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龍
摘要:提高歷史教學水平,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我們比較注重的是教師如何教學;在論及教學方法時,也多是留意教師在怎樣教,引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即使是搞一些教學實驗,也難免從教師工作的角度出發(fā),把學生作為被測對象,來探尋教師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傊?,習慣使我們從教育者的角度去觀察教學,把教師看作是教學這個舞臺上的主角。
關(guān)鍵詞:淺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239-01
1. 重新認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倡導歷史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離開了學,教就沒有存在價值,因此必須確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觀念。教學評價標準也相應當以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主,要求教師更加注重與學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從課堂的主講成為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和引導者,要求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時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有些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誤認為不管什么內(nèi)容和情況,課堂上老師講的愈少愈好,就愈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其實,強調(diào)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否認教師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對教師則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它對教師的素質(zhì)和知識結(jié)構(gòu)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正確地把握教學目標,深刻挖掘教材內(nèi)涵,掌握較豐富的相關(guān)學科知識,巧妙地進行教學設(shè)計更深層次地為學生釋疑解惑。
2.注重教師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初中階段,在歷史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旨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在認識、學習、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獨立性,注重對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中,要想讓這種學習方法和精神有效融入到歷史教學的具體環(huán)節(jié)當中來,就必須最大程度發(fā)揮教師在歷史探究性學習中的指導作用。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師將知識告訴學生,而是交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具體事例的示范,讓學生真正從思想上重視并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實踐性的歷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這能推動歷史教學和探究性學習的健康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結(jié)合初中生的愛好及身心發(fā)展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對各種有價值的歷史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luò)、音像和圖片等形式查找資料,然后講解和編寫歷史故事,寫具有歷史性的調(diào)查報告或者簡短的小論文等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可以拓展學生自身的視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最終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歷史課堂的有趣性
3.1 運用各種多媒體和文史資料豐富課堂。歷史是過去的客觀存在,具有不可復制的特點。因此上很多的歷史事件單單靠一張嘴是很難讓學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時事激蕩的時代,往往風云際會,在相同的時間各個國家、各位英雄相互影響,彼此交錯。而這時候往往是學生最為感到困難的時候。由難而惑,惑而無趣,正是歷史課堂難以吸引學生的原因。借助較為符合史實的電影和電視劇就可以把困難的事情變得簡單而有趣。同時再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分析尋找電影中所存在的與歷史教材和知識體系相矛盾的細節(jié),更進一步的加深了歷史知識,在趣味中鞏固所學。同時小說是學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類書籍。學生不但喜歡看而且有些學生還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有些人喜歡把其與歷史學習對立起來,我到覺得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來就具有極高的史學造詣,其各部作品中在這些方面也表現(xiàn)的十分明顯,借助學生的興趣,歷史課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討論中深化所學知識。與之類似的還有評書等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運用,完全可以成為讓歷史課堂有趣起來的得力工具。
3.2 采用各種方法來幫助學生準確記憶歷史史實。面對應試的壓力,歷史課所以讓學生感到困難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歷史史實的記憶問題。從古至今,從國內(nèi)到國際,太多的歷史史實需要記憶。有意識的采用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就成為活躍課堂的必要措施。讓歷史課堂不再是枯燥的說教,不再是歷史教材的朗讀和簡單重復,不再是一部死記硬背的單調(diào)工作,使我們作為史學工作者的責任。要讓歷史課堂變得有趣起來,改變世人對歷史極其庸俗的偏見,使廣大中學生知史、懂史、樂史、學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3.3 注重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形象,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
由于歷史學科具有時間性的特點,所以對歷史既不能直接觀察,也不能實踐,而初中生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用優(yōu)美、生動、形象鮮明準確的語言,講述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人物,這樣就能夠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歷史理解和記憶。
3.4 活動課是學生們自由發(fā)揮的最佳舞臺。
新教材獨特的一處設(shè)計,是安排了單獨的活動課?;顒诱n應該怎樣上?沒有答案。
如關(guān)于原始社會的彩陶活動課,我將活動分為兩部分:各組負責一件彩陶,討論,破解它的制作、作用等謎團,然后再自行設(shè)計一件陶器,描繪上個人所喜愛的紋飾并互相交流。這兩項安排看上去很簡單,但實施起來,居然占用了兩節(jié)課的時間。因為學生們在這片自由的空間里,思維非常活躍,爭相發(fā)表言論,各執(zhí)己見。雖然打亂了課時安排,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正是這些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使他們更注意課外收集資料充實自己,學生學習歷史,不再拘泥于某個知識點,而是以各種豐富的活動和學習方式,增強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辯論、競爭的意識,加強了審美觀,培養(yǎng)了對寫作興趣。
雖然歷史課改剛剛起步,但收獲豐富,感受頗多。雖然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由主角變成了以引導為主的配角,但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必須要全方位,多層次地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才能適應教材,適應學生,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