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斌
自信應(yīng)是每個人都有的品質(zhì),也是最為基礎(chǔ)的品質(zhì)。它是人生的根基,決定了人生的大廈能壘多高,決定了人生的大廈是否能長久矗立。
自信便是“信自”,是個人對自我的肯定與信任,是對自己的尊重與信賴。試想,如果一個人自己都不肯定自己,失去了對自己的尊重與信賴,又怎會得到他人的尊重與社會的肯定呢?如果這樣,一個人該有多么孤獨、多么痛苦。所以自信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都應(yīng)將“自信”當作人生的標配。
一個人若時時被自信所浸潤,則面對紛紜世事,也可游刃有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楊絳先生在文革期間,即使被扣上牛鬼蛇神的帽子,被罰掃廁所,被剃陰陽頭,卻依然溫潤如常,潛心于文學(xué)。是什么讓楊絳先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什么讓楊絳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是自信!正是這份自信才沒有讓她像老舍、傅雷那樣做出壯烈又無聲的抗議——自殺。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有機會知道《我們仨》的故事,才有機會走進楊絳的人生,體味先生的思想,繼承一代才女的美好品德,才能努力向先生學(xué)習(xí),做“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相反,人若不自信,便會茍且,隨波逐流,枉此一生。一個人不自信時,便會覺得處處不如人,處處“丑陋”。因此,他會盡可能隱藏自己,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他們混跡于人群之中,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不聽從內(nèi)心,不追逐夢想,茍且一生,與白活何異?一個不想活的人,誰都救不了他,所以要自己“求生”,成為自信的人!
當然,自信不是自戀,更不是自傲。自信并不是處處都在心理上暗示:我很強大;而是在心里告訴自己:我可以!我能行!自信不是恃才放曠,更不是盛氣凌人,而是骨子里的淡定與從容。面對紅塵萬千,我自花開花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今日的我們,所處的正是中國的新時代。白巖松曾說:你怎么樣,中國就怎么樣。梁啟超曾說:少年強則國強。而今日,我們要高唱:少年自信,則國自信。
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華夏少年自信揚,發(fā)憤圖強鑄華章。讓我們期待更加自信的華夏少年,期待一個更加自信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