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才山
在《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對各省份輪廓的識別教學中,如果按圖索驥,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聊。而我在本節(jié)教學時作了這樣的嘗試:用動物為切入點去教學、以生活為導向去傳授,以地理信息為依據(jù)去辨別,通過形象思維和理性思辨相結(jié)合,使學生地理識記的能力得到提升。
初中階段的學生稚氣未脫,仍不失喜好動物的天性。我在教學時有意識地以動物為喻體,將我國省級行政單位地圖輪廓進行比對,加深學生的印象。
當問到:“中國的版圖輪廓像什么動物?在圖中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省份分別像什么動物?”這一問,頃刻間好像觸動到他們的神經(jīng)末梢,學生們馬上在自己的《動物世界》里搜尋答案,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小強說:“老師,我們中國的版圖像只雄雞?!毙…傉f:“老師,云南省像只開屏的孔雀,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像一只展翅高飛的雄鷹?!毙∶髡f:“青海省像只奔跑的兔子,青海湖就是這只兔子的眼睛。山東省像只海龜正向黃海爬去呢?!毙±收f:“老師,廣東省南部像大象的鼻子正伸進海里喝水?!边€有的說河南省像條鯽魚、吉林省像只母雞、黑龍江省像只鴨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像小牛犢的頭、安徽省像只土鱉、四川省像只蝴蝶……大家暢所欲言,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被娓娓道來,對應的省級行政單位地理形象也深深地嵌入了學生腦海之中。
為了強化學生對省級行政單位地理形象的記憶,我又巧妙地引入生活話題,讓學生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常見的物品來做比較。
“請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哪些省份的輪廓像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物品?”話音未落,就有許多同學再次當起課堂的主人來,有的說湖北省像頂警察帽、西藏自治區(qū)像只衣袖、陜西省像一把鑰匙、甘肅省像個啞鈴;有的說海南省像個菠蘿、臺灣省像瓣香蕉;有的說四川省像我們學過的幾何圖形——倒三角形、山西省和福建省像平行四邊;有的說貴州省像片樹葉、湖南省和江西省像人的頭部;有的說寧夏是個十字架、重慶像大寫的英文字母K……大家各抒己見,眼光獨到,一個個生活化的形象活脫脫地展現(xiàn)出來。
我國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單憑外形特點去識記是遠遠不夠的,有時還需要借助地理信息,即山脈、河流、湖泊、圖例、特殊緯線、海岸線等等去分析、判斷后最終鎖定。例如山西省東部是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太行山脈,西部是黃河及其支流汾河,省會位于輪廓圖的中部。如果我們在圖上捕捉到其中任意信息,再結(jié)合外形是平行四邊這一特點,就可作出準確判斷。又如,福建省看其輪廓圖讓人游離不定,但它的東南是海岸線,省會福州在閩江岸邊,倘若能在圖上獲取這兩點信息,也就毋庸置疑了。云南、廣西、廣東、臺灣四省根據(jù)輪廓和穿過的特殊緯線(北回歸線)或河流就可以得出定論。千萬別忽視省會的地理位置所起的作用,貴州的省會在輪廓圖的中央位置,黑龍江的省會在松花江畔??梢哉f,地理位置信息是我們揭開各省輪廓圖面紗的一張張名片。要想擁有這些名片,就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識圖的好習慣,多瀏覽中國地形圖。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興趣作為起點,讓興趣與地理知識相結(jié)合,搭建好生生、師生合作互動的平臺,巧妙地掌握地理識記的竅門,“教”與“學”才會相得益彰,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洪湖市龍口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