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璐
五月初,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組織了一場“龍門山地震斷裂帶紀念穿越“活動,歷時12天,徒步穿越204.9公里。我作為《南風窗》記者,受邀參加了其中三天的徒步穿越。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由龍門山斷裂帶引發(fā),這次穿越,途徑地震中受災嚴重的北川、綿陽、映秀等地,主辦方希望以此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早在飛赴四川之前,活動的負責人就再三叮囑我,龍門山陡峭險峻,山路崎嶇,務必買齊專業(yè)的裝備。我是第一次參加戶外徒步,絲毫不敢怠慢,于是照著主辦方提供的清單,將登山杖、登山靴、水袋等十幾樣裝備一一買齊。
出發(fā)前,我和爸媽通了個電話。他們還是不放心我,每天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危險不說,體力就是個不小的考驗。我寬慰他們,裝備都齊全了,我這次“很專業(yè)”。
徒步的第一天,要翻兩座山,第一座就讓自詡專業(yè)的我吃虧了。前一天下過小雨,陡峭的山路變得泥濘濕滑,雖然穿了“有防滑功效”的登山鞋,我還是屢屢摔跤?;艁y中,身旁有什么,我就想抓住什么,可被我當作救命稻草的植物并不友好,它們莖葉生刺,把我緊握的雙手扎的生疼。一座山翻下來,我的褲子上已經全是泥漬,兩只腳的腳后跟都磨的生疼,手上、胳膊上被帶刺的植物劃出道道血痕。
第二座山更加困難。不僅爬升更高、路途更遠,而且這條野路已經閑置多年,雜草叢生,不熟悉路況的人很容易迷路。安全起見,主辦方從當?shù)卣埩艘晃徊伤幍拇笫遄鳛橄驅?,引著隊伍翻山?/p>
這位大叔五十歲出頭,圓臉、大眼、身材矮胖,他的外形讓我想起了《水滸傳》里的“矮腳虎”王英。跟我們匯合的時候,他腳穿一雙灰黑色的老北京布鞋,上身披一件迷彩褂子,手里拿一瓶礦泉水,朝我們憨厚的笑著。
我們和他站在一起,是有些好笑。徒步隊伍里,每個人都背一個不小的登山包,里面裝著水袋、零食、防曬霜等補給品;頭上戴遮陽帽、太陽鏡,怕曬的女隊員還要蒙上面巾;身上穿沖鋒衣,腳下踩著登山鞋;戴著手套的手里還要拿兩根長長的登山杖。
和向導相比,我們像是即將出征的蜀國將士,大敵當前,整裝待發(fā);而他像是運籌帷幄的軍師諸葛亮,氣定神閑,優(yōu)哉游哉。只有在接受我們的贊美和饋贈時,這位大叔才表現(xiàn)出一絲不安和拘謹:領隊遞給他一根巧克力,他實在推脫不開,只好接過來揣到兜里。
開始翻山,我們對向導“裝備是不是不夠專業(yè)”的懷疑,只用了五分鐘就煙消云散了。他把礦泉水塞到上衣口袋里,右手拿一把鐮刀,邊走邊把蔓延到山路上來的雜草、樹枝砍掉,動作嫻熟流暢,似乎毫不費力。山路坡度很大,我們拄著登山杖,依然爬得上氣不接下氣??墒撬宦飞隙荚陂_山辟路,卻如履平地,把我們遠遠甩在后面。
走不了多一會兒,我們就要喊住他:“老鄉(xiāng),休息,休息一下”。一位體力不支的女隊員還把登山包托付給他,讓他代為負重。看著我們呼呼地喘著粗氣,他很靦腆的笑了,像是在自責,都怪他走得太快,沒顧上我們。
我斜靠著一棵樹,氣喘吁吁地問他,還要多久才能翻過山去。他很認真地思考了一下,對我說:“正常的話三個小時,但是照你們休息得這么頻繁,得四個多小時?!闭f完他又笑了。
這位采藥的大叔給我們這群“城里人”上了一課:什么才叫專業(yè)。