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涵予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教育教學的國際化程度也不斷加深,關于留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成為教育的重點內(nèi)容。本文將對漢語國際教育中語言文化因素的內(nèi)容、融入語言文化因素的意義、原則、策略等進行探討。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學 語言文化 融入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b)-0182-02
在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語言文化的融入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只有將語言文化教學中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等因素科學地融入漢語國際教學過程之中,緊跟時代變化的步伐,才能不斷促進教育教學的本土化,運用多種教育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漢語言文化,實現(xiàn)學生的跨文化學習。
1 漢語國際教學中的語言文化因素
1.1 漢語國際教學中語言文化因素的內(nèi)容
漢語國際教學中的語言文化因素是漢語國際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同語音、語法、詞匯等要素一樣都屬于漢語言教學的重點。語言文化因素是一種較為抽象的要素,需要通過語法、詞匯等要素來表現(xiàn)。根據(jù)文化要素所體現(xiàn)的內(nèi)涵的不同,可以將文化要素分為思想觀念、表達方式、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幾個方面。
漢語言文化中的思想觀念指的是中國人對于生活的思想態(tài)度,主要包括幸福觀,即漢語中常說的“恭喜發(fā)財”、“大吉大利”等;尊卑觀,即對長輩和前輩、領導的尊重;審美觀,即對于人和事物的審美觀念,如中國人對于建筑的審美偏向于左右對稱;家庭觀,如古人常說的“舉案齊眉”、“百善孝為先”等等。
對于思維方式來說,中國人在進行事物描述時的思維方式常偏向于以從大到小的順序,也更加注重對于事物的具象描述。此外,漢語言中的許多表達常常帶有鮮明的辯證特點,例如“差點兒睡著了”和“差點兒沒睡著”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
對于表達方式來說,中國的語言表達中往往透露著謙卑,表達方式也較委婉。對于風俗習慣來說,漢語言中對于風俗習慣的表達對于其他國家的學生來說較難理解,例如對于中國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風俗習慣的表達和中國人特有的習慣的表達等,都需要進行深入解讀,加強理解。
1.2 漢語國際教學中融入語言文化因素的意義
漢語國際教學中融入語言文化教學有助于建立趣味性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漢語言文化教學對于其他國家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枯燥的課堂更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語言文化因素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民族節(jié)日以及各色風俗等,再輔助以趣味典故,以新奇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將中國文化與學生的本國文化相似之處進行對比,加強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到中國的語言文化知識。
在漢語國際教學中融入語言文化因素還能夠加快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記憶。將語言文化因素融入教學過程中,能夠將教學內(nèi)容具體化,教師將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融入具有趣味性的案例中,并引導學生將漢語言文化與學生的本國文化進行對比,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興趣,學生在對知識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能夠更快地完成記憶。此外,在漢語國際教學中融入語言文化因素也能夠促進學生實現(xiàn)文化之間的交流。漢語言是一門較為復雜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注重語言的語境設定,將會影響學生的理解,例如中國人在語言表達中常常采用自謙的方式,教師要將自謙的語言放置于實際情境中,學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在什么情況下使用自謙的語氣,為什么要使用自謙的語氣。
2 漢語國際教學中融入語言文化因素的原則和策略
2.1 漢語國際教學中融入語言文化因素的原則
漢語國際教育中語言文化的融入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語言文化內(nèi)容的選擇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國的民族眾多,文化種類也較為繁多,但對于其他國家的學生來說,并沒有必要詳細了解每種文化的區(qū)別,因此在教學時要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但是教學過程中也不可完全忽視中國文化的地區(qū)差異性,只有將語言文化中適當融入本地的文化特色,才能夠讓外國學生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更加順利。語言文化內(nèi)容的選擇還要緊跟時代變化的潮流,不能將落后、陳舊的文化運用于教學中,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擾。教師在進行漢語言文化教學時還應當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特點適當融入語言文化因素,在學習的初級階段進行自我介紹以及見面打招呼等較為簡單的教學,隨著教學程度的不斷推進逐步加入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價值觀等較為復雜的內(nèi)容。
語言文化因素在融入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文化因素的融入只是教學的手段,絕不能為了進行語言文化因素的講解而忽略課堂本身。語言文化因素的教學也絕不能只存在于課堂中,課堂教學一定要借助于大量的課后練習才能被學生所掌握,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地運用于實際交際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耐心解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從國外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不能將問題忽視或一筆帶過,避免造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擾。
2.2 漢語國際教學中融入語言文化因素的策略
在進行語言文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目標以及學習程度的不同為其制定學習計劃,并根據(jù)學習計劃進行時間的安排和教材的制定。學??梢詾閷W生提供多樣化的教材選擇,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為學生進行備注,幫助學生進行課本內(nèi)容的初步理解。對于學習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進行較為復雜的備注。教材內(nèi)容也要依托于現(xiàn)實案例,更加貼近生活實際。
語言文化因素可以運用于漢語言教學的方方面面,例如,將語言文化因素融入漢語語音教學中,將漢語的四個聲調(diào)賦予特殊額含義,一聲代表平平安安,二聲代表節(jié)節(jié)高升,三聲代表命運曲折、四聲則象征著逐漸衰落,枯燥的聲調(diào)具有特殊的意義之后,教學起來便更加方便、有趣。將語言文化因素運用于漢字教學中,在進行漢字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漢字融入具體的含義,如“山”字,來源于其自然事物的外觀,“人”字,從外型上看像人的兩條腿,從寓意上看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扶持的含義。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記憶。語言文化因素還可以用于詞匯教學中,例如在進行“會面”、“見面”這兩個含義相近但語境不同的詞匯講解時,教師便可以通過語境的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除了傳統(tǒng)的知識講授方式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習,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室外教學,通過實物的輔助幫助學生理解詞匯和句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
3 結語
漢語國際教學中語言文化因素的融入包括思想觀念、表達方式、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幾個方面,對于漢語國際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而且能夠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語言文化因素在漢語國際教學中的融入要遵循普遍性原則,緊跟時代變化的步伐,適當加入本土特征,并根據(jù)學生的階段不同而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語言文化因素的融入可以運用于漢語音節(jié)的教學、漢字和詞匯的教學等,為了促進語言文化因素更好地融入教學,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為其制定教學計劃,制定多樣化的教材供學生選擇,并為其做出注釋。教師還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 朱江.漢語國際教育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因素融入[D].云南大學,2014.
[2] 朱媞媞.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文化因素導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
[3] 朱敏.對外漢語中級精讀教材文化因素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4]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