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伯年 黃越 張蜀
【摘 要】目的:探討利用中藥外敷方法對肺炎喘嗽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1月—2017年8月間曾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肺炎喘嗽風熱閉肺證患者87例,分別以觀察組與對照組表示這些患者,對照組中患者以西醫(yī)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中患者在此基礎上加以中藥外敷方法進行治療,觀察其臨床效果。結果: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總有效率為93.1%,對照組中患者總有效率為86.0%;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者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兩組患者中醫(yī)癥候評分變化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者變化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差異明顯。結論:利用中藥外敷方法治療肺炎喘嗽可得到理想臨床效果,可使臨床有效率得以提升,使患者臨床癥狀得以盡快改善,有利于患者盡快康復,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肺炎喘嗽;中藥外敷;臨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method to treat pneumonia and cough.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August 2017, 87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sthma, cough and wind-heat and lung-closure syndrom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routineMethod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his method,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6.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sappearance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isappear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CM symptom score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neumonia and cough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method can achieve the ideal clinical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which is good for the patients to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clinically.
Key words: pneumonia; asthma;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effect
【中圖分類號】 R749.053【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058-01
所謂肺炎喘嗽屬于中醫(yī)病名,在現代臨床醫(yī)學上主要指小兒肺炎,屬于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該疾病臨床表現主要就是咳嗽、發(fā)熱及呼吸困難,有些患者未表現發(fā)熱癥狀,但咳喘較嚴重,若不能及時徹底進行治療,很容易反復發(fā)作,對小兒發(fā)育會造成嚴重影響。利用常規(guī)方法治療該疾病效果并不理想,隨著現代中醫(yī)學不斷發(fā)展,在該疾病臨床治療中,中藥外敷方法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并且表現出明顯優(yōu)勢,具有重要作用及意義。本文選擇2016年1月—2017年8月間曾在我院兒科接受治療的肺炎喘嗽患者87例,分別以常規(guī)方法與中藥外敷方法進行治療,特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文研究中選擇的對象為2016年1月—2017年8月間曾在我院兒科接受治療的肺炎喘嗽風熱閉肺證患者87例,分別以觀察組與對照組表示這些患者。對照組中患者總人數為43例,其中共包括23例男性患者與20例女性患者,其年齡大小均處于2—8歲,平均年齡大小為5.8±1.6歲;觀察組中患者共44例,該組中男性患者為23例,女性患者為21例,這些患者年齡區(qū)間為1—9歲,其年齡大小平均值為5.6±1.4歲。在年齡及性別方面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其差異并不顯著,兩者之間有可比性存在。
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 8 版[1]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 2中醫(yī)參照2012 年“十二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兒科學》[2]肺炎喘嗽風熱閉肺證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診斷標準為小兒肺炎喘嗽風熱閉肺型的患兒; 2治療部位皮膚無潰瘍、水腫,無外傷及過敏現象者; 3 患兒及其家長自愿配合; 4年齡 1~12歲。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 : 1退熱處理:給予物理降溫或口服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 2對癥支持治療: 呼吸道管理,吸氧,入量不足給予補液,咳喘明顯、呼吸困難者,給予布地奈德、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 3細菌感染暫未明確病原菌者,經驗性使用抗生素,一旦明確病原菌則按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7d為1個療程。觀察組中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選擇中藥外敷方法進行治療,所選擇外敷藥物主要包括大黃、丹參、川芎、延胡索與冰片,將這些藥物依據2:3:2:2:1比例混合,并且加入適量蜂蜜調制為糊狀,在患者背部肩胛區(qū)及肺部濕羅音較密集之處進行貼敷,或者在X線檢查改變較顯著之處貼敷,其厚度大約為0.3cm,在外部以塑料薄膜及熱毛巾包裹好,1—2歲患兒每次貼敷半小時,2—3歲患兒每次貼敷1h,3歲以上患兒每次貼敷2h,取下后以溫濕紗布清潔干凈,每天貼敷1次,7d為1個療程 [3-4]。在1個療程結束之后,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觀察患者相關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觀察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變化情況,并且進行比較。
1.3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咳嗽、咯痰以及肺部臨床癥狀均消失,或者偶爾出現咳嗽,患者體溫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其它臨床癥狀均消失或者顯著減輕,其評分比值降低在95%以上,則表示為痊愈;患者咳嗽、咯痰及肺部臨床癥狀均得到顯著改善,患者體溫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其它相關臨床癥狀均消失或者有所改善,其評分比值降低在70%以上,則表示為顯效;患者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均得到改善,其它相關臨床癥狀均消失或者有所改善,其評分比值降低在30%以上,則表示為有效;患者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均未改善,甚至加重,其它相關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其評分比值降低程度不足30%,則表示為無效[5]。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對患者臨床治療結果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相關數據,以%表示臨床有效率相關數據,并且分別行t檢驗及x2檢驗,將P<0.05表示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 在經過治療之后,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總有效率為93.1%,對照組中患者總有效率為72.1%,兩組患者之間差異顯著,其比較具體情況如下表:
2.2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在治療結束之后,對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進行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者各種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其比較具體情況如下表:
2.3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評分變化 在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中醫(yī)癥候評分,結果顯示對照組中患者治療前后評分分別為23.5±3.5分、8.2±1.6分,觀察組中患者治療前后評分分別為24.2±4.2分、3.2±1.2分,觀察組中患者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
3 討論
小兒肺炎在中醫(yī)學中屬于肺炎喘嗽范疇,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對患者身體健康具有嚴重影響,若不能及時有效進行治療,將會對小兒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威脅。中醫(yī)理論認為其基本病機為肺郁氣閉,與機體內肺、脾及腎等器官具有密切聯系,在中醫(yī)治療方面主要就是宣肺泄熱及祛壅滌痰。在本研究中選擇中藥穴位貼敷方法進行治療表現出比較理想的臨床效果,其所選擇藥物主要為大黃、丹參、川芎以及延胡索與冰片,其中丹參為君藥,能夠去除瘀血及外邪,使機體內濁痰逐漸消除,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中的有效成分為丹參酮類化合物,其能夠使機體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并且具有抗菌及抗炎效果;大黃能夠活血化瘀,宣暢氣機,并且能夠泄熱通腑,清肺解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可在不同程度上對各種病菌起到抑制作用,并且能夠較好對抗炎癥早期滲出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癥狀;川芎及延胡索為臣藥,延胡索能夠活血行氣,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延胡索中的甲醇提取物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能夠活血行氣及祛風止痛,對于肺部濕羅音、咳嗽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具有較好改善作用,同時能夠使纖維蛋白降解減少,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抑制,使機體微循環(huán)能夠得以較好改善;冰片為引經藥,其能夠清熱止痛及開竅醒神,還能夠通達經絡,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冰片局部外用能夠對感覺神經起到刺激作用,并且具有抑菌抗炎作用,所以各種藥物臨床應用可起到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臨床癥狀得以較好改善[6]。
綜上所述,利用中藥外敷方法治療肺炎喘嗽可得到理想臨床效果,可使臨床有效率得以提升,使患者臨床癥狀得以盡快改善,有利于患者盡快康復,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申昆玲,等. 諸福堂實用兒科學( 上冊)[M]. 8 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5:1253 -1286.
[2] 汪受傳,虞堅爾. 中醫(yī)兒科學[M],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7( 3) :84 - 88.
[3] 方艷麗,李思,王建玲,周紅. 中藥內服外敷佐治小兒肺炎喘嗽痰熱閉肺證臨床研究[J]. 浙江中醫(yī)雜志,2017,52(01):57-58.
[4] 劉蘭蘭. 中藥外敷法輔佐治療小兒肺炎120例臨床療效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8):39+55.
[5] 何敏,陳進慶.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28例臨床觀察[J]. 中醫(yī)兒科雜志,2015,11(02):31-34.
[6] 徐瓊,魏春梅. 中藥穴位治療在小兒肺炎治療用的應用與護理[J]. 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