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 何鳳秋
【摘 要】 現(xiàn)在的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極度溺愛及呵護中成長,因此他們心理素質(zhì)及承受能力較弱,缺乏意志磨煉,甚至很多小學生心胸偏激狹隘,出現(xiàn)高分低能的情況,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及擔心。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他們對孩子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家庭成員的教育方式,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 家庭教育;小學生;心理影響
為有條理、有計劃的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提高心理教育的實效性,家長必須要高度重視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深刻認識家庭成員因素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及控制好家庭因素,對小學生實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一、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及影響
第一,溺愛型。其主要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無法準確把握對孩子感情的分寸。被愛蒙蔽了雙眼,看不到孩子存在的缺點及不足之處,甚至還過度稱贊孩子的外貌特征及智慧等,使其在歪曲的評價中,養(yǎng)成了為所欲為、好高騖遠以及唯我獨尊等性格缺陷;第二,強制型。其主要是以強制為特征的父母,過分要求孩子,向孩子提出問題時態(tài)度強硬,不愿意聽取孩子的意見。導致部分孩子當著父母的面老老實實,背對家長就開始為所欲為;第三,放任型。其主要是這類型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及學習不管不問,導致孩子養(yǎng)成散漫的習慣,無法明確地分辨是非,自身自制力不強,禁不住社會的誘感,甚至有的孩子還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還有的家庭成員對孩子冷漠甚至歧視凌辱,讓孩子在情感上受到了非常大的傷害。
二、家庭成員對小學生的教育策略
1. 信任孩子。父母同孩子關系,是長輩和晚輩的關系,同時也是朋友的關系。為此孩子要尊敬父母。反之,父母要尊重、信任孩子。在發(fā)生矛盾時或者意見不統(tǒng)一時,應基于信任及平等的基礎上,使用民主協(xié)商的方法,耐心啟發(fā)、循循善誘,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日常生活中信任、尊重孩子及關心孩子,滿足他們所提出的正當要求,使其從內(nèi)心感受父母是自己信任的伙伴,愿意向父母吐露自己的心聲。另外,還必須相信孩子的潛能,相信孩子是閃閃發(fā)光的金子。
2. 了解孩子。小學生處在心理及心理快速發(fā)展的時期。故而,他們的內(nèi)心常常充滿各種矛盾,與同學之間也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沖突,心理狀況極其不穩(wěn)定,非常容易產(chǎn)生各種心理行為問題。因此,家庭成員必須高度重視孩子的心理狀況。由于孩子心理的問題具有較長潛伏期,如他們經(jīng)常會父母及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導致性格孤僻、過分自卑等,因此在孩子心理問題發(fā)生初期,家庭成員要予以重視,防微杜漸。引導孩子使其重新適應生活環(huán)境,發(fā)展良好的性格及品德。另外,在學習及生活中,父母不能越俎代庖,而要多給予孩子啟發(fā)性的幫助。
3. 樹立榜樣??傮w來說,孩子都喜歡作風民主、舉止文明、有文化、有教養(yǎng)、關系和諧的家長。尤其是家長的學習態(tài)度,對孩子的學習興趣的產(chǎn)生具有極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一些生長在充滿濃烈學習氛圍中的孩子,非常容易萌發(fā)一種自主學習的需要,甚至還可以促使它們形成自覺學習行動。故而,家長樹立起榜樣,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總之,家庭成員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道德社會化,反之,孩子將會出現(xiàn)道德及人格的缺陷,從而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樹立“以孩子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及信任孩子,促使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楊燕. 淺談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J]. 教育管理與藝術,2014(9):18-18.
[2] 陳歌. 淺談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J]. 課程教育研究,2013(11):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