、專業(yè)能力提高和專業(yè)情意的發(fā)展,都離不開研究。這是因為教師參與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通過研究,了解自己行為的意義和作用,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國內外許多教育家,如美國的桑代克、我國的陶行知等人,他們都是教師出身,但他們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諦,成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教師只有成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動根植于課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實際中加以應用,較好的變?yōu)榻逃a力。如果教學要得到巨大的改進,就必須形成一種可以使教師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學的研究傳統(tǒng)。教師通過研究,可以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樹立現(xiàn)代的教育發(fā)展觀、人才觀、教育教學觀,構建新的教育理念,成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先導和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參與研究可以破除教師群體對研究的迷信,增強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能力。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理,研究人的天性,不僅能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而且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如今,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不只是承擔“園丁”、“蠟燭”的角色,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斷地成長和發(fā)展,“和學生一起成長”這也是新的教育理念之一。教師這門職業(yè)是一門非常專業(yè)化的職業(yè),需要進行專門的、持續(xù)不斷的學習和訓練。而成為專門化教師的最好途徑就是參與研究。
二、參訓學員后續(xù)學習中遇到的課題研究的問題和困惑
培訓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一線教師只注重了教學成績,而往往忽略了教學研究,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課題研究。所以,在“研訓一體”的培訓理念下,學員在參加培訓期間就要開始做課題,有了研究主題、課題組成員,還可以由培訓專家做自己的課題指導專家,這也是讓一些不重視課題研究的老師們能夠感受到課題研究的重要性。但是隨著大多數(shù)教師培訓結束返崗后,因為條件限制,缺乏一個積極主動、民主平等的研討與實踐氛圍,集中培訓結束,教師的學習活動也隨之結束,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積累的鮮活的實踐性知識很難得到分享,遇到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交流與解決,漸漸失去了實踐培訓所學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的興趣,還有課題研究的熱情,久而久之,在培訓期間開始的課題研究會被老師們拋諸腦后,專業(yè)發(fā)展為教學服務更無從談起。而一些繼續(xù)做研究的教師們也面臨著一些課題研究中的問題和困惑。
(一)后續(xù)課題研究的信心不足
有很多參訓教師返崗之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常常以時間不夠,工作太忙為借口回避課題研究,對于自己制定的課題計劃一般是走走形式,應付了事。時間長了,課題研究沒有落到實處,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指導,就成了一紙空文。還有一部分參訓教師學歷有限,缺乏一定的研究基礎和理論指導,不能運用有效的研究方法,因此效果往往差強人意,時間久了,就造成了教師信心不足,索性放棄的現(xiàn)象。
(二)后續(xù)課題研究中研究成果缺少推廣價值
在很多參訓學員后續(xù)研究的過程中雖然注意和自己的教學實際相結合,但缺乏理論基礎,就好像一臺計算機,只有軟件,卻沒有硬件支持,還是一樣不能開機工作。俗話說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當理論基礎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也可以幫助我們的研究提升高度。做課題研究要服務于大家,讓所有的還在此問題上存在困惑的老師能夠共同分享我們的教育成果,達到資源共享。因此,我們要求參訓教師的研究必須要有可推廣的價值,這就必須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不能像寫教育隨筆一樣那么隨心所欲。
(三)后續(xù)課題研究方法不科學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一旦課題確立后,如何去采用科學的有效的方法進行研究是非常關鍵的,如果研究的方法不科學,是要走很多彎路的,也會浪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參訓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立足于課堂,以學生為研究主體,用教育反思、教學日記等作為研究手段。
三、借助課題研究使參訓學員完善后續(xù)學習
參訓教師在返崗后,對于后續(xù)學習有著強烈的渴望,但是在訓后實際教學工作中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和困惑。參訓教師希望通過觀摩優(yōu)質課和集體備課等更加直觀的方式進行交流和學習,并希望建立長期學習共同體,有專門的機構或者團隊組織教學和教研活動,用以提高教學技能,改善教學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參訓教師的課題研究也能夠順利開展下去。在組建課題組團隊時,參訓教師一般都是選擇和自己在同一地區(qū)但不同學校的老師,這樣也有助于經驗交流,還有培訓結束后聯(lián)系更為便捷。在選擇指導教師的時候,參訓教師也是會選擇有責任心、有耐心的專家,這樣在課題研究中出現(xiàn)了問題,也好請教指導,這也是為培訓機構和參訓教師之間架起了長期溝通、互相學習的橋梁。不但對參訓教師今后的專業(yè)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也對培訓機構今后完善工作方法和內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課題研究要真正服務于參訓教師的后續(xù)教學和學習,推動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這才是培訓機構指導參訓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目的?!白鰧W習型、科研型教師”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當今所有教育者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