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小君 龔傳鵬 劉修軍 嚴 峻 高作惠 宋立平 蘇先進 吳春芳 胡 靖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武漢精神衛(wèi)生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1)
我國老年人中85%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1〕。焦慮、抑郁成為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本研究對武漢市社區(qū)老年焦慮、抑郁情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探討改善武漢市社區(qū)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具體舉措。
1.1研究對象 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武漢市3個行政區(qū)(武昌、江岸、黃陂),再從3個行政區(qū)各隨機抽取3個社區(qū),每個社區(qū)隨機100人。納入標準:年齡≥60歲,在武漢市居住年限≥20年,并有本市常住戶口;意識清楚,能完成問卷調查;自愿參加本次調查并獲得知情同意。最終納入老年人875人,男407人,女468人,平均年齡(67.13±7.42)歲。
1.2調查內容 一般特征:采用一對一自制問卷現(xiàn)場調查社區(qū)老年人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經(jīng)濟來源、有無慢性病史、業(yè)余愛好、體育鍛煉等。焦慮水平調查: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3〕進行測量。SAS共20個條目,每條目有4級評分,用于評定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20個條目的得分相加得粗分;粗分×1.25取整數(shù)部分,得到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標準,SAS得分>50分判定為有焦慮癥狀。抑郁水平調查: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2〕進行測量。SDS共20個條目,每條目有4級評分,用于評定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20個條目的得分相加得粗分;粗分×1.25取整數(shù)部分,得到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標準,SDS得分>50分判定為有抑郁癥狀。
1.3調查方法及質量控制 調查方法:對調查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調查過程中同居委會工作人員一同入戶調查。一般信息由調查員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填寫。SAS和SDS量表由調查員向被調查者解釋后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個別無法自行填寫則由調查員宣讀調查題目并按照被調查者的回答代為填寫。質量控制: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統(tǒng)一調查標準,現(xiàn)場核查調查問卷,確保填寫內容的完整、無誤。調查問卷采用Epidata軟件進行雙錄入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老年人焦慮與抑郁現(xiàn)狀 老年人SAS平均分為(29.19±7.14)分,<50 分772人(88.23%),≥50分103人(11.77%);SDS平均分為(31.75±8.53)分,<50 分715人(81.71%),≥50分160人(18.29%)。
2.2老年人焦慮與抑郁影響因素分析 武漢市社區(qū)老年人女性SAS得分顯著高于男性(P<0.01);男女SD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組老年人SAS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DS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不同婚姻狀況、月收入、與子女同住和疾病數(shù)量的老年人SAS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不同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醫(yī)保情況、疾病數(shù)量的老年人SDS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老年人焦慮與抑郁影響因素分析
2.3老年人焦慮與抑郁相關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分別以焦慮(否=0,是=1)、抑郁(否=0,是=1)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醫(yī)保情況、月收入、與子女同住、疾病數(shù)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老年人焦慮與性別、婚姻、月收入和疾病數(shù)量呈正相關(P<0.05)。見表2。老年人抑郁與年齡、婚姻、受教育程度、醫(yī)療保險和疾病數(shù)量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2 老年人焦慮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3 老年人抑郁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中武漢市社區(qū)老年焦慮和抑郁檢出率與國內其他研究基本一致〔3~5〕,說明社區(qū)老年人焦慮、抑郁發(fā)生情況較為嚴重。老年女性情緒比較豐富,穩(wěn)定性較差,抵御壓力能力較弱,天生依賴心理,特別在面對喪偶等情況時,更易出現(xiàn)焦慮心理〔6〕。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抑郁程度增加,老年人年齡較大、生理功能較差,無配偶給予精神慰藉和生活照顧,這種情況下極易產(chǎn)生抑郁。針對老年人進行的焦慮、抑郁影響因素的研究表明〔7〕,焦慮、抑郁的影響因素基本一致。本研究中,婚姻、疾病數(shù)量是二者共同的影響因素。喪偶老人由于獨身,缺乏親情的關愛和日常生活的照料,常常感到孤獨和缺乏溝通對象,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恐懼感,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宋愛芹等〔8〕研究報道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受限是老年人抑郁癥狀的危險因素,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由于軀體功能水平的降低,老年人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從而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月收入低是引發(fā)老年人焦慮的危險因素,經(jīng)濟困難時老年人常見壓力性生活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9〕,經(jīng)濟上處于弱勢的老年人更容易經(jīng)歷持續(xù)性焦慮癥狀。本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抑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這可能與擁有良好教育背景的老年人愿意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有關,豐富的業(yè)余生活和社交活動能夠使老年人保持樂觀心態(tài),對情緒障礙的發(fā)生有保護作用。無醫(yī)療保險的老年人,在生理功能較差的情況下醫(yī)療、日常生活得不到滿足,抑郁程度也較為嚴重〔10〕。
因此,老年人由于生活變遷、生理心理變化、情感支持缺乏及各種慢性病困擾,常常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在為老年人提供預防、治療和康復服務方面具有優(yōu)勢,應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社區(qū)心理咨詢服務站,針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老年人加強溝通及心理疏導;②醫(yī)務人員應在醫(yī)療救治過程中關注老年焦慮、抑郁情緒,及時進行干預;③關心、理解、支持老年人,滿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減少焦慮、抑郁情緒對其身心帶來的傷害;④建立健全老年人醫(yī)療保障體系,使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無后顧之憂,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4 參考文獻
1閆玉美.老年人的社區(qū)護理服務需求及對策〔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3):486-7.
2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217,322.
3張 迪,禤春裕,白 波,等.北京市城市2個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癥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0):1480-2.
4郭 薇,周圣凡,韓金松,等.沈陽市65歲及以上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11):1024-7.
5王 婷,張艷秋,谷 多,等.長春市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1):3120-1.
6Narika K,Murata T,Hamada T,etal.Interactions among higher trait anxiety sympathetic activity,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the elderly〔J〕. J Psychiatr Res,2007;41(5):418-27.
7Vancampfort D,Stubbs B,Mitchell AJ,etal.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and related psychotic disorder′s,bipolar disorder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World Psychiatry,2015;14(3):339-47.
8宋愛芹,梁亞軍,王文軍,等.老年人抑郁癥狀與慢性病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關聯(lián)性研究〔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3;7(3):182-5.
9高菱宜,王 蒙.獨居與非獨居老年人抑郁和總體幸福感現(xiàn)狀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56-8.
10李振華.衡陽縣農村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癥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