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昌
【適用話題】需要與被需要 給予與得到 人與物
房子是要人住的。一段時間不住人,猛一進去,會有股澀澀的餿味撲過來,你進門須得捂住鼻子。但人住進去后,只需一個禮拜的時間,房子的氣味與人的氣味對沖,房子就熟啦,餿味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老家的許多東西也是如此。灶頭的兩只鐵鍋子,一直錚亮錚亮的,因為天天燒著飯菜。如果幾天不用了,就會生銹。生銹的情景實在看不下去:鍋子就像揉皺了的破爛鐵皮一樣,鍋面不平,鍋底生出黃斑、鍋屑,手指一擼,墨黑。真的不敢想象,雪白晶瑩的米飯,會從這個墨黑的鍋里面煮出來。
家里的勞動工具也是如此。父親挑擔用的扁擔是樹做的,要是半個月不用它來挑擔,鮮亮的顏色就會沉落到樹肉里,擔面就會暗淡無光,起疙瘩,彈性也消失了。但天天拿出去挑擔,擔面與肩胛上的皮肉接觸了,扁擔馬上就會發(fā)光、滑爽、圓溜,像是上了清漆一般,生機勃勃。扁擔彎轉自如,吃重的力道會一天天增加。人挑著走路,扁擔的兩頭一起一伏,顛簸得很順當,就使勞動優(yōu)雅起來。
鐮刀也是如此。割稻前先磨鐮,半天割下來,刀鋒白亮,刀面墨黑,鐮刀和刀柄就像一把長勺子,面上烏黑發(fā)亮,很光彩,很精神。但放在壁角里一天,刀口會一下子鈍下來,繼續(xù)冷落它,刀面更要銹蝕了。
喜歡勞動的人也是如此,讓他休息多了身上反而腰酸背痛,干活了就生龍活虎,渾身都是用不完的力氣。
我們有時候還不比菜園里的蔬菜懂的道理多。母親說,種玉米時,先給土地下了肥料,玉米就長得高、快、直,身體圓潤,品相周正。沒有施肥的玉米個子矮短,棒子細小。母親說,這不能怪玉米,要怪人,因為首先慢待玉米的是人,玉米長出個穗子還是照顧你面子。想來,玉米的氣量是大的,我們做孩子時,天天吃母親燒的飯,穿母親裁的衣,用母親賺的錢,有幾個人能感恩母親一生一世?這一比高低立現(xiàn)。
自來水進入到鄉(xiāng)下人家了,但鄉(xiāng)下還用著井水淘米、洗衣、洗菜。井水冬暖夏涼,往里頭浸個西瓜,吃起來很冷卻不鉆心,所以井水依舊用著。只是,我們不再經(jīng)常清理井底齷齪,井水打多了就渾了。這時,大家向不會說話的井發(fā)怨氣,這是不對的。井給你一攤渾水就是在跟你發(fā)怨氣。只想著自己清爽,不想著給別人清爽,最后大家都不會清爽;要想別人對你好,你首先得對人好。很簡單。
最近幾年,我擦皮鞋很勤快。皮鞋有脾性。一個月不穿,再穿,腳一下子伸不進去的,這不是腳長大了,而是鞋口、鞋面發(fā)硬了,穿進去后腳一定不舒服,因為鞋面鞋底與你生疏了。但當你穿了一天后,你發(fā)現(xiàn)這皮鞋又回到了原先的那個狀態(tài):皮鞋又愿意為你服務了。
其實,家什都知道人的需要,倒是人常常忘記了它們的需要。
(潘光賢摘自《遼沈晚報》2018年2月23日)
【素材分析】與房子兩廂“廝守”,內(nèi)外收拾,氤氳出家的氛圍;與家什時常“握手”,左右忙活,生發(fā)出愛的味道。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只要你記得勤用勤擦拭,鐵鍋、扁擔這類靜物也會通人性地以“亮色”報之。
【速用名言】
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獞?zhàn)國時期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2.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美國勵志書籍作家 拿破侖·希爾
(特約教師 張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